又名《子夜歌》、《重叠金》
《菩萨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蛮,一作鬘。《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匳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唐苏鹗《杜阳杂编》卷下载: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伶人)遂制《菩萨蛮曲》。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绹叫温庭筠新作进呈(见《词谱》卷五引)。可见这本是一种模仿外国装束的舞队用的曲调,转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以后。但开元时人崔令钦所著《教坊记》已有此曲名,可能此种舞队前后不止一次转入中国。徐矩《事物原始》中说:“词始于李太白,《菩萨蛮》等作乃后世倚声填词之祖。”李太白《菩萨蛮》词当系后人伪作。今所见此词之最早者,为敦煌曲辞中的“枕前发尽千般愿”;文人词则首见于《花间集》所录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菩萨蛮》全词四十四字,双调,平仄韵转换体。(女蛮国:就是唐时位于下缅甸的罗摩国。)
词谱:
一—①|— —|▲①, 一—①|— —|▲①。①||— —▲①①— —|— ▲2。
一— —||▲3,①|— —|▲3。①||— —▲4,①— —|—4。
(注意)上下阕末句都可改用律句— —||—。即:第一字可平,第三字可仄,但是不能犯孤平。这就是说:如果第三字用仄,则第一字必平。
韵式:
词中用四部韵。其中两个仄声韵,两个平声韵,并且平仄交替。谱中用▲①、▲2、▲3、▲4、分别标出。
例一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亻宁 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注,前后段末句皆当作|— —|—,惟李白[?]这首词最末句是— — —|—,所以后人有学他的,究非正例。)[今按,相传李白有《桂殿秋》、《清平调》、《菩萨蛮》、《忆秦娥》、《清平乐》、《连理枝》诸词,其中《菩萨蛮》、《忆秦娥》两词,被人认为是“百代词曲之祖”。(见郑樵《通志》。]
例二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