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光紫竹 于 2014-5-8 22:12 编辑
几乎每天早上,都是被老公轻唤醒的。自打生病以来,就有了睡懒觉的习惯,近日,更是因为下乡调研工作的忙碌,只要没任务的时候,就更是要到几乎必须起床的最后一刻才爬起来。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热中药。 也许是因晚起,亦或心理作用,今天的中药,竟是酝酿了好几次的情绪,才让自己勉强喝下去,等照着镜子喝白水漱口时,才见到自己眼睛里是汪满了泪花的。每每当自己心生出对各种药物(包括中药)的抗拒时,一个声音就会理性地告诫我:吃药治病,只有好好配合治疗,才会最大限度和尽快可能地接近生命的常态。于是,强迫自己,再多的药,也要一粒粒吃下去,再难咽的中药也要一口一口喝下去。 回想起来,几近三年的治疗过程,很多时候我是怀着复杂无以言表的心情的,有坦然,亦有绝望,有坚强、亦有胆怯,有乐观,亦有悲观。除了西药的常规控制与治疗服用,面对每日必喝的中药,我是强迫让自己怀着感恩之心的,想象它们是几十味儿中药的混合体,是各种植物或者动物的组成,为的是对抗和消减体内各种不正常的指标而饮……脑海里也不住闪现家人朋友关切的眼神,也记起友人问询的那句中药很苦吧的话,在林林总总的瞬间思绪走私中闭上眼睛完成任务般地屏住呼吸将它喝下去。坚信一个道理,西药治标,中药是治本的。 从小,我是讨厌或说抗拒闻到药味儿的,尤其是中药。于一向很少生病的我而言,总觉是有资格包容自己这样想这样说的。而细究这样的心里,竟来自幼年记忆里奶奶常年喝的中药味儿吧。那时,奶奶身体不好,就常年的要让母亲为其熬中药调理。每天睁眼或者放学回家首先钻入鼻孔的就是一股子中药味儿,淡淡的更是苦苦涩涩的,那味儿很顽强很持久,即使在妈妈炒了菜的饭香中也会顽强地停留在我的味觉和气息中,更久长地停留在了我儿时的记忆里了。只是因为奶奶夜里也需要人照料,而我是唯一合适的人选,才在这份亲情的约束下,压抑下一次次想从奶奶身边逃走的欲望。 可能就是得益于中药的持久疗效吧,体弱多病的奶奶竟以近90岁的高龄寿终正寝,也因为奶奶带给我那么多美好的童年记忆的缘故有关,使我对于中药的记忆也就变得不那么讨厌了。时至近年,还不断地陪好姐妹一起去看中医。禁不住规劝,也在父亲去世后的最初日子喝过一段时日的中药进行气血调理。但终究还是忍不了中药的那股子气味而半途而废了。 忘记了是从哪里看来的一篇文字,说的竟是“中药与爱”的话题,当时因为没有如今日这般每天与中药打交道,也就只当人家是一家之言,一笑而过了。记住了的是文末那句引用苏格拉底的话------“人活着就是意味着长久的生病”。没考究此话具体的来源出处,但是,应该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古希腊思想先哲的苏先生绝不会只是单纯的指肉体上的苦痛而言,一句“认识你自己”的命题,两千多年来,让人们一直在思索中走到了今天。 人是免不了生病的,病痛似乎从来也不会选择自己应该出现的时机,生为凡夫俗子,自然无可幸免,于是,也就不断地鼓励自己,给自己打气,给自己面对中药的勇气。其实,细想起来,面对所谓的病魔,除了对症的及时治疗和基本的营养保障调理外 ,内心的强大与阳光的心态很重要,那句“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毛主席语录很适合做武器。同时,能够在身体有能力的条件下尽快恢复工作而在扮演社会角色中寻得自己的价值实现也很必要。 这字本来是之前写过半截的,因了林林总总没有写完。也是看了菲儿关于治疗的一些字吧,发出来权当对如自己和菲儿般正与病魔抗争的人儿的一种心态的写照了。 一些面对病魔的内心感受,与菲儿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