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禅梦 于 2014-2-19 11:18 编辑
按照东北的老风俗,正月十五晚间,点燃灯笼以后,都要到外面的雪地里、冰面上滚爬打闹,还要在大街上走走。这是“滚滚运气、时气和走百病”!
老伴也提出来,出去走走!到那里去哪?今年没有灯,也没有烟花。只好瞎逛了。
我和其他男同志一样,很少逛市场。冷丁进入超市还很新鲜的,食品区陈列着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食品,好多食品我根本叫不上名字。用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来形容好象很适当。沿着柜台走过去,我真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转了几圈,没有完成老伴交给的“选几中愿意吃”的食品的任务,无精打采的想退出来。忽然想起上次老伴在秦皇岛买的“老味”大麻花来,接着想起童年那最普遍、最有名气、最香美的招牌食品,也是让我流口水最多的---槽子糕(蛋糕)来! 对!槽子糕!就是这种食品,成了我童年与“猪肉炖粉条”齐名的美味糕点!
我跟售货员提到这个事情,他们不懂。老伴过来嘲笑我说:“都啥时候了,还有那些简单食品了”?
所谓的槽子糕,其实就是一种蛋糕!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传统糕点,由于是用槽形模具成型烘制,所以称作“槽子糕”。 槽子糕用料朴实,采用鲜蛋、白糖、面粉、蜂蜜等天然原料烘烤而成,味道清淡、纯香不邪、软而不滑、久食不腻;糕体松而不散、色泽金黄、保质期亦长。
形状多是方型或五瓣梅花状,厚有三、四公分左右,各糕点厂几乎全做这种食品。烤制好以后,用专用的木制的“糕点箱”散装好,运到指定的商店。出售时候以斤为单位现秤现包,每包十块左右。其程序是:售货员收好粮票和钱以后,把粗糙的黄包装纸平铺在柜台上,把秤好的槽子糕四个一层,整齐的摆在纸上,然后折起纸的四角,把槽子糕方方正正的包好(逢年过节上面加一小块红纸)。用一种特制的细纸绳,呈十字型捆扎好,最后还留一个便于手提的绳套。
这种包装虽然简单却很精美,尤其是新鲜的槽子糕,包装好不一会油花就沁了出来,香味也肆意飘扬着。深刻的诱惑,让人难以控制口水!
每当走亲访友,过年串门,槽子糕是必备的礼品,好吃、亲切还实惠!一般送一包就可以了,重要一点送两包。到后来时兴“四合礼”(四样礼品)时候。槽子糕是必不可少的,其他三样只是凑数和搭配的角色。 因为槽子糕是主打食品,销售数量大。包装槽子糕就成了一种技术,商业内部搞“大比武”活动,都是用包装槽子糕作为标准,看谁包的快、包的好。记得当时我三姑就在食品专柜“站柜台”,平时就经常练习包装槽子糕,让我给他记时,后来还在全市的技能比赛中获得了名次。我也捎带学会了这套技术,还用这种技术做过案(作案时要注意,一包只能拿一块或者半块,多了容易被发现的)!
由此可见,在当年食品匮乏的年代,槽子糕的身价和地位是相当“高贵”的,是食品界的“大腕”和百姓生活中的“奢侈品”!这样好的“传统食品”怎么消失了?在我离开超市的时候,还四处撒麻着,好象售货员把槽子糕藏了起来了?
手里捧着老伴买的八裂饼和蛋黄饼,心不在焉的念叨着:“我的童年在那里?童年的味道在那里?”
在咽口水的同时,把童年的记忆和味道都一起咽下去,也觉得芳香满口,美味满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