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生 于 2013-6-9 03:58 编辑
貌似还有两天就端午了,现在想想对端午印象还真的没有那样深刻,这第一当然源于我们家乡对端午没有像过年和中秋节那样重视,第二则是自己的原因,想一想,这几年一直在外溜达,从这里走向那里,然后又从哪里走向别处,好像没有怎么稳定过。所以年、节就很少能在家里。而今年呢,当然也不例外,因为工作的原因,只能在公司应付一个端午。
在我们家,在我一直的印象里,端午前后就是麦子成熟的时候。在早些年,我们家或我们村子,我们整个地区正忙的热火朝天,每个人都想把麦子尽早收回家里,让麦子撑满粮仓,那样心里才会踏实,同时在收麦子的时候人们心中又夹杂着那小小的攀比心理。谁家麦子收的快,收的漂亮,说明这家人勤劳,这家人在其他人的眼中就有面子。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不论天明或天黑,人们都是在跑动中做活,人们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而打谷场上的铁磙声呢,则一直响个不停,那乓乓作响的铁磙声就如一条无形的河流,从村子的这一头飘到村子的那一头,然后再飘到别的村子,直到远方。
那个时候,对于我们这样的孩子,是很难吃到粽子的,因为大人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及精力来应付我们这些孩子。而对于我们这些孩子呢,也没有奢侈到非要吃到粽子。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是我前多少辈的人们就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端午来的这一天早晨,母亲会起的很早,为我们准备油饼与猫耳朵。我不知道在其它地方在端午节的时候是否也有这两样吃食。对于油饼,大家到不陌生,不过我们家的油饼是用糯米做的,圆圆的,大概小孩拳头大小,有的是直接放在油中炸,有的则是用油炕。小的时候我们更喜欢油炸的那种,那种油饼经过油炸之后表面通黄,而且很脆很焦,吃起来更香。而对于猫耳朵,则是用一张加了盐的被赶的很细的面皮做出来的,这样的面皮用刀划成三角形的形状,然后经过油炸之后就与猫的耳朵很相似了。对于我来说,小时候喜欢猫耳朵更甚于喜欢油饼。
即使现在,每当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家里还有着炸油饼与猫耳朵的传统,我想这样的传统大概也会一直延续下去。 关于屈原,关于屈原与端午节的故事,我不想多说。以前写过一首关于屈原的诗,现在贴在下面。以此为纪念吧。
给屈原
假如我有一架时光机器 我会返回到那遥远的古国 在混沌不清的尘世里 用我小小的心灵慰藉你的悲戚 作为你的知心人 告诉你忧伤的不必要
我会陪伴你 徜徉在自然的情怀 在你心灵痛苦堆积的地方 种下小小的兰花 让兰花的芬芳 抹去你疼痛的根须
为何你要如此愁苦? 为你要唉声叹气? 我可悲和可敬的人 抛弃忧伤的离别吧 远离权力的中心 在自然的深情款款里 拥抱自己纯美的年华吧 放弃自己所有苦涩的思维 做一个自然中快乐的孩子吧
假如我有了时间机器 我会在你寂灭的瞬间 用我孱弱的手 紧紧抓住你下坠的身躯 并用我稚嫩的嗓音 轻轻地向你诉说 那自然的声音所告诉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