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1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西游记》弼马温与刘全详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1 1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出谷幽泉 于 2022-11-21 12:59 编辑

   温故知新,唐时《贞观律》真正做到了王子王孙犯法与庶民同罪,白居易的《七德歌》“三千宫女放出宫,四百囚徒来归狱”中记录了唐时两件大事,公元628年的一天,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在后宫闲逛。看着在皇后身边侍奉的年龄大小不一的宫女,李世民好奇地问:“你们进宫多久了?”宫女中的女官回答:“回陛下,有的是宫中的老人,在隋朝时便进宫了,如今已年过三十;有的是刚进宫不久的新人,还没有多少年头。”长孙皇后看着身边的大龄宫女,也不禁为她们感到黯然神伤。于是长孙皇后请求唐太宗将那些达到出嫁年龄、且愿意离宫的宫女们,放出宫去。李世民也不愿让那么多的宫女老死宫中,于是朝会上朝时便在朝堂之上当众下旨,以“后宫无需三千佳丽”为由,派人准备遣散银两,将宫女放出宫去,恢复自由。当时共有三千宫女出宫,不仅减轻了宫中的开销,并且让单身的男子有了娶妻子的机会。那些宫女也十分感念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四处传扬他们的美德。

   “四百囚徒来归狱”是:公元632年12月,唐太宗亲自到巡视大理寺监狱。在审核过程中,有几十名死刑犯提出,希望在死前可以再见家人一面。太宗动了恻隐之心,打算放他们回家探亲。大理寺官员听了太宗的想法,断然拒绝。他说:“这些犯人皆属好勇斗狠之人,要是放出回家,就有可能带给当地百姓危险;且将他们放出,他们多半是不愿再归来的,到时候抓捕也是困难重重。”太宗听了此话,觉得有点道理,便给犯人立下规矩:准许他们回家探亲,前提是次年秋季前务必回来接受处罚,同意者签字画押。那些犯人早就想见家人一面,如今可以与家人再相处一段时间,自然求之不得。在死囚被放走后,太宗并未派人监督。转眼之间时间到了,390名死囚悉数归来,无一人借机外逃。太宗万分感动,觉得他们“孺子可教也”。于是一道圣旨,赦免了他们的死刑。

   西游记里以魏征斩杀泾河龙王故事,引出唐时贞观之治这段民族辉煌历史,西游记里太宗因一念之私准备赫免泾河龙王之死罪,后被龙王告状孤身一人赴地府三曹对案,对案完毕后着刘全夫妇地府进瓜果(注:瓜果即佛学用语因果),进的是南(注:南取谐音难)瓜。刘全之妻李翠莲借太宗已亡御妹李玉英之体,借尸还阳。因地府太宗借相良存在地府的银两,太宗还阳后着尉迟恭寻访相良,并敕建相国寺,太宗为超度地狱孤魂令玄装法师召开水陆大会。

   先生七绕八弯的到底打的是什么哑谜?从相良两字思考,相良指贤相良谋,而非相王敕建相国寺,相国寺三字,寺取谐音事,对应相良即贤相老成谋国,盛世大唐经贞观之治23年后,应该说前途一片光明即平顶山,再对应平顶山擎天的玉柱,架海的金桥。先生表明盛世大唐非太宗一己之力,一己之功,可见先生在强调团队的力量。李翠莲借太宗已亡御妹李玉英之体,借尸还阳说明什么呢?李翠莲三字了,莲取谐音连,连什么呢?即连李玉英,便可得两字“翠英”,翠英两字暗喻“群英荟萃”,群英荟萃干什么?即秉建“水陆大会”,水陆大会指水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再对应玄装法师外公为总管殷开山,父亲陈光蕊(注:蕊取谐音瑞),殷开山三字如何理解,殷字在前文里指殷勤百花羞主公,这里先生应该是指古文化上去伪存真归道根后,在国家建设进程(开山)中文化先行,培根育基,日久紫气东来,必能祥光瑞气耀后世,使民族万代基业长青。

   先生为何特地强调丝绸之路呢?唐时丝绸之路国际货物贸易,极大的助推了手工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国力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明朝海禁是十四世纪时明朝政府对海事进行的一系列限制政策的统称。元末明初,日本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即倭寇)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 对此,洪武年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自明朝开始的海禁政策 。

   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业(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 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而后随着倭寇之患,海禁政策愈加严格,虽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大大阻碍了中外交流发展。隆庆年间明政府调整政策,允许民间赴海外通商,史称隆庆开关。海禁的解除为中外贸易与交流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明朝的海禁政策自洪武年间开始到明末海禁的废弛经历了一个多变的 过程。从明初严厉的海禁政策,永乐年间海禁的松弛,永乐后(洪熙-弘治)海禁政策的再强化,嘉靖年间的海禁政策高度强化,隆庆开放和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明末海禁的废弛。这些政策对明朝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游记第十一章还收录了唐初太史丞傅奕与中书令萧瑀,关于佛教的一次历史性大辩论,傅奕说“人生死寿夭,本取决于自然;刑德威福,皆由君主决定。而佛教徒诈称,贫富贵贱由佛主宰。这是窃人主之权,擅自然之力。佛教肆行,其恶果是"海内勤王 者少,乐私者多"、立于五庭、看膝下、不忠不孝者、聚结连房。故它入家则破家、入国则破国。他还用历史事实揭露佛教危害。指出,五帝三王时、无佛教、则君明臣忠、祚年长久。汉明帝始立佛寺、然只西域桑门自传其教。西晋以前、有严法禁止国人剃发为僧。万勒之后、禁令松弛、因事佛、君主昏庸、臣又奸佞、梁武帝尤足为戒。昔日褒姒一人、迷惑幽王、而能亡国。今十万僧尼、刻绘泥佛、以惑天下、必须禁止。令僧尼自相结为夫妇,生儿育女、十年长养、十年教训、自可富国足兵。四海可免僧尼蚕食之殃、百姓也能知道威福之所在。”萧瑀说:“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

   对于唐时此次佛教的大辩论,傅奕对佛教文化之反对,行为上还是比较激进,而中书令萧瑀看到了佛教文化对维护皇权的积极作用。先生认为佛只是圣人,现有皇权文化归纳总结,不过是《受生度亡经》、《安邦天宝篆》、《劝修功卷》三大类学术书籍而已,这些法师为了维护皇权独家利益之学术,皆属于小乘佛法,其学术未实质性洞察历史兴衰兜转周期之问题,和大乘佛法《道德经》相比境界上差远了。太宗送玄装法师西游取经,临行前敬酒,将御指拾一撮尘土,弹入酒中。三藏不解其意,太宗笑道:“御弟呵,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三藏道:“只在三年,径回上国。”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三藏方悟捻土之意,复谢恩饮尽,辞谢出关而去。此段对话可见先生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玄装法师临别前,太宗又赠送其过关文牒与路上化缘用的紫金钵盂,紫金钵盂是什么宝贝呢?紫金钵盂四字,紫指紫气东来,金指金刚不坏寓意民族基业长青,钵指衣钵寓意文化承传打铁还需自身硬,盂指盂兰盆节寓意开拓进取精神无悔与祖先教诲。刘全两字,取谐音留全,意指为后代子孙洪福齐天计,应留万全之策,此事难不难,肯定难固有刘全地府进瓜,即文化上的地藏王菩萨精神“我不下地狱,谁入地狱?”

   诗曰:“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当时只道山无损,今日方知地有亏。可恨二郎将我灭,堪嗔小圣把人欺。行凶掘你先灵墓,无干破尔祖坟基。满天霞雾皆消荡,遍地风云尽散稀。东岭不闻斑虎啸,西山那见白猿啼。北溪狐兔无踪迹,南谷獐筜没影遗。青石烧成千块土,碧砂化作一堆泥。洞外乔松皆倚倒,崖前翠柏尽稀少。椿杉槐桧栗檀焦,桃杏李梅梨枣了。柘绝桑无怎养蚕?柳稀竹少难栖鸟。峰头巧石化为尘,涧底泉干都是草。崖前土黑没芝兰,路畔泥红藤薜攀。往日飞禽飞那处?当时走兽走何山?”

   偈曰: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评分

参与人数 2草币 +140 收起 理由
水清木青 + 80 赞一个!
淡月光 + 6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22-11-21 13:10 | 只看该作者
这大圣倍加凄惨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1 13:39 | 只看该作者

二郎神搞滴
地板
发表于 2022-11-21 13:47 | 只看该作者

有诗云,想是日前行恶念,致令目下受艰难。
4
发表于 2022-11-21 21:01 | 只看该作者

一物降一物,二郎克大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5-8 09:3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