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睢水红尘录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2-11-13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27-29集【6】
《悦心集》06:28、10:30

《悦心集》是清代雍正帝辑的集,于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御制序,十二年(1734年)刊刻成书。
《悦心集》是雍正帝将自己做皇帝前在藩邸读书时抄录的各种人物(官吏、隐士、释道、名士、庶人)所写的短文、诗赋、格言或社会上流传的趣事、谐语、歌诀等汇编而成的集。粗略统计下,约收入130多位有名姓者(或与之有关)的作品245篇(首、段),另有40多篇作者不详。收录作品时代为东汉末年至明代。
32#
发表于 2022-11-13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闲庭赏月 于 2022-11-13 18:48 编辑

第 30-32集【1】
子丑寅卯 05:10

子丑寅卯,四个地支,多指事理。出自《五灯会元》。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时?'师曰:'子丑寅卯。'僧礼拜。师 示颂曰:'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若会唯心万法空,释迦、弥勒从兹决 。'"
子丑寅卯分别代表的几个时辰
1、子时:(北京时间11点至1点)据说老鼠是深夜里最活跃的动物,也因此子时属鼠。
2、丑时:(北京时间1点至3点)据说牛是最早耕地的家畜,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所以丑时属牛。
3、寅时:(北京时间3点至5点)寅字解析为害怕的意思,古人最怕的动物是老虎,所以寅时属虎。
4、卯时:(北京时间5点至7点)据说此时为“大阴”(即月亮)的时间,传说月球中有玉兔,所以卯时就属兔。
5、辰时:(北京时间7点至9点)传说此时是群龙行雨的时候,所以辰时属龙。
6、巳时:(北京时间上午9点至11点)据说蛇最爱在此时利用青草作掩护,所以巳时属蛇。
7、午时:(北京时间上午11点至1点)午时阳气到顶,阴气始生,正是骏马驰骋的时候,所以午时属马。
8、未时:(北京时间下午1点至3点)传说羊在未时吃过的草,草根再生力很强,所以未时属羊。
9、申时:(北京时间下午3点至5点)天快晚了,猴要呻叫,所以申时属猴。
10、酉时:(北京时间下午5至7点)此时正当日没月出之际,古有“太阳金鸡”的传说,所以酉时属鸡。
11、戌时:(北京时间晚7点至9点)夜的开始,犬守夜,所以戌时属犬叫戌时。
12、亥时:(北京时间晚9点至11点)据说晚上9、10点钟天地最混沌,而猪爱睡觉,混沌不清,所以亥时就属猪。
33#
发表于 2022-11-13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0-32集【1】
上愈智则下愈愚,上愈能则下愈畏 13:10


这是孙嘉淦(清)所奏《三习一弊疏》中句子。意思是:皇上越是睿智聪慧,臣下就越发愚钝懒惰。(因为臣下会因此消极无为、乐于依赖皇上圣断)

孙嘉淦
原文:
    事当极盛之际,必有阴伏之机。其机藏于至微,人不能觉。而及其既著,遂积重而不可退。此其间有三习焉,不可不慎戒也。
    主德清则臣心服而颂,仁政多则民身受而感。出一言而盈廷称圣,发一令而四海讴歌。在臣民原非献谀,然而人君之耳,则熟于此矣。耳与誉化,匪誉则逆,故始而匡拂者拒,继而木讷者厌,久而颂扬之不工者亦绌矣。是谓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
    上愈智则下愈愚,上愈能则下愈畏。趋跄谄胁,顾盼而皆然。免冠叩首,应声而即是。在臣工以为尽礼,然而人君之目,则熟于此矣。目与媚化,匪媚则触。故始而倨野者斥,继而严惮者疏,久而便辟之不巧者亦忤矣。是谓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
    敬求天下之士,见之多而以为无奇也,则高己而卑人。慎办天下之务,阅之久而以为无难也,则雄才而易事。质之人而不闻其所短,返之己而不见其所过。于是乎意之所欲,信以为不逾,令之所 发,概期于必行矣。是谓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
    三习既成,乃生一弊。何谓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
    今夫进君子而退小人,岂独三代以上知之哉?虽叔.季.之主,临政愿治,孰不思用君子。且自智之君,各贤其臣,孰不以为吾所用者必君子,而决非小人?乃卒于小人进而君子退者,无他,用才而不用德故也。
    德者君子之所独,才则小人与君子共之,而且胜焉。语言奏对,君子讷而小人佞谀,则与耳习投矣。奔走周旋,君子拙而小人便辟,则与目习投矣。即保事考劳,君子孤行其意,而耻于言功,小人巧于迎合,而工于显勤,则与心习又投矣。小人挟其所长以善投,人君溺于所习而不觉,夫至于小人合而君子离,其患岂可胜言哉!
今欲预除三习,永杜一弊,不在乎外,惟在乎心。治乱之机转于君子小人之进退进退之机握于人君一心之敬肆能知非则心不期敬而自敬不见过则心不期肆而自肆。敬者君子之招,而治之本。肆者小人之谋,而乱之阶也。然则沿流溯源,约言蔽义,惟望常存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举不外于此矣。

译文:
    事物旺盛到了极点的时候,一定是反面开始出现的时机。这种迹象藏伏得十分幽微难辨,人们通常不能发觉,到了它很明显的时候,已经积习深重而难以改变。这里面就有三种习气,不能不小心警惕。
    君主的仁德清正,臣子就会衷心佩服而颂扬;仁厚的施政措施推行了,老百姓亲身受益就会心怀感恩。说一句话就朝廷内外都颂扬圣明,颁布一条政令就举国上下都赞美歌颂,臣子和老百姓主观上并不是故意奉承阿谀,但君主的耳朵已经听惯这些好话了。耳朵被这些赞美长期调教,于是凡不是赞美就不顺耳。所以刚开始是对提反对意见的人不满,接着就讨厌那些朴素内敛不善辞令的人,久而久之,连赞扬得不够精妙得体的也觉得不爽了。这就是耳朵习惯了听好话,喜欢阿谀奉承而讨厌直言不讳。
    主上越聪明,下人越愚笨;主人越能干,下人越畏缩。小跑前进、低声下气的,使个眼色就来了;脱了官帽、叩头跪拜的,开口一叫就来了。对臣子来说这是严格遵守礼法,但是主上的眼睛已经看惯这样了。眼睛被这些献媚的情景长期调教,于是凡不献媚的人就反感。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只是排斥那些不礼貌的,接着就疏远那些遵纪敬畏的,久而久之,连侍侯得不够灵活轻巧的也觉得很不恭敬了。这就是眼睛已经习惯了讨好行为,喜欢柔和顺从而讨厌刚正耿直。
    诚恳敬业地学习治理天下,世面见多了也就觉得这些事没什么了不起,于是认为自己很高明别人很差劲。小心翼翼地办理天下的事务,经历时间长了也就觉得没有什么难处,于是认为自己的才能不凡、天下事都很容易。问别人听不到自己的缺点,自己看也找不到什么过失。这样以后心里想要的,就以为确实没有逾越常规,号令发出后,总是期望一定要执行。这就是心已经习惯 了良好的自我感觉,因此喜欢顺从而讨厌违抗。
    这三个习惯养成以后,就会形成一个弊端。一个什么弊端呢?就是喜欢小人而讨厌君子。要拔擢君子、摒弃小人,这个道理难道只有古时夏商周朝时才知道吗?即使是末世的君主,谁不知道要任用君子呢?况且自以为明智的君主,都认为自己的大臣很贤良,哪一个不认为自己用的人一定是君子而必定不是小人?而最终还是形成小人拔擢、君子疏离的现象,没有别的原因,就在于君主用人只看才能不看品行。
品德是君子独有的特性;才能则是君子和小人都有的,而且在小人那里往往显得更强一些。口才方面,君子往往内敛含蓄、辞令无华,而小人则伶牙俐齿、奉承讨巧,这就与耳朵的习惯投了缘。办事方面,君子往往显得笨拙呆板、慢条斯理,而小人则手脚麻利、灵活迅速,这就与眼睛的习惯投了缘。即便是检查工作考核评比,君子也是专心致志办事情而以称功劳为耻,小人则琢磨主上的喜好,把心思放在如何展示勤勉能干,这和心理感受的习惯投了缘。小人凭借自己的才能,琢磨着怎样投合君主,君主沉湎于自己的耳目习惯,不能发觉他们的意图,那么到了小人聚拢君子散离的境况,它的后患难道可以简单说得清楚吗?
现在想提早免除这三种习气,永远杜绝这一个弊端,不在于外力,只在于内心。治世或是乱世的关键,就蕴涵在君子和小人的或进或退,而进退的关键,就在于君主的起心动念里。能辨明不对的事情,那么心不需要刻意追求“恭肃”而能做到敬事一切;不能发现错误,那么心还没意识到“放纵”已经在恣意忘为了。恭敬严肃,这是君子的方略,是安定的根本;放纵身心,这是小人的策划,是混乱的起点。既然这样,归根到底,简单地说,只是希望皇上经常守护着这颗不敢自以为正确的心,那么上天的仁德、王天下的大道畅行,都不会偏离了。

34#
发表于 2022-11-13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0-32集【1】
自古人主患不明,惟皇上患明之太过 15:10

储麟趾,字履醇,江南荆溪人。乾隆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进诸经讲义,援据儒先,责难陈善,辞旨醇美。十四年,考选贵州道监察御史。编修朱荃与大学士张廷玉有连,督四川学政,母死发丧缓。麟趾疏劾,语不避廷玉,高宗以是知其伉直。
尝大旱,麟趾应诏上疏,略言:“臣闻天道若持衡然。故雨旸寒燠,无时不得其平;而气化偶偏,必於亢阳伏阴示其象。然往来推行,久而必复其常者,天道之无私也。君道法天,亦若持衡然。故喜怒刑赏,无事不得其平;而意见偶偏,必於用人行政露其机。然斟酌损益,终必归於大中至正者,君德之极盛也。汉臣董仲舒曰:‘善言天者,必有验於人,天人相应,捷於桴鼓。春秋所以详书灾异也。’皇上至圣极明,岂复有纤芥之事足以召祲而致灾者?但愚臣蠡测管窥,以为自古人主患不明,惟皇上患明之太过;自古人主患不断,惟皇上患断之太速。即如擢一官、点一差,往往出人意表,为拟议所不及。此则皇上意见之稍偏,而愚臣所谓圣明英断之太过者也。史臣之赞尧曰:‘乃圣乃神。’宋儒朱子曰:‘圣人,神明不测之号。’夫所贵乎不测者,错综参伍,与时偕行,而非於彼於此不可思议之谓也。此虽不足上累圣德万分之一,然臣尤原皇上开诚布公,太和翔洽,要使天下服皇上用人之至当,不必徒使天下惊皇上用人之甚奇。若云防微杜渐,不得不尔,则国法具在,试问诸臣行事邪正,又谁能欺皇上之洞鉴者?抑臣又闻之,唐臣韩愈曰:‘独阳为旱,独阴为水。君阳臣阴,有君无臣,是以久旱。’今皇上宵衣旰食,焦劳於法宫之中,而王公大臣拱手备位,不闻出其谋画,上赞主德,辅宣圣化。是君劳於上,臣逸於下,天道下济而地道不能上行。其於致旱,理或宜然。臣区区之忱,原皇上虚中无我,一切用人行政,不改鉴空衡平之体。又於一二纯诚忧国之大臣,时赐召对,清宴之馀,资其辅益。必能时雨时风,消殄旱灾矣。”
麟趾累迁太仆寺卿,移宗人府府丞。引疾归,家居十馀年。卒,年八十二。

35#
发表于 2022-11-13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0-32集【1】
比干 17:00

比干是商朝贵族商王太丁之子,幼年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干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滥用重刑,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4岁。
36#
发表于 2022-11-2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0-32集【2】
皇考 08:30


1. 对亡祖的尊称。
《礼记·祭法》:“曰皇考庙。” 孔颖达 疏:“曰皇考庙者,曾祖也。” 清 黄宗羲 《金石要例·书祖父例》:“ 范育 《吕和叔墓表》称曾祖为皇考。”
2. 古代称“曾祖父”:皇考庙者,曾祖也。后用以称亡父: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
《诗·周颂·雝》:“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孔颖达 疏:“考者,盛德之名,可以通其父祖……此与《閔予小子》非曾祖,亦云皇考者,以其散文取尊君之义,故父祖皆得称之。”
3. 对亡父的尊称。
《礼记·曲礼下》:“祭……父曰皇考,母曰皇妣。”《楚辞·离骚》:“帝 高阳 之苗裔兮,朕皇考曰 伯庸 。” 王逸 注:“皇,美也;父死称考。”《南史·宋纪上·武帝》:“皇考 翘 ,字 显宗 ,郡功曹。” 宋 欧阳修 《泷冈阡表》:“惟我皇考 崇公 卜吉於 瀧冈 之六十年,其子 修 始克表於阡。” 宋徽宗 始专用于皇家。《日下尊闻录·西峰秀色》:“﹝ 高宗 纯皇帝 ﹞诗注:‘是地轩爽明敞,户对 西山 ,皇考最爱居此。’”《清史稿·世祖纪二》:“皇考宾天,朕止六岁。”
37#
发表于 2022-11-2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0-32集【2】
九州万方 01:40


万方
(1).万邦;各方诸侯。《书·汤诰》:“王归自克 夏 ,至于 亳 ,诞告万方。”
(2).引申指天下各地;全国各地。《汉书·张安世传》:“圣王褒有德以怀万方,显有功以劝百寮,是以朝廷尊荣,天下乡风。” 唐 杜甫 《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宋 王安石 《皇帝还大次憩安之曲乐章》:“有奕明堂,万方时会。” 清 李渔 《奈何天·攅羊》:“看扫靖烽烟,万方寧静。” 毛泽东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鷄天下白,万方乐奏有 于闐 。”
(3).多方面;多种多样。《文选·宋玉<高唐赋>》:“思万方,忧国害,开贤圣,辅不逮。” 李周翰 注:“思万方之事,忧国之利害。”《汉书·艺文志》:“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 宋 杨万里 《初夏即事》诗:“一似老夫堪笑死,万方口业拙谋生。” 清 珠泉居士 《雪鸿小记补遗》:“﹝ 赵三 ﹞足翘细笋,腰折迴风,尤觉颠掉纤柔,具有万方仪态。” 徐迟 《井冈山记》七:“它们举止雍容,仪态万方。”
(4).多种方法。《史记·周本纪》:“ 褒姒 不好笑, 幽王 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宣王 既与 亮 对 渭 而陈, 亮 设诱譎万方, 宣王 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5).指用多种方法(对待)。 明 高攀龙 《答史玉池书》:“吾辈若透却名利关,人安能轩輊我?纵毁我、誉我、万方我,只消不见不闻,便都了却。”
(6).万官。《国语·郑语》:“出千品,具万方。” 韦昭 注:“五物之官,陪属万位,谓之万方。”
治大国如烹小鲜 02:00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意思是说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
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章,具体解释如下:
1、治理大国就好像烹调小鱼,油盐酱醋料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头,也不能缺位。
2、治理大国应该像烧菜一样难,应该像烧菜一样精心,两者都要掌握火候,都要注意佐料。
3、"小鲜”指的是小鱼或一块小肉之类的,意为治理大国要像煮小鱼一样。煮小鱼,不能多加搅动,多搅则易烂,比喻治大国应当无为,后常用来比喻轻而易举。
4、从古至今,不少政治家喜欢引用这句话来提醒执政者。还可以理解为治理大国就好像烹煎小鱼儿,油、盐、酱、醋等调料放得要恰到好处,不能多不能少。
https://baike.so.com/doc/5355519-5590989.html
 【原文】治大国,如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师法自然
师法自然:法是道理,师是以……为师,总体讲从自然中学习道。
出处应该是儒家思想。
“师法自然”是“格物致知”学说的现代解释: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是一个重要概念,其最早出自于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格物致知”便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讨论。他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格物即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穷理须穷究得尽,得其皮肤是表也,见得深奥是里也”。人们必须经过这样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达到对理的体认。
后来明代的王守仁是这一学说的光大者。他将心学凝成四句话,即心学四诀: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水到渠成
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渠。比喻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会成功。《景德传灯录》卷一二:“僧曰:‘如何是妙用一句?’师曰:‘水到渠成。’”
详细解释
1. 【解释】: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2. 【出自】: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3. 【示例】:须要自然而然,~,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 ◎清·李渔《闲情偶寄·大收煞》

无为而无不为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说的是人要遵循自然之理,顺应自然的运行,不必去干预自然的运行,不做不必的事,但也必须去做"作为自然与社会一部分的你"遵循自然逻辑该做的事(无不为)。

"道"的作用就是无为,它的效果是无不为。道顺应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一直这样,好像什么没有做,无所作为,叫无为。无为就是不违反自然,"为"和违背的"违"相通。万物都要因为这个无所作为的道而生生不息,千变万化,所以无所不为。道生长宇宙万物,但没有主宰的用意。

就如同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只是为了展示给大家一种现象,就是无为会导致无不为。但是,如果很多人带着有色眼镜去解读,当"无不为"成了我们的目标时,那么我们当然应该无为,但这种"应该无为",则很明显是一种"刻意的无为"。
38#
发表于 2022-11-20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0-32集【2】
犹如鱼在水中而忘其水 07:40

《菜根谭》中的一句话:
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
鱼有水才能优哉游哉地游,但是它们何尝明白自己置身水中呢?鸟借风力才能自由自在翱翔,但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置身在风中。
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不为环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轻松开心,顺其自然。

39#
发表于 2022-11-20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甲而退
第 30-32集【2】14:10
(第 30-32集【4】11:30 )

周甲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是zhōu jiǎ,是指滿六十年,干支紀年一甲子爲六十年。
出处:
《清史稿·礼志五》:“﹝ 康熙﹞六十年,御极周甲,命 世宗 率皇子、皇孙诣 盛京 ,皇子祭 昭陵 ,皇孙祭 永陵 ,帝亲往 福陵 大祭。”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八松墓》:“老夫年已周甲,膝下无儿,多金何为。”

三皇五帝 11:30
三皇五帝,是"三皇"与"五帝"的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伏羲氏等作为"三皇"。原始意义上的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后增补黄帝公孙轩辕(也称姬轩辕 )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
后期增补的后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别有不同的说法:

三皇:
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有巢氏、燧人氏,出自《庄子》、《纲鉴易知录》。

五帝:
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养心殿
养心殿,地处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故宫博物院内,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养心殿是一组红墙围护的独立院落,南北长约94.8米,东西宽约81.3米,占地约7707平方米。
养心殿包括养心殿、工字廊、后殿、梅坞等18座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887平方米。 养心殿作为清朝中后期皇帝实际的居所,从其建筑本体到其蕴含的科学艺术、文化信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018年9月3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启动对养心殿的修缮。 经过两个多月研究、开启、修护,宝匣"内里乾坤"公之于众,五谷、五石、五药等传统内置物和24块金币重见天日。
1961年3月4日,包含养心殿在内的故宫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11:00
秦皇是秦始皇嬴政、汉武是汉武帝刘彻、唐宗是唐太宗李世民、宋祖是宋太祖赵匡胤。
1、嬴政主要历史功绩为:结束战乱,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取消了分封制,开始郡县制、修筑长城,抵御外族入侵、聚天下之甲兵,收之咸阳,尽迁六国、遗老于关内 、巡游天下、歌功颂迹、泰山封禅和病死沙丘;
2、刘彻主要历史功绩为:将汉初的“无为而治”转为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儒家正统的地位、抗击匈奴,消除边患;
3、李世民历史功绩: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和革新政治;
4、赵匡胤历史功绩: 先后平定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反抗,削夺了禁军将领和藩镇的兵权;加强了北方和西方各州的边防,并选派文臣带京官衔外出任职,执掌地方行政,另派使臣分掌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集权;兴修水利,鼓励垦荒,整治运河,整顿税制,力图增加赋税收入,增强国力。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0#
发表于 2022-11-20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 30-32集【3】
苗民 16:27

1. 指古代 三苗 部族之主。
《书·吕刑》:“ 苗 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孔 传:“ 三苗 之君,习 蚩尤 之恶,不用善化民,而制以重刑,惟为五虐之刑,自谓得法。” 孔颖达 疏:“ 三苗 之主,实国君也,顽凶若民,故谓之 苗 民。”
2. 指古 三苗 部族。
《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 黑水 之北,有人有翼,名曰 苗民 。” 郭璞 注:“ 三苗 之民。”按,此乃关于 三苗 部族的神话传说。 鲁迅 《准风月谈·踢》:“ 苗民 大败之后,都往山里跑,这是我们的先帝 轩辕氏 赶他的。”
颛顼的后裔。
《书经.吕刑》:「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清代爆发了三次苗民起义
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1735~1736),贵州古州(今榕江)九股河地区苗族农民,不堪清朝官吏和土司的剥削压迫,在《苗民包利等人领导下,为反抗征粮、派胾发动起义。起义农民曾多达40余万。乾隆元年被七省经略兼贵州巡抚张广泗所镇压。

乾隆六十年正月,贵州松桃,湖南永绥(今花垣)、凤凰、乾州(今吉首)等地苗族农民在白莲教反清宣传的影响下,为反抗官府、地主、高利贷者的剥削与压迫,由石柳邓等人领导 ,发动起义 。经近一年的战斗,起义军寡不敌众而失败。

咸丰五年(1855),贵州苗族农民在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下,由苗族农民领袖张秀眉领导,又爆发了大规模反清起义。起义军控制了黔东南苗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区,并设立官职,收回屯田,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乃集中兵力镇压起义。同治十一年(1872)夏,张秀眉等起义领袖或被俘或被杀,坚持18年的贵州苗民起义宣告失败。
===============================================

清朝的农民起义
包括:苗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天理教起义、捻军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等。
捻军起义:捻军起义是爆发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
白莲教起义: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
天理教起义:理教之乱是清嘉庆十八年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领导豫东、京畿天理教的武装造反。
苗民起义:古州苗民起义指的是在清雍正十三年至乾隆元年,古州(治今贵州榕江县)苗民在包利领导下,反抗朝廷剥削压迫的武装起义。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等组成的领导集团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5-4 12: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