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色空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见所未见的照片

[复制链接]
3521#
 楼主| 发表于 2022-6-26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6-27 19:34 编辑

原来杨紫竟是艺名,知道她的真名后,网友:赶快把名字改回来吧

      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只是一个称号,有时候还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
      在娱乐圈里面的众多明星中,很多人在出道的时候,都会为自己改一个让人容易记住的名字。
      像我们熟知的女神刘亦菲,她原来的名字叫安凤,后来,因为父母离异,跟随母亲改名为刘茜美子,小名叫茜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名字虽然不错,但是没有刘亦菲大气,她在改名后,事业也不断地上升,成为了很多人心中的女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像刘亦菲这样改名的艺人不在少数,他们很多人因为有一个令人难以忘记的名字,而被观众熟知。
      不为人知的是,杨紫也是用的艺名,在得知她的真名后,网友也很是意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最先认识杨紫的时候,是通过《家有儿女》这部电视剧,她在里面饰演的是成绩优异的小雪。
      因为这部剧,杨紫大受欢迎,不过,在观众的印象中,还是喜欢称她为“小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杨紫在出演影视剧的时候,观众还停留在“小雪”的印象上,她也因此被称为“国民闺女”。
      2010年,她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学习表演专业,在毕业后,她也再次进入娱乐圈,开始自己的演绎之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因为当初“乖乖女”的形象太过于深入人心,杨紫后来接拍了很多感情戏,观众也因此对她的演技备受质疑。
      不过,面对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杨紫从来没有回应,她也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的积累经验,演技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6年,杨紫的事业迎来了转折,她出演了《欢乐颂》,她在里面饰演的是单纯善良的邱莹莹。
      因为这一角色的出演,杨紫的人气不断地提升,她也因为这个角色被提名第23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女配角奖和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女演员奖,她在之后受到很多导演的青睐,片约也不断增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随后,她主演了《青云志》、《龙珠传奇》等影视剧,都得到了很不错的反响,杨紫也成为了“90后四小花旦”之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8年,她和邓伦主演的古装神话剧《香蜜沉沉烬如霜》播出,这部电视剧在播出后,一度成为了同时段播出的影视剧收视冠军。
      也从那之后,杨紫的名字被大众所熟知,她也逐渐地摆脱了“小雪”这个人物带来的影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可以说,杨紫是众多童星中,变化很大的一个,2019年,一部青春励志言情剧《亲爱的,热爱的》也将杨紫的事业推上了高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有了名气后,杨紫不仅经常地出现在各大影视剧中,还被邀请参演各种各样的综艺节目。
      她以往的很多事情也被扒了出来,像杨紫的铁粉都知道,“杨紫”这个名字是艺名,她原本的名字叫杨旎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很多人在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表示对中间旎(nǐ)会比较陌生,还有的人表示对这个字不认识。
      她的原名听起来好像更有深意,相比较起“杨紫”这个名字,有一部分的网友觉得她的原名比较好听,还希望杨紫能将名字改过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过,也有的网友表示,虽然原名听起来不错,但是因为有生僻字,这样会更不容易被大家记住,还是杨紫这个名字更简单更容易被记住。
      大家在得知杨紫的真名后,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3522#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6-27 19:36 编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上一句是什么?仅14字很霸气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高效、明智的学习方法,但很多时候我们在读古诗词时却错把精华当成糟粕扔了,这让我们错过了很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一点儿也不酷,因为它的上一句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这是两条相依为命的鱼生死间的取舍。“雄鸡一声天下白”的霸气指数并不只在这7个字本身,它的上一句是“我有迷魂招不得”,人生处于如此困苦之境,李贺还能写出雄鸡一叫,这才是真霸气;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一句是“粗缯大布裹生涯”,穷得粗布裹大衣,还能腹有诗书,这才是世间大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些千古名句的上一句,长期被我们当成糟粕忽略了,让很多人对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一知半解。本期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这样一首被忽略了一半的经典诗,它就是清代文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这首诗的名字大家可能不算熟悉,但其中的一联大家应该不陌生,它就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多年以来这14个字常被很多人挂在嘴边,但很多人不知道它的上一联更霸气。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本《己亥杂诗》共有315首之多,与于1839年前后,当时龚自珍看不习惯清朝的种种恶习,便辞官返乡。在回家的路上,他每次心有所感,便写首诗扔入篮筐中,最后一数竟有315首。其中包括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等。本期这首是其中的第5首,也是很经典的一首。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自己回乡的情形。日落时分,诗人带着一腔离愁别绪踏上天涯路,用“浩荡”来形容这次离去是颇有意思的。一般人官人远行时都有浩荡的车马相随,但词人一生清贫最后带走的只有浩浩荡荡的愁苦,这是自嘲也是抒发自己的高洁之气。第二句“吟鞭东指即天涯”写的是自己策马扬鞭而去,马鞭向东一挥,便离开京城,从此与这朝廷中的这些蝇营狗苟再无瓜葛。落魄至此,还能有这样的豪情,这两句可谓相当霸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这首诗的后两句,龚自珍将自己比作从枝头落下的花朵,虽然自己辞官归乡了,但他不是无情的。他的一腔深情不是对晚清朝廷,而是对天下苍生。用“落红”而不用“落花”,是为了凸显这个“红”字,这是诗人的一片赤子之心。
      最后一句是全诗最美的7个字。千年文坛,多少名家惜花爱花咏花,却不曾有人将落花化为春泥,这是龚自珍的首创。经他这样一写,花落便不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一个完美的循环,一个“情”字跌宕在这个循环中,令人动容。龚自珍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回到老家后,他兴建书院,并亲自任教,这正是他“化作春泥护花”的方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理解诗的前两句,就无法理解后14个字的深意,其实这两联诗连起来读才是真的霸气。处于乱世中的龚自珍一生不被重用,但却不改平生之志,哪怕落魄至此,也要化作春泥,这是一个文人的志向。
      这首诗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3523#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6-27 20:03 编辑

毛主席定下计策,美国总统和6个美军上将全部上当,实在令人佩服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0年6月25日,远东朝鲜半岛战火弥漫,硝烟布满了整片天空,朝鲜战争正式爆发。早在8月,毛主席就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战局发展,他认为朝鲜战争已经趋向复杂化,对最后的结果做了充分的预估。他认为,朝鲜战争要么速战速决,尽快将美国侵略军赶下海,要么就只能打持久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美国飞机轰炸鸭绿江边

      这种情形之下,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未雨绸缪,紧急抽调了25万余人在东北边防展开了安全行动,也随时准备在必要时援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军。
      事实证明,毛主席这一步棋,对之后朝鲜战争的转变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关键作用,更是证明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出门带伞——有备无患。
      1950年10月,毛主席一声令下,数十万中国军队挺进朝鲜。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援朝作战就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而在这至关重要的胜利背后,最厉害的还要属毛主席那远见卓识的战略计策,不仅使得志愿军在一场又一场的战斗之中无往不胜,而且让美国总统和6名上将全部中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战争是能和生死并驱的紧要大事,不仅是关系到无数人的性命问题,更是关乎到国家存亡的政治问题。
     《孙子兵法》将这句话放在全书的开头,可见其巨大的重要性。因而在面对战争的时候,不仅需要当政者的审慎思微,更需要对每一步局势的仔细考察和研究。
      1950年6月25日,金日成发动波及朝鲜全境的战争后,南朝鲜首府汉城在三天内就被火速攻陷,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立马出兵进行干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美帝这时候打的不光是朝鲜的算盘,更加是把手伸到了我国,杜鲁门派遣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试图阻止我国对台湾的解放,想要先拿苹果,再吃西瓜。只要朝鲜战争一胜利,美军就会立马用相同的手段开始对台的战争。
      毛泽东主席洞悉了美国的虎狼之心,立即下达重要指示:将战略重点转向朝鲜。
      7月7日,“保卫东北边防”的命令传来,原本驻扎在河南等地的战略预备队组成东北边防军,纷纷被调往安东、辑安、本溪。这是毛主席下的第一步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东北人民输送物资

      在《毛泽东传》里有提到,东北边防军组建起来的重点并非是为了要出战。
      同样,按周总理当时的说法:“这是备而不用”,因为当时的形势事态的发展远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尽管朝鲜人民军在向南进军之时十分顺利,但美军极有可能在朝鲜人民军侧后的海岸登陆。毛主席想到了最坏的结果,那就是很有可能这场战争会转入持久战,并且美国虎视眈眈,意图通过赤裸裸的侵略行径,达到迅速占领朝鲜,将战火再引向中国的邪恶目的。
      美国当局数次无视中国政府给出的严重警告,不仅命令“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还不断对中国领空进行肆意地侵犯,想借此来重演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那套老戏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时,我们的新中国刚刚诞生一年,虽然并不算孱弱,但是的确如同新生的婴儿一般,还处在哺育和生长的阶段。
过往长久的战争给新中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财政、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状况都比较困难。
      再加上军事方面我们都还尚处初创阶段,不仅没有先进的装备,更是连成熟的队伍都还未集结完毕。在美国如此嚣张的挑衅和肆意妄为的骚扰之下,在1950年8月4日,毛主席在会上强调:“如果让美国得胜,它必会得意,如果让美国得意,它必会威胁我们。所以,对朝鲜不能不帮,而且是必须帮!”从“备而不用”到“不能不帮”。这是毛主席下的第二步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孙子兵法》中还有这么一句话: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不胜者,得算少也。用咱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战争开始之前就要推算胜利的可能性,并作出战略的部署和计策,也就是要“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顺应时势的战略是智慧,随时势灵活应变的决策是灵魂。在朝鲜战局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中,毛主席不仅将最坏的局面预判妥当,更是针对变化的形势不断地调整并跟进着战略部署。
      于是1950年10月18日21时,毛主席主持会议对抗美援朝作战问题作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并正式决定签发志愿军出动命令。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开赴朝鲜。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未惊动敌人半分的奇袭
      10月中旬,美军已经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平壤,此时的“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更加不把这场战斗放在眼里,甚至嚣张喊话:“要在感恩节前全部结束朝鲜战争。”
      一方面,这位西点军校毕业的高才生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并且在各种战斗和行动中都表现十分出色,是美国出了名的骁勇战将。
      另一方面,他和大多数预估战争形势的国际军事专家一样,都认为中国人是不敢在这个时候参与战斗的,他打心眼里看不起中国人。
      美军在刚进入战场后一直大获全胜,打得朝鲜人溃不成军,这也让麦克阿瑟不再有任何忌惮和顾虑,意图强行挺进鸭绿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麦克阿瑟

      在他的眼中,中国军队只会在鸭绿江的对面被他吓得一动不敢动,而且就算中国参战,他也坚信自己能够将中国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这是何等的嚣张和目中无人!同美国的侵略行为如出一辙,美军上下都透露着一股恃强凌弱的霸道。麦克阿瑟准备通过强硬的手段,用最快的速度全面占领朝鲜。
      为此,他甚至分兵多路向朝中边境压进。这时,“联合国军”的地面部队约有23万人左右,在“三八线”以北作战的有13万人左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在云山战斗中被俘的美军

      他不断地将部队分得更散,以达到快速控制边境要点的目的,想通过这种方式牵制住中国,也借此堵住朝鲜人民军的最后退路。
      但这一行为,却正好中了毛主席的下怀。这种兵力分散的结果导致的就是麦克阿瑟东西线部队的缺口变得巨大,这对志愿军来说,如果想要通过分割包围和突然袭击来打击美军,实际上是最佳机会。
      毛主席立即下令,连续三次示电志愿军,并非常明确坚定地部署了他的三个战略方针:“争取战机,发起突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3524#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6-27 19:57 编辑


      当然,战场的形势是比中央军委预想中要坏一些的。在进入朝鲜之前,中央军委本来是想先稳定住战局,掩护好朝鲜人民军的撤退,等稍作整顿之后再进行反击。
      但实际情况中,“联合国军”的速度比想象中快太多了,志愿军想要先占领防御地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于是,毛主席开始了他的第三步棋,采用夜间跨过鸭绿江的战略。
      为了确保进入朝鲜第一次战役的突击性,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指挥所有部队进行了严密地伪装,昼伏夜行,志愿军全体成员都隐蔽向指定的作战区域进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
图:志愿军昼伏夜出

      虽然行进过程比起正常行军要缓慢很多,但是隐秘地躲过了美军空军和地面的全面侦察。几十万志愿军挺进朝鲜北部之时,“联合国军”根本没有察觉到半分!
      在《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例》两水洞战斗的战例重现中,当时的一名联络员回忆道:“敌军闯入我军阵地的时候,既没有下车搜索,更没有进行火力侦察。一个个嚼着口香糖,哼着歌,根本没有发现已经入了我们的‘陷阱’了!”就仿佛是等待猎物入网一般,在山林中隐蔽的所有战士们,都既兴奋又紧张,恨不得马上开火痛击敌人。
      等到师长一声下令:“放敌人进来打!”进入朝鲜的第一战轰然打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云山战斗

      志愿军们的机关枪开始了狂轰猛射,打得敌人惊慌失措,抱头鼠窜。
开在最前面的敌方汽车直接被打得歪在路边,上面的敌军纷纷慌乱跳车,队伍全部乱成了一锅粥。他们一边拼命逃窜,一边害怕地往回看,却根本无法看清志愿军的全貌。
      这场战斗志愿军大获全胜,不仅歼灭了南朝鲜军一个营的兵力,还缴获了无数枪支火炮,志愿军顺利夺下了首战全歼的英勇战绩。这场战斗不仅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也揭开了毛主席环环相扣的重要战策的首页。
      美军可以说是成功被毛主席完全带入了咱们的节奏之中,直到最后惨败时才知道自己中了计。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突然撤退。在首战失利后,“联合国军”的行动开始谨慎起来,采取多轮试探性进攻,前进速度也突然放缓了。      此时不光是军队内部人心惶惶,就连集团军司令也对第一场战斗的重创心有余悸。他下令军队各部要保持作战的协同,避免孤军冒进,再次落入志愿军的圈套。遗憾的是,毛主席早一步预想到了这种场面。
      早在1950年11月5日,为了配合彭德怀诱敌深入的战斗行动,他提前布局让新华社以“朝鲜北部某地”的名义发了一则简短却重磅的消息:“在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的参与之下,十一天朝鲜人民军歼敌六千,收复广大地区。”“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第一时间入了套,还狂妄地对此做出了回应:“要在下一场战斗中消灭最后一批残存的朝鲜人民军,平定朝鲜半岛。”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被志愿军摧毁的美军坦克

      在麦克阿瑟的冒进之下,美军又开始了进攻。
      这时候彭德怀却命令各部队主动后撤,看似此举是志愿军在美军的攻击之下不得已被逼得节节后退,但实则是为了采取内线作战、诱敌深入,最终实现各个击破。
      并且在毛主席的计划之中,是要将“联合国军”引诱到平南镇等地区一线,集中歼灭西线所有进攻的敌军。而在东线,就以旧津里、长津一线为主要战区,将敌人引诱到此区域集中歼灭。这个时候志愿军的战线布局可谓是前后夹击,搞得美军是手足无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据数据显示,当时志愿军入朝参战的兵力已经达到了38万余人,美军却对此一无所知,而且东西两线早在伏击之时就已经形成了颇具优势的兵力,这一战可谓是“请君入瓮”。
      一方面,敌后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组成游击队开展游击,不断对敌人进行骚扰,破坏敌军的交通运输。另一方面正面作战的步步后撤,搞得美军大为窝火,只得不断地向东西线区域深入。彭德怀收到毛主席的指示:“放弃一切形式阻击、反击,大步后撤!”
      麦克阿瑟果然在这一举动之下被迷惑,亲自到战场督战,并放下狠话说:“这次攻势将会是最后的攻势,我们两个星期就要把这场战争全部结束,大家都可以回去过圣诞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志愿军行军

     “联合国军”在经过这一番鼓舞后,进攻速度立马提升了几倍,又开始像之前一样肆无忌惮起来。再加上有一个先锋部队不顾一切冲入鸭绿江畔的一个小镇之中,占领了这个地区作为前哨阵地,敌军的警惕在这次占领后全线放松,在22日开始了大面积的深入进攻。
      24日,“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发起了“要在圣诞节前结束的”、朝鲜战争的总攻势。而志愿军则在美军进入战区之后,发动奇袭,将敌人5辆满载弹药的卡车炸上了天。
      25日,第二次战役正式打响了,而这场战斗也毫无意外地大获全胜,同时更成为了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
      可以说,志愿军从这场战役后,正式转为了正面进攻,美军也在这次战役中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

      百思不得其解的美国人。志愿军的偷袭和撤退都远远超乎了美方的预料,一开始认为中国绝对不会介入战局的美军,回想起这场战争的时候,都觉得这是一场令人困惑、愁云惨淡的“迷雾”战争。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有这样一段描述:“11月6日这一天,战争史上最为奇特的事情发生了:有大获全胜之势的中国军队与联合国军突然脱离接触,并且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原因,全部从战斗中撤离。天黑之前,中国军队全部撤回山里去了。”
      朝鲜战争是美国自开国以来第一次战而无胜,中国志愿军装备简陋、军力弱小,却凭借高明的战略将美军耍得团团转。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的麦克阿瑟,都没能参透志愿军的突然后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签订停战协议的美国将军

      甚至在麦克阿瑟的争取之下,总统杜鲁门还通过了他轰炸鸭绿江桥梁的提议,并授权增加兵力、恢复物资运输等绝对的最高支持。一切都只是为了在志愿军后撤的情况下发起更加猛烈的进攻,确保美军的大获全胜。
      遗憾的是,这样的决断无疑是盲目的。
      由于美方对自己的实力过于自信,最终只能泪洒鸭绿江,被志愿军打得屁滚尿流。当然,毛主席的战略奇策,误导的不仅仅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和麦克阿瑟,还有美国的6个美军上将,国务卿艾奇逊等。开战一个月,美国高层都没有一个人搞懂毛主席计策背后的深意,更谈不上做出应对和反制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主席之所以花大量精力在战略上,一是因为凭硬实力来说,我们的军队确实在那个时候还不足以抗衡美国,但二是为迷惑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战略家之一,五星上将马歇尔。
      此人一直在华盛顿坐镇指挥军事行动,不仅在二战中为美军创造了很多胜利的机会,并且他对战场和局势的分析可以称得上在美国是数一数二的。因为在二战期间表现过于出色,多次在战事中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策,马歇尔因此被授予五星上将的军衔。
      但事实证明,毛主席还是要计高一筹,马歇尔从未研究过这种诱敌深入的战斗,更不了解毛主席和志愿军,甚至只能苍白地喊出一句:“消灭中国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杜鲁门

      事实上,美军尽管在朝鲜战争中被志愿军打得节节败退,但他们嚣张的态度和对中国人的轻蔑与轻视,才是他们看不清毛主席计策的主要原因。
      在美军集团军司令的口中,他们认为打仗靠的是强大,这种强大是在武器、军备、兵力之上,中国人既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理所应当是会输的。
      不过他们忽略了战略的重要性,和我们中国人在捍卫自己国家安全上的那一股狠劲。
      因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肯定不仅仅是只有毛主席出色的计谋就能成的,更加是因为无数志愿军战士们参战的坚定信念和作战决心。
      多少战士们亲历了血与火,经历了生与死,还亲眼目睹自己的战友受伤甚至牺牲,他们却没有一刻停止战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抗美援朝战争

      因为他们都深知,对朝鲜的这次援助,不止是为了帮助朝鲜人民反抗侵略,更是为了保卫我们的边境,保卫我们的祖国。就像毛主席说的那句话一样:“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战争是立国之战,打出了国威,打出了气势,更是打出了和平。只有我们自己真正地站出来宣誓主权,誓死捍卫我们的领土,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地长治久安。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毛主席始终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安全为首,尽管在艰难的情形、形势之下,还是依然能做出大胆、远见的战略,这也才更加显得我们党的非凡胆略和明见卓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志愿军入朝的几步计策,既是先发勇气奠定的优势,更加赢得是在国际斗争之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有毛主席和中共智慧的战略决策,我们才能有胜利的机会和条件。硝烟虽然已经在历史中沉没,但毛主席和中共的智慧却能够照亮未来。识天宜听风,临流须观澜。如果能在千钧一发之际,一眼看穿要害,一计定下乾坤,便是战略决策的意义所在。这也是美国人永远都不会明白的,传承了中国五千年的特色智慧。
      对于如此惊艳的计策,各位读者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


3525#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6-27 21:21 编辑

别开生面的宋代理学,宋代理学大师程颢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就蕴含在一首首诗歌中

      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见证和文化结晶。成语来源于我国古代的寓言神话、历史事件、诗文及人们的日常口语,又经过长期的锤炼和演变,最终形成约定成俗的固定词组。
      成语形式整齐、音律和谐、结构固定、言简意赅,95%的成语有四个字构成,但其背后几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比如一提起“手不释卷”这个成语,马上就会联想到三国时期东吴大将吕蒙读书的故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再比如“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说的是杨时去看望他的老师程颐,程颐正在午休,而杨时就一直在屋外等着,直到老师醒来。这个时候屋外的雪已经下得很厚了,而杨时在大雪中一站就是几个钟头,身上也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
      那么,杨时去看望的程颐,他是谁呢?原来他是北宋年间著名的理学大师,而且和他的兄长程颢都以精通理学而出名。很多知识分子都拜程氏兄弟为师,因为程姓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人们也把他们的思想称为“洛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洛学的核心思想就是“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同时在他的学说中还糅杂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一些思想,甚至是佛教中的禁欲主义都被吸收进他的学说中。
      洛学就是理学,他们哥俩是宋代理学发展的重要人物和奠基者。程氏兄弟提出的理学有着怎样的内涵呢?简单地说,理学就是儒学的传承和发展。
      程家两兄弟在洛阳讲学,著书立说,将儒学进一步思辨化,创造性地提出了很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遂成一家之言。而程颢显然是这一学说最主要的人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颢生于1032年, 字伯淳,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居洛阳。程颢25岁考中进士,长期在地方任职,是一名学者型的官员,在任职期间传道授业讲学,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明道先生。程颢一生长期讲学,所以留下了许多的讲课稿和著作,他的学生把其言论辑录成册。
      程颢在阐述他的理学思想与主张时认为:理是自然而然的自然趋势,按照程颢的理解,理心一体,万物皆在我心中,因此人们不须去认识客观世界,而只需认识自心即可。
      程颢的理学就是对先秦儒学的发展,是新儒学,这种理学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程颢的哲学思想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他的讲课稿和著作中,有一些他平时写的诗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颢诗歌中的哲理
      这些诗歌虽然只有七十多首诗,在数量上并不见长,但却处处透露着哲学思维和人生智慧。如这首《春日偶成》,就处处体现着是生活哲理: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首诗写的是当春回大地的时候,诗人来到了户外散步,感触于眼前的美景,即兴而成的一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诗人散步时所看见的春天盎然的景象,天空晴朗,阳光明媚,春风和煦,诗人边走边看,身边都是春日里绽放的鲜花和郁郁葱葱的树木。
      后两句就是作者的感受,诗人独自陶醉于身边的美景,内心充满了欣喜之情。可是路上的行人却不了解他内心的快乐,一定会说他是偷闲春游、寻花问柳的人。
      这两句句诗其实是用否定的形式表达了自己并不是“偷闲学少年”的人,他只是在享受春日里的快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春天里的风景是如此美好,花草树木生机盎然,欣欣向荣,这才是程颢内心高兴的原因。春天来临的时候,大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处处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这些自然现象就证明快乐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别人能体会到的。
      在这首诗中诗人将自己内心快乐的原因和美好的自然现象联系了起来,这种自然思想就是程颢哲学思想的体现。
      由此可见,程颢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留心自然界中的变化,在变化中找到乐趣。并抓取自然变化的规律特点,进行思考,将人和自然联系起来。这就是生活中的哲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理学思想无不体现在程颢的诗歌里。像这首《秋日偶成》就跟《春日偶成》一样,有着同工异曲的地方,也是诗人对于四季交替变化的感触,表明自己应该随着四季的变化而发现并去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原诗如下: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写于秋季的一首诗,从这首诗中能看出来程颢的性格,诗人心情大好,娴静而安逸,做起事情来不慌不忙,平静而自然。
      一二句写到诗人一觉睡到自然醒,而且太阳光已经从窗户里照射了进来,这是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既得到了身心的充分休息,心情舒畅愉悦。
      三四句写秋季独特的风景,诗人睡醒的时候,体力回复,精力充沛,从从容容地走出户外,去欣赏秋日里的美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人以平静的心情去欣赏万物时,发现每一样事物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各有其存在的道理,这时诗人的心情是怡然自得的,诗人在享受自然界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身心又得到了自然界的陶冶。
      这首诗包含着程颢对待人生的态度。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往复,生生循环,每一个季节都有独特的风光、也有独特的地方。这些自然界的现象,都要靠人去细细品味,要用一颗平常心去享受自然带来的乐趣。
      这首诗还包含着诗人对生命深层次的思考。“静观”二字就是诗人的人生态度,这是理学思想,静观就是诗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平常心去对待人生中面临的困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人认为的“静观”就是平常心,就是没有太多的欲求,就是他的人生态度,只有具备这样的人生态度之后,才能体验到快乐。
      诗的最后四句就是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是诗人面对得失和人生困境的思考。既然有“静观”这样的人生态度之后,才会“富贵不淫贫贱乐”,看淡了富贵贫贱、荣辱得失,以平常心对待这一切。
      其实程颢在诗中的思想就是儒家“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思想观点,能够用平常心看待世间一切,也就是真正的英雄豪杰了。程颢的思想明显超越传统儒家思想,这是对儒家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创新,是饱含生活哲理的论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平常的心态为人处世,以及淡泊的情怀。在这首《游月陂》中,诗人就将表达了自己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平常的心态为人处世,以及淡泊的情怀,还同时抒发了人生哲理,原诗如下: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首游记诗,也是一首富含人生哲理的诗。作者在诗中着笔于池塘周围一些生动的景物,最后落笔于人生哲理。“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是环境的清雅娴静,而这正是诗人程颢所追求的境界。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诗人认为世上的事情,大可不必去计较,也就是说不要过多地去计较个人的荣辱得失,这是诗人淡泊情怀的真实写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佳节有约就再好不过了,在节日里和好朋友相约相聚、欢聚欢笑就是很大的乐趣,这是诗人用平常心去看待一切的自然心态。傍晚微凉的池塘边上,诗人感触到了生活的真谛,也说出了生活的哲理。
      程颢认为自然之道通著于自然界一切有形无形的事物之中,一切思想也渗透在这自然界的四时交替、风云变幻中,能够保持这样一份简单的快乐,就知足常乐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生活中处处都有哲理,一件简单的事情中或许就蕴含着哲理和智慧,要用心去慢慢体会,细细品味。程颢的《郊行即事》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原诗如下: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首诗写于清明节,描写的是在清明节郊外清新美丽的自然景致,以及诗人春游踏青的快乐心情,朋友相聚的欢乐时刻。在诗中更透露出人们要珍惜友情、珍惜美好时光的生活真谛。
      前四句写清明时节的郊外原野上到处是一片绿油油的生机景象,正好是踏青散步游玩的好时间。诗人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欣赏着风景,一直走到了山中。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诗人童趣顿生,乘兴追逐着落花,在绿树成荫的山村里走来走去,累了就坐在水边长着青苔的石头上看潺潺溪流。诗人的心情也随着春游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但贯穿其中的是快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后四句写饮酒赏花,诗人在山中还有老朋友,朋友殷勤劝酒,诗人乘兴而来,当然要与老朋友痛饮一番。清明节天气不错,和老朋友相聚更是高兴,快乐的心情和欢乐的气氛,让诗人流连忘返。
      这首诗就是程颢在生活中极其简单快乐的事情中,体会到了时光的易逝,友情的可贵。诗人对生活中简单的事情进行了思考:要珍惜友情、珍惜美好时光。这才是生活的真谛,这就是简单平凡的生活哲理。
      简单平凡的事情中往往蕴含着哲理和智慧,诗人总是把人生和自然界联系起来,这就是他提出来的“天理”的哲学思想,他的诗中处处体现着这种哲学思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颢的哲学思想是朴素的,有情怀的,是与自然结合在一起的。诗人的《题淮南寺》就是这样的,原诗如下: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旅途中的诗人程颢来到了扬州,遇到能休息的地方就赶紧休息吧,随遇而安何尝不好呢?去淮南寺住宿一晚也是不错的选择。
      瑟瑟的秋风已经有了明显的寒意,江面上的白蘋(四叶菜、田字草)已经零落了。前两句写旅途中诗人看到的秋日景象,和自己借宿的地点。
     “道人”指注重道德和学术修养的人,因为程颢专注于理学方面的研究,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称谓。诗人对于长期的“南去北来”已经感到疲惫了,从诗人随遇而安的心态中能看出来他是多么渴望平静安逸的生活,渴望和家人团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人对秋天的到来是很敏感的,这是季节更替、四季的循环,也是诗人对自然的认识,他也将身心融入到自然之中。正是因为诗人对秋天如此敏感,才会说出“一任晚山相对愁”的话来。
      诗人的内心是有忧愁的,那就是对这种“南去北来”的生活感到疲惫了,诗人内心渴望的是平静安逸的生活,这恰恰就是人们追求的简单而幸福的生活,简单的事情中包含着生活的哲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小结
      程颢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他对自身的修养也是很重视的,他的温文尔雅,他的平常心,他的淡泊情怀,他的纯良敦厚让他又具有了旷达的性格,这诸多的因素造就了他的哲学思想。
      宋神宗年间,他因为是反对变法的人,所以仕途上一直是兜兜转转,长期在地方任职,但是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仍然做的很好。
      1085年程颢去世,享年54岁,程颢的一生是短暂的,他短暂的一生为理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贡献。程颢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对理学的发展和创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程颢提出的“天理”是一种至善的儒家学说,是时代的产物,这种哲学思想就是要人去努力追求并用以自律的普遍道德原则,说得再清楚一点,就是对道德和学术修养方面提出的要求
      程颢《秋日偶得》中的“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纵观程颢的一生,他都在努力的践行他的思想。
3526#
 楼主| 发表于 2022-6-27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6-27 21:33 编辑

李清照婚后给丈夫写的两首调皮之作,这狗粮撒得高明,太会撒娇了

      都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总是有人能在柴米油盐中谱写出羡煞旁人的恒久之爱,比如李清照与赵明诚。爱情要在婚后依然持久,需要夫妻之间情致相投,有共同的志趣,此外还需要有一颗不老之心。婚后的李清照刚好两点都符合,所以就该她幸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新婚后,李清照常常以文字的方式各种秀恩爱、撒狗粮,每次都能在文坛引起不小的反响,而丈夫赵明诚则老老实实实地做着衬花的绿叶。幸福让女人变得调皮,变得可爱,也变得风韵万千。幸福更让女人感觉天下万物都只属于自己,自己就是世界上最闪亮的星辰。本期笔者就和大家分享李清照在婚后写的两首调皮之作,读完才知什么是高水平撒娇。先看第一首: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一天,窗外传来卖花声。李清照在卖花担上,买了一枝花。这是一支十分娇艳的花,“春欲放”三字,用得巧妙至极,含苞欲放,恰似送你一个春天。这小女子的心,也真够大的,要把一个春天都据为己有。这大约就是幸福惯的,丈夫宠的吧。这样的狗粮洒出来,真是不着痕迹,又只带满格杀伤力。
      接着,李清照以花自比,花露似泪痕,自己恐怕比不得花儿那般娇艳。这是女子的小心思,凡事美好的东西,都要去和自己比一比,比不过就要心生嗔怒。而更让李清照心里起了小涟漪的是“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哼!我就索性“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非要让自己的丈夫说说看:是我好,还是花好?我们今天已经无从考证赵明诚是如何作答。不过我们今天着实被这把狗粮喂得饱饱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而这并非李清照的终极狗粮,她还有一首更调皮的词,写得颇有意思。在后世的很多年里,都没有才女敢这样填词:

《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如果说前一首词令人会心一笑,那么读这首词则令人感慨:才女胆子够大!这首词的上片,中规中矩,不过是李清照一贯风格。不过,与清风苦雨相比,今天的晚来风雨并不令人悲伤,而是给人清明爽朗之感。这是一个炎炎夏日,一阵风雨过后,“洗尽炎光”。此时的李清照,对着菱花镜,浅浅地描画妆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化妆?词的下片给出了答案。因为马上丈夫就要回来了。李清照对自己是很有自信的,“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令人遐想万千。最后一句,堪称古代最甜狗粮,最甜撒娇:“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意思是:你还傻傻站在那里干什么,今天的席子很凉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很多人都觉得李清照这首词真是大胆而露骨,不过笔者以为,这不过是真情流露罢了。谁无年少时,李清照的意思,只要有过恋爱经验的人,都懂。这首调皮的词,也就因为写出了太多人的心声,成为千古名篇。
      两首千古名作,每一首都够调皮,每一首的狗粮都撒得高明,只能说这才女太会撒娇了,够可爱。
      这样的李清照,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3527#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6-29 18:37 编辑

“万户捣衣声”中“捣衣”是洗衣吗?诗词大会百人团一半人理解错

      中华古诗词之美,是汉字之美的重要体现。但古诗千代久远,多数时候我们理解起来只能靠猜猜猜。这就像上学时的阅读理解题:“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或许作者并没有那么想,真正多想的是我们。可见要赏好诗词,就要猜得准、猜得有依据,于是掌握一些古诗词的经典意象、典故就很有必要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很多诗词迷们或许觉得,经典意象和典故自己已经了解了很多了:红豆代表相思、鸿雁代表音讯、长亭表示送别、落花表示伤春等等。但这些意象只是常见和普通的,笔者随便说一个,看看大家是否能答得上来它的本意,它就是:群龙无首。这个成语如今的意思是一群人没有首领,是乌合之众,但在千年前它指的是一群龙不争着出风头,刚柔并济,各取所长,是《易经》中的大吉之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除了“群龙无首”,还有不少常见却被人理解错的意象,比如本期要和大家重点讲的“捣衣”。在有一期诗词大会中,对这个词的不理解被体现出来了。当时考的是李白的一首情诗,台上是一位小选手,当时她被这首诗考得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题目是这样的: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的“捣衣”是在干什么?
A. 洗衣服时用木杵在砧上,撞击衣服,使之干净
B. 用杵在砧上捣衣料,使之柔软,便于裁衣
C. 唱《捣衣曲》以思念远方的亲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时这3个选题,选手选的是A洗衣服,而百人团也错了一大半,共有60位理解错了,其实正确答案应该是B。“捣衣”这个意象很多人经常理解成洗衣,是和“浣衣”搞混淆了,其实只要认真想一想,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李白的原诗: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写的是长安城中的女子思念丈夫。与一般的闺情诗不同的时,这首诗有着别样的大气。诗的前两句从天上写到地下,由视觉写到听觉,夜色中诗人是看不到万户女子捣衣的,他只能听到声音。古代民间的衣服多由粗丝麻线所制,缝制起来很费力,所以才需要先把衣服捣一捣,让其变得柔软好缝。诗的后4句,由捣衣声联想到长安女子们的“玉关情”,雄浑的意境与凄柔的情感完美融合,让这首诗成为了千古名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很显然选手和百人团中半数以上的人会弄错,原因就在于对唐代民间的风俗不够了解,只凭字面意思望文生义。这是一种闺情诗,小选手答不上来倒是挺正常的,毕竟中、小学课本中关于爱情的诗词作品现在并不多,甚至有人认为不该考小朋友这样的诗。
      对此,笔者认为这首诗却是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名篇,《唐诗三百首》是古代很有影响力的古诗启蒙读物,既然知书尚礼的古人能接受这样的爱情名篇,那这首诗成为我们如今小朋友的涉猎范围问题也不大。家长们遇到这类爱情经典诗不用刻意回避,好好地讲解给孩子们听不是更好?
      大家觉得呢?欢迎讨论。
3528#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6-29 18:57 编辑

1953年, 毛主席见到“打坦克英雄”苏吊蛋,笑着说:帮你改个名字吧

      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1年10月,太原狄村,一个身影正佝偻着背,吃力地做着掏厕所的苦力活。
      人们并不知道,此人在破旧衣衫之下的身体,竟有8处弹孔,体内还残留着未取出的弹片。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日老兵(图源网络)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后来他还评为了“100位为太原解放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员之一”。
      原来,这个人名叫苏兆丹,曾是战功赫赫的“打坦克英雄”,毛主席还亲自为他改名。
      那么,这位英雄原本叫什么名字?为何毛主席会亲自为他改名呢?一代英雄又为何会沦落到做苦力的境地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日时期的山西(图源网络)

      贫寒少年 屡立战功
      山西省太原市有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叫做狄村,不仅出了名相狄仁杰,还出了一位战斗英雄——苏吊蛋。
      当年,出身微寒的苏吊蛋,每天还在为填饱肚子发愁,并不知道以后的命运是何等的波澜壮阔。
      虽然父母都是贫苦农户,但家里有几亩薄田,原本还不至于饿死。可是到了日寇横行的年代,到处民不聊生,搅得一家人都不得安宁。
      苏吊蛋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为了养家糊口只能跑去做长工。老两口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也只能供一家人勉强过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战争时的村子(图源网络)

      虽然辛苦,但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他们总会想着法儿地带回家给孩子们见识见识。
      苏吊蛋小时候是家中最不让父母省心的那一个,“吊蛋”在山西话里是调皮的意思,父母也就因此给他取了这个名字。
      虽然总是调皮惹祸,但他也能够给一家人带来不少欢乐。那时的日子即使过得很清贫,但也还算安稳和睦。
      然而,在没日没夜地操劳之下,老两口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最后双双撒手人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日时期的农村孩子(图源网络)

      随着双亲先后病逝,这个家连最微薄的幸福也没有了。
      偏偏麻绳专挑细处断,不久,由于家中没有大人照料,4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也接连夭折,一个大家庭倏忽间人丁飘零。
      姐姐和姐夫担起了养家的重担,把苏吊蛋拉扯长大。
      乱世人人自危,吃饭活命都成问题,而姐夫愿意分担养家重任,足以说明此人正直善良,思想觉悟极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抗日时期的党员最后,姐夫身先士卒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地下党员。也正是在姐夫革命热情的影响之下,苏吊蛋小小年纪就有了参与革命的志向。
      1945年2月,苏吊蛋已长成16岁的成熟少年,到了可以报效祖国的年纪。于是在姐夫的带领下,他成为了吕梁军分区十七中队的一名八路军战士。
      有的人天生就是行军打仗的命,苏吊蛋参军不过一个月,就打了胜仗。
      当时,有一小队日本敌寇准备潜伏到太原南郊附近,苏吊蛋所在的部队便接到命令后,便在半路设下了埋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日士兵(图源网络)

      对此一无所知的敌人自然是中了埋伏,一时间弹壳横飞,硝烟弥漫。待烟雾散去,只见敌人躺了一地。
      苏吊蛋早就对这些侵略者恨之入骨,一想到如果不是他们,自己的家也不会散,他就恨得牙痒痒,这在战斗时激起了他极大的斗志。
      这可是身为新兵蛋子的他第一次参加战斗,就在其中大放异彩,极其英勇!
      看到害自己家破人亡的日本兵被自己亲手歼灭,再次鼓舞了苏吊蛋的战斗热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这份热情也是他日后冲锋陷阵、立功无数的重要驱动力,使他一步步成为了让毛主席亲自为其改名的大英雄。
      到了1948年10月,解放太原的围城战打响。
      太原是山西的兵家要地,正因如此,当时的晋系军阀首领阎锡山,布控了极其强悍的兵力常年驻扎于此。
      苏吊蛋的任务就是,在太原杨家堡到西山沿途,对布控的敌人进行狙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阎锡山

      然而弹药无情,苏吊蛋又是出了名的敢冲敢拼。正当他一心投入战斗之际,一颗流弹重击其腿部,使他失去了战斗能力。
      战友见状赶紧将他拖回安全处隐蔽,等卫生员将他送入医院。结果不出几天,腿伤还没有痊愈,苏吊蛋就坐不住了。
      他说自己不打仗就浑身难受,于是一瘸一拐地跑回前线,又参与到太原冶域防御战中。
      冶域山和太原城之间这条不足十公里的路,是敌人后续进行突围的必经之途。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战中的伤员(图源网络)

      也就是说,阎锡山部队是生存还是灭亡,全看这条路守不守得住了。
      困兽之斗,向来是穷凶极恶的。
      阎锡山派出了一个师参与战斗,还装备了数十架大炮和战斗机,而我军当时的兵力只有一个营。
      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我军唯有以命相拼,全营战士皆视死如归,寸步不让。
      有的战友被炸得只剩残肢断臂,只有一息尚存,依然支撑着继续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苏吊蛋在如此惨烈的战争氛围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全营战士也无一人退缩,硬是撑到了增援,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这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苏吊蛋也凭借一战中的英勇表现荣立一等功。
      战争无情,不会因为你是功臣就对你手软,相反,越是立了功的功臣,肩上担起的责任也就越重一分,因为不能辜负党和部队给予的重任。
      1949年的一场大型战斗,使这位一等功臣的身体留下了终生难愈的伤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此战是狼坡山战斗。战斗打响,敌人疯狂地向我军投掷榴弹,铺天盖地,爆炸声此起彼伏,一时间我方处于劣势,丢失4个阵地。
      团长下令,让苏吊蛋他们连队:”打!再难也要把阵地夺回来!“
      苏吊蛋和战友配合得极为默契,进攻势如破竹,很快就剩下一个营地还未攻破。
      然而,就是这最后一个阵地,我方遭遇了阻击,数次冲锋都被压制,接连牺牲了十几名战友,损失惨重。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仗再难打都不怕,但是眼睁睁看着并肩作战的战友倒在跟前,苏吊蛋悲愤交加,怒吼一声:“营长,我上!”
      说着他就直接冲到了敌人身旁,往他们的阵地里投掷了数枚手榴弹
      敌人的武器阵营被摧毁,苏吊蛋又喊一嗓子:“营长,打啊!”
      终于,在战友们的配合下,最后一块阵地也被夺回,任务圆满完成。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这时才后知后觉地感到一阵剧痛,才发现腿部又中了八枪,右肩胛骨中了一枪,肩上的弹片终生无法取出,一到阴雨天就疼痛难忍。
      狼坡山一战,苏吊蛋再获一等功。
      然而,前方等待他的,是更猛烈的战斗和更辉煌的荣耀,他接下来的英雄事迹,更是传到了毛泽东的耳朵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等功勋章(图源网络)

      坦克英雄 光耀门楣
      经过战士的浴血奋战,太原解放。
      苏吊蛋所在的吕梁军分区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团,随后跟随彭德怀挺进大西北。
      1950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位两次获封一等功的战士,在党旗下眼含热泪,庄严宣誓,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彭德怀

      乱世正是英雄用武之地,就在同一年,抗美援朝战争打响了。在部队的安排下,他被调赴东北进行炮兵集训。
      战事吃紧,时间不等人,经过为期28天的紧密训练,苏吊蛋已然可以百发百中,遂被任命为炮长。
      就这样,苏吊蛋又成为了抗美援朝,第一批炮兵中的一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7月27日,甘凤里阻击战打响。31师遇到了很难缠的对手——美国王牌军:海军陆战队。
      他们接到的命令是:时刻关注美军坦克部队的动向,但是没有上级命令,不得开炮!
      可是美军来势汹汹,敌机进行着接二连三的轰炸,他们的大部队眼看就要杀到我军阵地跟前。
      可恶的是,就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指挥部的电话线路被美军炸毁,炮兵营根本无法和指挥部取得联系。
      打,违抗军令,不打,就等于坐看战友受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但情形紧迫,苏吊蛋很快便做了决定:打!以炮长的身份下令开炮!出了事情他苏吊蛋负全责。
      炮兵的兄弟们个个也都早就准备好了,就等下令呢,一时间数炮齐发,重创美军好几辆坦克。
      可是这样一来,也暴露自己的位置,于是遭遇了美军的猛烈反攻,敌机扔下数枚炸弹,一阵轰鸣声后,刚才还在装弹瞄准的战士们,倒在地上生死未卜。
      苏吊蛋也被震倒在地,挣扎着爬起来,恍惚间看见美军的坦克一波波逼近阵地。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来不及多想,他就接替了战友的位置。轰炸的余波使他头晕目眩,他颤抖着装弹、瞄准,集训时百发百中的成绩可不是浪得虚名,苏吊蛋连发5炮,全部击中目标坦克。
      其中有一辆竟然还是敌军的指挥坦克,后方坦克群眼看群龙无首,只能落荒而逃。
      这一战,我军歼敌2000余人,苏吊蛋功不可没。
      原本苏吊蛋还因为违抗军令而胆战心惊,没想到上级非但没有责怪,反而高度褒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图源网络)

      打坦克的光辉事迹很快在部队中传开,他不断被请去做报告,做演讲,成为了军人的榜样,成为了口口相传的“打坦克英雄”。
      随着抗美援朝的胜利,时间来到了1952年9月,党中央请志愿军英雄参加国庆观礼活动,“坦克英雄”自然受到邀请。
      9月2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设宴为英雄们庆功,在这里,苏吊蛋见到了亲爱的主席,同行的还有刘少奇,朱德等伟大的革命先驱。
      主席亲自敬酒,以谢各位的出生入死保家卫国,苏吊蛋喝到了主席亲自敬的酒,对于一个农家子弟兵而言,这是何等的荣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之后,苏吊蛋作为志愿军代表参加了第二届政治协商会议。等到小组谈论时,他又被分到了和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司令同一个小组。
      日思夜想仰慕的人们就在眼前,苏吊蛋的激动之情不言而喻,既然自己身为代表,又和领袖一个小组,必然要提出对国家有益的建议。
      当讨论开始时,有人提议:“取消军装的衣领和口袋,既好看,又节约材料。”
      苏吊蛋一听就急了,没有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人,永远不会懂一套舒适的军装穿起来有多重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美援朝时期的军装(图源网络)

      如果这个提议通过,晚辈后生的军装就会多出很多不便,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苏吊蛋举手发言:
     “如果没有衣兜口袋,战士们在冬天连个暖手的地方都没有了!”
      此话一出顿时鸦雀无声,苏吊蛋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主席发话了:“你说得对,很有道理。”
      随后,主席和蔼地说:“小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泽东和战士们(图源网络)

      苏吊蛋立正敬礼:“报告主席,我叫苏吊蛋,志愿军炮兵31师401团1连1排排长。”
     “原来你就是那个打坦克的英雄啊!”主席哈哈大笑。
      随后,主席觉得“苏吊蛋”一名稍欠文雅,略加思索,在纸上写了“苏兆丹”三个字,算作新名字送给坦克英雄。
“兆”寓意祥瑞多多,“丹”代表红红火火,这是毛主席对他最大的祝福,和赐予英雄的崇高赞誉。
      可谁知,获此殊荣的英雄,却在日后经历了不少的辛酸曲折。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过去的太原(图源网络)

      英雄迟暮 恪守初心
      从北京回来后,部队安排苏兆丹去辽宁速成中学学习。
      部队的本意是将他培养成军官,所以先行安排他学习文化知识,等到毕业,直升军官。
      可谁也没想到,学上到一半,学校被撤销了,当时的部队还在战场上,暂时无法取得联系,于是,折衷的办法是先转业,回家乡太原。
      此次回乡,其实可谓是战功赫赫衣锦还乡,可是关于自己的身份和事迹,苏兆丹提都没提,更别说以此来谋求优待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50年代的太原(图源网络)

      当时,苏兆丹手里有部队写的介绍他是功臣的介绍信,4次负伤的伤残证明以及正排级的转业证。
      苏兆丹什么都没有拿出来,只是默默地服从安排,当一颗螺丝钉,默默服务于人民大众。
      于是,苏兆丹被分配到了瓦砖厂,厂长不知他是战斗英雄,只把他当初普通的新招工人对待。
      他也确实没有居功自傲,什么重活累活都不推辞,身为党员和战斗英雄,他始终铭记集体利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毕竟为祖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也是理所应当的。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虽然平静倒也安稳,直到1961年10月的一天,没有被敌人欺负的英雄竟然被一个关系户欺负了。
      厂里有个小领导,仗着手里的权力,无底线纵容自家亲戚吃空饷,明明没有上班劳动,却白白领了国家的工资。
      小领导不知道的是,眼前这个人正是保家卫国的人,保护过祖国江山的人,岂能容忍你们这些蛀虫浪费国家的资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工人们都敢怒不敢言,只有苏兆丹敢站出来仗义执言,质问领导并提出意见。小领导怀恨在心,不久就随便找了个理由将苏兆丹开除出厂。
      此后,苏兆丹就回归了农民的老本行,娶妻生子,踏实生活。
      因为是被开除的人,所以总是遭遇偏见和歧视,生产队总把掏厕所,挑粪这样的最脏最累的活派给苏兆丹。
      苏兆丹默默承受,也不喊冤也不生事端,因为他坚信:这不是党的安排,党会找到我的!
      这一等就是18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抗美援朝老兵

      部队方面也很着急,怎么好端端安排读书的军官就消失不见了?但是由于当时的通讯实在不发达,茫茫人海找个人如大海捞针。
      部队这18年来也是辗转北京,西安,上海等地多次寻找,没想到英雄竟在老家。1978年,部队来到狄村,找到了正在干活的苏兆丹。
      苏兆丹上阵杀敌没哭,差点伤重不治没哭,但是见到部队老友的那一刻,苏兆丹嚎啕大哭。
      18年了,英雄蒙冤18年。部队了解情况后立刻下令彻查,终于洗清了英雄的冤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慰问抗美援朝老兵的纪念品

      之后,为了弥补英雄这些年受的苦,组织想给他安排一个轻松的工作。
      苏兆丹却拒绝了,一辈子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他,还想趁有余力,为建设国家再做些贡献。
      最后,苏兆丹被安排进了狄村耐火材料厂,继续发挥余热。
      此次进厂,大家都知道这是位英雄,每个人对苏兆丹都照顾有加,苏兆丹摆摆手,示意不用如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他穿着工作服,拖着年过半百的身体,继续本本分分地干活,不图享受,不辞辛苦。
      日子就这样慢慢安稳下来,此后岁月静好,儿孙绕膝。
      往后的岁月里,随着年事增长,每到阴雨天,陈年战伤折磨得老人寝食难安,有人多次建议他去有关部门反应,办理个离休,日子既宽裕又轻松。
      苏老拒绝了,钱财对他来说不过身外之物,不给国家添麻烦才对得起主席当年的教诲。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苏老大半辈子都住在50年代建的平房里,有一次想自掏腰包修缮房屋,却有人建议他去找部队报销。
      苏老难得生气:“牺牲的战友连房子都没得住,我能活着回来就很满足了,怎么好意思跟组织开口呢?”
      这就是英雄的忠义精神。终其一生对国家尽忠心,终其一生对战友讲义气。
      2011年,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苏兆丹先生被评为了“100位为太原解放和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共产党员之一”。这是他应有的荣耀,也是对英雄毕生奉献的致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图源网络

      岁月悠长,英雄不应被遗忘在时间长河中,更不该被忘记的是,我们现如今能享受到的安稳生活,正是这些可爱的人们牺牲自己才换来的。
      这样的战斗英雄、民族先锋,怀揣着着一颗赤诚之心,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和发展进步,献出了一生。
      如今,国泰民安,社会稳定,我们更不应该坐享其成,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积极投身社会建设,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对于这样一位英雄,各位读者有何想法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3529#
 楼主| 发表于 2022-6-29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6-29 19:31 编辑

离婚30年后,李连杰与黄秋燕再相聚,合照前妻站位太辛酸

      1989年,李连杰受邀从美国到香港出演电影《龙在天涯》,这部剧当时的另一名男主就是刚出道不久的周星驰,而除了星爷外,这部电影的女主角就是大名鼎鼎的香港美女利智,这也是李连杰和利智的第一次见面,用他的话来说:“见到利智的第一面,就像是找到了真爱,为了她,我可以去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就这样,李连杰抛弃了自己的妻子黄秋燕,奔赴香港追求真爱,而此时的黄秋燕不仅怀孕在身,还带着一个半大的孩子,从此以后,世上多了一对人人羡慕的明星夫妻,而黄秋燕却选择在国外隐姓埋名,开了一家理发店度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相比较于利智来说,黄秋燕与李连杰可以说是青梅竹马,1971年,8岁的李连杰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学习武术,而黄秋燕正好是李连杰的师姐,两人在校内经常切磋练习,李连杰因为家境贫寒,常常吃不起饭,黄秋燕便邀请他到家里做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975年,李连杰第一次参加全运会武术比赛,顺利取得冠军,并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连续蝉联金牌获得者,可常年的锻炼也让他有了不少伤病,1980年后,李连杰主动退出了武术行业,在家待业转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恰巧当时香港导演张鑫炎正在寻找《少林寺》的演员,看到李连杰的照片后,便邀请他去演男主角觉远,没想到这部电影在国内一夜爆火,在当年每张电影票市价只有1毛的时候,《少林寺》竟然卖到了1亿元的票房,这相当于中国有超过10亿的人口都观看了这部电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少林寺》大火后,李连杰的名气也开始暴涨,他陆续拍摄了很多作品,后来还被邀请到了美国发展,而对于师姐黄秋燕,李连杰则带着感激的心情,于1985年后宣布结婚,两人在婚后移居到了美国,黄秋燕还为李连杰生下了一个女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段感情一直维系到1989年,也就是电影《龙在天涯》拍摄的时间,当时李连杰不仅对利智一见钟情,在拍戏过程中,他更是发现了相比较于师姐的亲情,他找到了真正的爱情,因为利智对于自己的想法非常理解,两人谈话经常到深夜,李连杰对利智的爱意也慢慢加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直到这部电影拍摄完成后,李连杰终于按捺不住,主动打电话向黄秋燕摊牌,表示自己找到了真爱,希望与妻子离婚,作为一名传统的女人,黄秋燕听到丈夫说自己喜欢上了其他人的时候,感觉天都塌了,但最后她还是同意离婚,在离婚前,她提出的最后一个要求,就是让李连杰好好照顾两个女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此以后,李连杰踏上了10年追求利智的道路,黄秋燕则留在美国,用自己的手艺开了一家理发店,几年后她嫁给了同样来自中国的快餐店老板,两人一起在美国低调的生活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直到今年4月份,电影《少林小子》上映31年纪念,制作团队邀请了当年参与拍摄的大部分主角,其中就包括李连杰和黄秋燕,昔日的夫妻时隔20多年,见面的瞬间也非常尴尬,而在最后电影的合照环节,李连杰与黄秋燕分别站在左右两侧,场景看上去异常辛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虽然在别人眼中,李连杰是一位勇于追求真爱的男人,但对黄秋燕来说,李连杰并不是一位合格的丈夫,也不是大众眼里的明星或英雄,仅仅只是女儿的父亲。
      在座各位对李连杰是怎么看的呢?
3530#
 楼主| 发表于 2022-6-30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6-30 08:19 编辑

毛主席不会想到,24岁时他给自己取的笔名,会和历史巧合在一起

      毛主席年少时便负有才名,胸怀天下。
     《商鞅徙木立信论》是我们能读到的毛泽东最早的文稿,写下这篇文章时,毛主席只有19岁。虽然这篇文章只有短短500多字,却得到了他当时的国文老师柳潜先生的称赞。
      柳潜大赞毛泽东为:“伟大之器,假以时日,必有一番作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求学时期毛泽东(第四排右二)

      1913年-1918年,毛泽东又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读书。就读期间,24岁的他写下了第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这篇文章虽然不是柳潜先生所期待的关于社会立论的鸿篇巨制,但它的署名却暗含了往后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也隐藏了一个和毛泽东一生都十分有缘的数字。
      那么,这篇文章的署名是如何神奇地与中国历史轨迹相重合的?这个名字又与毛主席有着怎样的缘分呢?
      这一切还要从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求学之路说起。
     “二十八画生”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是毛泽东的母校,1913至1918年,毛泽东在这里度过了5年师范生的生涯。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习期间,毛泽东强健体魄,汲取知识,完成了从寻求革命真理到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
      年轻的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学院就是风云人物,在这里,他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便是——“猴子石缴枪”事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段祺瑞

      1917年“护法运动”打响,北洋军政府段祺瑞派傅良佐前往湖南镇压护法运动,后被桂系军队谭浩明打败,傅良佐带着他的残兵败卒逃出长沙。
      这时,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接到消息:“驰援傅良佐的北洋军,闻知傅良佐已败走湖北也无心恋战,准备撤往长沙,已经到了距第一师范不远的猴子石一带。”
      校长孔昭绶决定率领全校近一千多名师生员工,集体到城东五里的阿弥岭暂时躲避,而毛泽东则在详细分析敌我双方情况之后,对校长说:“我愿意组织学生志愿军,设伏截击溃兵,收缴他们的枪械,保护学校的安全。”
      孔昭绶与其他老师紧急磋商之后,认为毛泽东的建议可行,便授权毛泽东全权指挥学生志愿军。
      青年毛泽东受命后,立即会同孔校长作出决定:抽调配有枪支的学生志愿军100名左右,做好出发准备;紧急动员全校师生把桌椅板凳都搬出来堵住学校所有门,形成多道屏障,准备迎战。
      接着,他又带着学校的公函到南区警察分局,联络警察统一行动。这样,全校师生、抽调的学生志愿军和一些警察,都统一归毛泽东指挥,他成了“三军”的统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孔昭绶

      兵不厌诈,毛泽东决定想办法装作武器充足,吓退敌人。
      时将黄昏,孔昭绶和毛泽东率领荷枪实弹的学生志愿军,带着爆竹和煤油桶,潜伏在猴子石附近的几个山头上,对溃兵形成居高临下的包围之势。同时,让警察扼守在学校后面的妙高峰上。
      这时,溃兵心惊胆颤地向北移动,企图进城。待到距伏击区不远的地方时,警察和学生军在山头上一齐开枪射击,同时一边鸣放装在煤油桶里的爆竹,一面齐声高喊:“傅良佐逃走了,桂军已经进城,缴枪不杀!”
      霎时间,枪“炮”齐鸣,喊声震天,犹如千军万马横扫过来。北洋军本是惊弓之鸟,经此突然袭击队伍顷刻瓦解,士兵东躲西藏,溃不成军,约有3000余人当场缴械投降。就这样,长沙城免除了一场兵祸。
      毛泽东果断勇敢、智取溃兵的事,受到了全校师生的交口称赞,都夸他“浑身是胆”。
      对于这次军事行动,毛泽东自己也感到很满意,自己不仅受到了实战的锻炼和考验,还初尝了统率士卒、纵横驰骋和谋定后动、挥洒自如的滋味,使他对战争的艺术产生了初步的兴趣。
      很久以后,毛主席还在闲谈中提到,“他搞军事,那才是第一次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青年毛泽东

      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期间,毛泽东还号召大家在寝室里要有“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家庭琐事、不谈男女问题。学生们回到寝室,谈的都是家国情怀和政治形势。
      1925年,已经毕业7年的毛泽东途径长沙,面对湘江美丽如画的秋景,写下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词句。想必,当年在第一师范学院求学时的青春热血一定给毛泽东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毛泽东与众不同的还有他自选的“澡堂”。当时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后面那口水井,一年四季都是他的“洗浴场”。哪怕是寒冬,毛泽东也坚持洗冷水浴,用浸了井水的毛巾搓澡,搓到身上发红,再用一桶水浇下,神清气爽。
      1917年,毛泽东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这篇寓意深刻的论文是毛泽东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署名为“二十八画生”,因为“毛泽东”的繁体字写法加起来刚好是28个笔画。
      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还提到了冷水浴、风浴、日光浴等多种强健体魄的保养方法。他在文章中提出:“要德育、智育、体育并重,其中体育为前两者的基础。”
      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和具体的实践方法,显然与他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的种种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体育之研究》受到了《新青年》杂志主编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的格外关注,但却没有人能想到,这个“二十八画生”的署名,几乎预示了未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而“二十八”这个数字,也将一直映照着毛泽东的人生轨迹。
      平均年龄“28岁”
      1921年,中国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中共一大在上海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除长沙的毛泽东和何叔衡,还有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广州的陈公博,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
      7月中下旬,设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他们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
      代表们到齐以后,就在住处开了预备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会议正式开幕后,两位共产国际代表首先发表了热情的讲话。随后,代表们商讨了会议的任务和议题。
      7月24日,各地代表报告了本地区党团组织的状况和工作进程,并交流了经验体会。
      27、28和29日三天,分别举行了三次会议,集中议论此前起草的纲领和决议。
      30日晚,一大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然而,会议刚开始几分钟便被迫中断。
      原来,一大第六次会议刚开始就遭到了法租界巡捕房的侵扰。首先闯入会场的叫程子卿,他是法租界巡捕房的华人探长。之前,马林由莫斯科途经欧洲来华,曾在维也纳被警察局拘捕,虽经营救获释,但一直被作为“赤色分子”严密监视。
      拥有丰富秘密工作经验的马林警觉地说,这人一定是“包打听”,他建议立即停会,大家分头离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林

      果然,十几分钟后,两辆警车包围了一大会址。
      幸运的是,由于大家已提前做好准备,当法籍警官亲自带人进入室内询问搜查时,并未找到多少证据,威胁警告一番后便撤走了。
      虽然这次冲击没有带来重大损失,但中共一大不能再在原址进行了。
      有人说:“不如到杭州开会。”很快遭到反驳:“杭州过于繁华,容易暴露目标。”当时在场的李达夫人王会悟说:“不如到我的家乡嘉兴南湖开会,离上海很近,又易于隐蔽。”大家都赞成,觉得这个安排很妥当。
      第二天清晨,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登上事先租好的南湖画舫。中共一大重新开幕,并在这条画舫上完成了此前剩下的所有议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中共一大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率领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中共一大作为这漫漫长征路的起点,又与“二十八”这一数字紧紧勾连在了一起。当时参加会议的各位代表,虽然人数不多,但平均年龄却刚好是28岁。这批年轻人成立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早期筹备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成立到胜利,用了“28年”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然而,随后蒋介石便悍然发动内战。经过辽沈、淮海战役后,平津战役成为中国共产党赢得胜利的最后一盘关键之棋。
      当时,傅作义任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司令。然而,傅作义和蒋介石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对华北作战有不同的考虑。蒋介石早在东北作战接近失败时,认为东北不保,华北孤危,同时淮海大战亦有一触即发之势,曾考虑放弃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地,要傅作义率部南撤,以确保长江防线或加强淮海战场。但又怕南撤后,产生不利的政治影响,故徘徊不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蒋介石(中)、傅作义(右一)

      傅作义是长期活动于绥远地区的地方实力派,深怕南撤后,其主力为蒋介石嫡系吞并,所以不愿南撤。另一条路是西逃绥远,但又怕西逃后势孤力单难以生存,难下决心。
      毛泽东抓住傅作义的这两条心理,决定堵住这两条后撤之路,围困傅作义。
      东北解放后,傅作义面对的是东北、华北解放军的联合打击,已是惊弓之鸟。是撤是守,蒋介石、傅作义又各有打算,作战意志并不坚定。虽然他们的主张不同,但都对自己的力量估计过高,而对我军的力量估计不足。
      因此,傅作义集团采取了暂时固守平津,确保海口,以观战局变化的方针。
平津战役开始以后,解放军首先对傅作义集团进行分割包围,截断其西退、南撤的通路,将这只“惊弓之鸟”变成了        “笼中之鸟”。然后,按照毛泽东确立的先取两头后打中间的攻击次序,逐一歼灭被围困在新保安、张家口、天津等地的敌人,解放了天津和塘沽。
      天津解放后,北平守敌25万人陷于绝境。为了保护北平这座文化古城,中央军委决定同傅作义谈判,争取和平接管北平。
      最终,傅作义接受毛泽东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率部接受和平改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平和平解放解放军入城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的解放,为新中国成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个多月后的3月15日,中共中央由西柏坡迁到北平,人民解放军总部也随之迁到北平。
      临行前,毛泽东既幽默风趣又意味深长地对随行同志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周恩来也说:“我们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主席、周总理这些话,就是重新喻示全党同志要经得起胜利的考验,告诫全党不能陷入“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的周期律”中,其意义是何等重大,深远。
      又过了6个多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都北平,并改北平为北京。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刚好是28年。“28”这一神奇的数字,再一次预示了历史。
      1921年召开中共一大时,全国党员不过50余人。短短28年过去,中国共产党便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其成长之迅速,与毛主席的领导是分不开的。
      青年毛泽东在给自己取“二十八画生”这一笔名时,绝不会想到,这个名字竟然在日后会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历史如此巧妙地契合在一起。历史再一次证明,毛泽东的确是中国,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注定要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上镌刻上名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5-5 07: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