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山色空蒙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这些见所未见的照片

[复制链接]
2051#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1-24 18:00 编辑

王和尚解诗:陆游笔下的美景,两首律诗写出人生大境界,字字唯美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含蓄蕴藉,唯美精致,好像一幅幅画卷,让你我可以徜徉其中。诗人不仅仅为创造一幅幅美景,更展现其幽思与感悟,让我们可以体会人生的真谛和岁月的静好。
      陆游,“南宋四大家”之首,他的诗包罗万象,内容及其丰富,除昂扬壮阔之外,他也有很多细腻含蓄之作。今天这两首律诗,可以看出精致唯美的笔触,也可看出他悠然洒脱的情绪。
      他笔下的“晚雨”,犹如一幅画,读后你能感到雨的细腻之美;他笔下的村庄,宁静悠然,超逸脱俗,让你悠然神往。
王和尚解读经典律诗,一起感受陆游的情思与雅怀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1.晚雨 宋·陆游
萧瑟度横塘,霏微映缭墙。
压低尘不动,洒急土生香。
声入楸梧碎,清分枕簟凉。
回头忽陈迹,檐角挂斜阳。

      这是一首绝妙的写景诗,对雨的刻画非常细腻,用字颇多值得推敲之处。如何多角度地刻画物象,这首诗可算一个准确的诗例。
首联起笔对仗且互文,“萧瑟度横塘,霏微映缭墙”,这样写诗显得工整利落。这一联主要写雨的形态。“萧瑟”写其冷,写雨迎风之状;“霏微”写其小,刻画细雨飘洒之态。 “度”和“映”用得非常精准。雨迎风飘洒,故称“度”,雨霏细小如雾,且雨水闪烁微光,故用“映”。起笔一联就把雨写“活”了,其大小、触感、色泽及行踪都写出来了。
      这场雨是由小转大,且天气迅速转晴,这是这首中“雨”的脉络。第二联“压低尘不动,洒急土生香”,继续刻画雨,在这一联,雨就慢慢转大了。天空中积压着阴云,如此威势之下,尘土都不再飞扬了。此处的“低”有压低之意,写得好像“黑云压城城欲摧”,有一种压迫之感。雨珠纷纷坠落,击打在土地上,尘土似乎都泛起清新的香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宋梅尧臣曾说写诗写景要“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二联即是很好的例证。作者写云压,写于急,写尘土不动,写泥土泛香,把视觉、味觉都熔炼在一起,故而显得特别细腻,特别形象。尤其“土生香”三字,若非有真切的生活经历,决然想不到,写不出。
第三联 “声入楸梧碎,清分枕簟凉”这一联继续写雨,前句写其声响,后句写其触感。楸梧树大而厚,雨珠击打着树叶上,声音大而碎。此处“入”与“碎”字用得非常精准。若是雨水落在松树上,则不宜用“碎”了。下雨之后,空气变得清爽,所以作者说“清分枕簟凉”,人躺在枕席之上,都能感觉竹席都变得沁凉了。这是一种非常细腻的感觉,这也是落雨之时,才有的真切感受。
      李清照有词说“红藕香残玉簟秋”,其中的“秋”就是沁凉之意。李清照在秋天,感到枕簟都变得沁凉了,这种感触,正写出她对时光流逝,秋气渐浓的细腻感觉。夏天溽热,人卧枕簟上多是感受到黏腻和烦躁,只有到下雨或者秋天才能感觉其入骨之凉。
      这场雨由小而大,渐渐停歇。尾联即写雨停的画面,“回头忽陈迹,檐角挂斜阳”。急雨停后,天地草木都变了样子,似乎一片浪迹,雨水飘洒,树木摇落,都已经停歇,天气放晴,一切都已过去,天地好像重生,草木也变得清爽干净,这就是“陈迹”。此刻只有一片斜阳,静静地悬挂在檐角,刚才雨声细碎,万物摇动的急迫汹涌之感,与此刻的宁静安详,形成鲜明的对比。
细思“檐角挂斜阳”这句的画面多形象,多美啊,真是如在目前之感。而“忽”又极力写雨停之快,用字也非常有力度。作者用三联多角度来写雨,用这五个字陡然收住,真有力拔千钧之感。躁动,溽热,嘈杂一时俱泯,只留下雨后的宁静,这种感觉实在有点“恍如隔世”之感。这就是“回头忽陈迹”的妙处。
      这首诗把雨刻画得细腻真切,调动了视觉、触觉、味觉、听觉,全方位地表现了雨中之景,而文字之工整,用笔之老练,都值得留意。如此刻画,自然非常有代入感和画面感,这样的诗句也就显得精致优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02.小舟过吉泽效王右丞 宋·陆游
泽国霜露晚,孤村烟火微。
本去官道远,自然人迹稀。
木落山尽出,钟鸣僧独归。
渔家闲似我,未夕闭柴扉。

      先来看这首诗的题目:吉,地名,今江西吉安。泽:湖泽或河流。效王右丞:仿效王维之诗风。陆游某日乘小舟路过江西一片水域,有感而发,就写了一首王维风格的律诗。王维诗风恬淡,含蓄蕴藉。由此可知,陆游此作即是侧重写景而意在言外的澹雅之作。
这首诗起笔就是工整对仗。地点是泽国,时间是秋晚。他行船在水乡泽国,天色已经向晚,霜露既降,岸边散落孤村,微微炊烟袅袅升起。这一联写景,前句壮阔,后句细腻,突出其静。且“微”,暗示出此地居民不多,人迹罕至。此地偏僻且安静,犹如世外桃源,起笔即铺垫安闲轻松的情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二联“本去官道远,自然人迹稀”,承接“烟火微”,主要写此地为何人迹罕至,偏僻且宁静。原来此处离官道比较远,故而人迹罕至,无人打扰,故而此处得以享受宁静与平和。可以想象,此处百姓自得其乐,“不知有汉,何论魏晋,”好像世外桃源一样。
从句法上看,二联属于流水对,写得流畅自然。细思此联则暗含深意:只有离开官道,远离俗尘,就能避开喧嚣与嘈杂,才可以享受宁静。作者为何要特意点出“去官道远”呢?或许作者自己也深恶官场的虚伪,尘世的烦扰,只有远避这些,才可以寻找到自己的本真。由此推知作者对人生的无奈之情,他向往宁静,渴望远离官场,远离纷争与繁华。
      三联“木落山尽出,钟鸣僧独归”,此联写景,细腻刻画此地幽静闲适的环境,细读也有言外之意。秋末一片肃杀,树叶凋零,往日丰盈的山就变得清瘦,其雄峻挺拔就显露出来了。这不就是作者说过的“繁华落尽见真淳”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不知何处,钟声响起,一个僧人,行走在村落小道上,缓缓回归。“归”照应上文之“晚”,且钟声让人想起佛寺,它能让作者超越世俗,找到真我。杜甫曾有诗说“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看到孤独的僧人回归寺庙,这不正是作者内心情绪的外化么?          “独归”,独,独自一人,舍弃了繁华与喧闹;归,归途,找到生命的依归之处。
      由此联可知,作者笔下的景与其心情有绝妙的映照。秋山落叶才可看出高山雄峻的本色,就像自己经过磨难与打击,才真正寻找到真实的自己;听到钟声,他似乎想像那个僧人一样寻找依归之处,从而抛弃俗尘烦恼,远离繁华与虚伪。
      作者为何在诗中潜藏这种渴望,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诗的尾联露出真意,“渔家闲似我,未夕闭柴扉。”这是一句反衬,他没有写自己所想,而是却以一副画面来表达内心的真意。此地的渔夫像我一样悠闲无求,天未全黑就就闭上柴门,享受小世界的温暖与自足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尾联有两层含义。
      其一,作者羡慕渔夫自给自足,平安自足的生活。从上文可知,他对官场已经厌弃,在偏僻宁静的此地,也寻找到了自我。所以他内心一片宁静,他渴望像渔夫一样,悠闲自在,无欲无求,在偏僻之地保存自己的纯真,过着单纯且美好的生活。
      其二,但是作者说“闲似我”,渔夫像他一样安闲,而没有直笔写他羡慕渔夫生活,细思考则别有韵味。王和尚猜测,作者在官场屡遭挫折,他被弃之不用,看到渔夫的清闲,所以他感叹,渔家像我一样安闲无事。如此来看,作者其实还是心有不甘的,只好借诗来表达内心的无奈之情。故而他效仿王维恬淡无求的诗风,以此来排遣内心的压抑与愁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因此,这首诗字字写宁静之景,句句写悠闲之情,却不无孤独和自省之感。作者为何孤独?无外乎官场不顺,志向得不到伸展,而他又羡慕此处的安闲与宁静,他渴望远离尘嚣,放下所有的负累,亲近自然,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安乐。
2052#
 楼主| 发表于 2022-1-24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1-24 18:07 编辑

常建很经典的一首诗,短短4句记录自己的一天,读来回味无穷

文/ 空青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缘起】
      盛唐的田园诗派,以王维和孟浩然诗歌成就最大。
      再往下的第二梯队,就要说到常建了。

     《诗薮》中有评价:“孟诗淡而不幽;常建“清晨入古寺”、“松际露微月”,幽矣”,则认为常建在风格上更胜孟浩然一筹,这一点就见仁见智了。
      常建此人有两个数据很有意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一个是生卒年,大概是公元705-765,比李白晚生5年,活的年龄也和李白差不多,算是李白的“同辈中人”;其实和李白最像的是王维,生卒年几乎同步,可惜两人关系不怎么好。
      第二则是开元十五年,也就是公元727年中进士,与盛唐一位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同年进士。
      这时候常建才23、24岁,按照“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话,堪称少年天才。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常建最经典的一首诗,《唐诗三百首》中有,现在的语文课本中也有。
      尤其诗的最后两联,更是倍受后人喜爱,出现在各种各样的诗话以及选集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诗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唐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诵析】
      从诗歌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题写在“破山寺”中禅院墙壁上的题壁诗。破山寺坐落在江苏常熟市西北的虞山上。
      诗的主要内容就是记叙了诗人清晨游寺后禅院的经历以及观感。笔调古朴、兴象玲珑,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无怪乎能在当代仍然脍炙人口。
      关于这首诗啊,《洪驹父诗话》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评价:“丹阳殷璠撰《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爱其“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之句,以为警策。欧公又爱建“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作数语,竟不能得,以为恨。予谓建此诗,全篇皆工,不独此两联而已。”
      殷璠喜欢颈联,欧公喜欢颔联,而洪驹父则认为整首诗都工整无暇,不光这中间两联写得好。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从首联看起,“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踏着清晨进入古寺,初生的太阳正照耀在高高的树梢。
      诗人用一个不算很严谨的对仗记录了自己刚进入寺庙时的景象,点明了时间、地点;首联对仗的应用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颔联、颈联紧随其后,入寺之举遂一气呵成。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两句呼应“禅院”,诗人穿过寺庙前半部分,直接进入到僧人禅房之中。
      只见此处曲径通幽,初生的太阳还照不进密密的草木,禅房遂更显幽深。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精华在“悦”与“空”二字。
      《唐诗别裁》云:“鸟性之悦,悦以山光;人心之空,空因潭水:此倒装句法。通体幽绝。”
      鸟是因为山光而悦,人心因为潭影而空。评价的很到位。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最后两句收束全文,将初日的蓬勃、花木的幽深、山鸟的跳脱、潭水的明净都融在一声悠悠的古庙钟声里。
      山中的一切显得那么寂静,唯有钟声在此处飘荡徘徊,余音绕梁,经久不散。
      诗的结尾也一如这钟声,余韵无穷,品读再三仍的觉有余味。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编辑 空青
      排版 空青
2053#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1-25 08:05 编辑

全球公认的5位最美女星,赫本第二,中国那位垫底,第一实至名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全球公认的5位最美女星,赫本第二,中国那位垫底,第一实至名归

      第一名:艾玛·沃特森,2000年8月艾玛·沃特森被电影《哈利·波特》选中饰演赫敏·格兰杰。简直美的让人窒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二名:奥黛丽·赫本,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三名:斯嘉丽约翰逊
,斯嘉丽主演《美国队长3》在中国与美国同步上映,在片中再度饰演“黑寡妇”一角。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四名:泰勒斯威夫特,2016年登顶《福布斯》全球百大名人榜榜首。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第五名:张梓琳,张梓琳获得第57届世界小姐选美大赛总决赛冠军,继而成为中国在世界级选美赛事中夺冠的第一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5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1-25 08:14 编辑

你家有废旧的保温杯吗?这个用途真厉害,看完尽快告诉家人还不迟

      保温杯用久了之后,保温效果差很多人就直接扔掉了。其实,把保温杯这样改造一下,放在家里还有一个神奇的用途,能帮家里省下不少钱。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招用旧不要的保温杯废物利用,解决了很多家庭的一大烦恼。下面就来看看用旧不要的保温杯如何变废为宝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旧保温杯的变废为宝
      首先准备一块泡沫,并且拧下保温杯的杯盖放在泡沫上面,用美工刀沿着杯盖的边缘割上一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后往保温杯的杯盖内侧涂抹一些热熔胶,将割下来的泡沫粘在上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接着在扫把鬃毛上剪下一根,并且将它对半折粘在保温杯的侧边。这样保温杯就多了一个提手的部分,拿放也更加方便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再把家里的所有图钉或者缝纫针插在保温杯杯盖的泡沫上,这样不仅拿放方便不被扎手,而且更好的收纳节省空间。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最后把家里纽扣,卷尺以及缝纫线都扔进保温杯里面收纳节省空间。盖上杯盖,这样一个简单又实用的针线收纳盒就制作完成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里小编还需要跟大家分享一招快速穿针引线的小窍门。很多人都以为保温杯侧边粘一根鬃毛多此一举,其实它除了可以当提手使用之后,还可以帮你快速穿针引线。先将鬃毛对折,穿进针孔里面。鬃毛又细又硬根本不用担心眼神不好或者不好穿的问题。再把缝纫线穿过鬃毛挂着,缝纫针向外一抽针线就自动跑进针孔里面了。学会这招穿针引线,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眼神不好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完这个生活小窍门,废旧的保温杯你还舍得直接扔掉吗?你还愿意花钱买针线收纳盒吗?赶紧学会这招,把保温杯拿来这样改造一下,作用直接升级,解决了很多家庭困扰的烦恼。旧保温杯的这招变废为宝,你学会了吗?赶紧动手去试试吧!


205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1-25 08:17 编辑

地球上曾有一种怪兽,秦始皇、黄帝各杀一只,只剩一只不知所踪

     《山海经·大荒经》记载,沿着东海一路向东,入海七千里有座山,名流波山。这座山上有一种怪兽,长得像牛,但只有一只腿,浑身青色,头上没有角。只要它一进水,必然是狂风大作,风雨交加。这种怪兽的声音就像打雷一样,轰隆隆响天动地,身上发出的光像日月一样明亮。它就是传说中的夔(kuí)牛,上古有名的巨兽之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神农氏本是神族,天生神力,当他见到这只巨兽时也是吃了一惊,经过持久的周旋之后,夔牛终于驯服,为神农所用。但用它来耕田种地未免大材小用? 全天下的夔牛只有三只。黄帝与蚩尤大战,为了振奋军心派人捉来一只(就是神农传下来的那只),割开它的皮做成了战鼓,剔净它的骨头做成鼓槌,这面鼓号称天鼓,一击声震500余里。黄帝部落的将士听到鼓声之后群情激奋,奋勇无比,蚩尤的部落则闻风丧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商周时期传说夔牛是一种像龙一样的动物,大概是因为它只有一条腿,长得像是爬行动物的缘故。《韩非子》中鲁哀公曾经为了夔牛的事还向孔子做过求证。他问孔子,夫子,我听说有一种叫夔的动物,只有一条腿,非常奇怪,世上真的有这样的事吗? 孔子回答说,说夔牛一足不是说它只有一条腿,而是有一条腿就够了。就像人许诺,一诺千金,一言足矣,不需要再说第二次第三次。所以说一足,是一足矣,而非只一足。鲁哀公听后若有所思,说道,偶,我明白了,看来对于道听途说还是要多加审查。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孔子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而且他也曾做过鲁国的宰相,一心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所以一有时机就会阐发自己的主张,希望被君王所采纳。可是很遗憾,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君王的赏识。孔子说这些话是有针对性的,他是在告诫鲁君,一个人做人要讲诚信,不能言而无信,可是就像是对牛弹琴,鲁哀公理解成了对于留言要保持审慎态度。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孔子只是有感而发而已,他的话并不能作为夔牛一足是假的的证明。 后来秦始皇也想效仿往日黄帝之举,他想借助天鼓征服六国,踏平天下,一统华夏。于是也捉来一只夔牛,但是不知为何效果却天差地别,令他大失所望。自此之后,天下的夔牛便只剩下了仅存的一只,不知所踪。有人说秦始皇曾派徐福寻找蓬莱仙岛,以求长生不老之术,也许真有其事,也可能是对他这次捉拿夔牛的演绎。



205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1-25 08:20 编辑

1927版《西游记》被永久禁播!满屏大白腿、蕾丝肚兜、超短裤

      在大家印象中,最经典的《西游记》就是86版本的,这部剧伴随了很多人的童年,即使是我国名著也逃不过被翻拍的命运,各种剧情应运而生,如《大话西游》悟空谈恋爱、《女儿国》唐僧谈恋爱,大家不知道的是早在1927年《西游记》就出世了,而且还被永久禁播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要说到1927版《西游记》为何被禁播,那就要从剧情和服装说起了,电影名叫《盘丝洞》,拍摄完毕后作品并没有马上上映,原来是被禁播了,禁播原因是女演员服装“太招摇”,要知道在那个封建保守的年代,露个胳膊都会被歧视,何况是身穿蕾丝肚兜呢!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当时导演为了让演员们呈现出妖精的魅力,便让女演员穿肚兜出场,这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影片一上映就遭到了媒体们的怒批,观众认为这是“伤风败俗、误人子弟”,穿着以及剧情也影响了当代人的价值观,没有了艺术价值,所以就被禁播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部影片的女主是国民最有名的女星殷明珠,只是影片的尺度过大,七姐妹穿着太前卫,在封建年代露胳膊和大腿,并且穿蕾丝肚兜和丝袜,换个角度来说,就在当下以蕾丝肚兜出镜的也不多,更何况是满屏的大白腿、超短裤、丝袜,看的人们激情澎湃,另外就是黑白画质给人一种观看恐怖片的既视感!
2057#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1-25 08:24 编辑

2022春节放假调休安排来了!首股冷空气已影响我区,还有两波在路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通知
2022年1月31日(星期一,除夕)
至2月6日(星期日,初六)
放假调休,共7天
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上班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你是不是已经开始
期待假期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俗话说“冷在三九”
这不,三九刚开始
湿冷感就按下增强键
2022年首股大范围冷空气
已影响我区
具体来说
本周有三波冷空气登场
时间分别为
↓↓
第一波
周一(10日)傍晚
第二波
周三(12日)夜里
第三波
周日(16日)白天
受冷空气影响
本周晴雨相间
天气趋势预报✦
12日(周三):晴到多云,气温0℃到9℃
13日(周四):多云,气温0℃到8℃
14日(周五):阴转小雨,气温0℃到5℃
15日(周六):阴转阴有雨,气温1℃到11℃
16日(周日):阴有雨,气温5℃到8℃
17日(周一):小雨转阴,气温3℃到8℃

这三波冷空气
实力不强且来去匆匆
降温幅度有限
但是由于前期温度比较低
从人的体感来说
湿冷感还是会久久不散
大家一定要将保暖进行到底
湘湖的梅花开啦✦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孙洁晶、徐兆 视频:王丹、陈卓琳
“三九”进补有讲究✦
我国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相信不少小伙伴已经置办好鸡、鸭、羊肉等食材,准备大快朵颐。其实冬补除了补肉,最重要的还有补以下三种:

1、补充膳食纤维
冬天寒冷运动少,补过多肉类食物会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增加体重。此时,每天除了必不可少的水果、蔬菜,还要增加些豆类、杂粮。另外,木耳、海带等菌藻类也能补充膳食纤维,促进胃肠蠕动。

2、补充钙
寒冷天气里户外活动减少,难以通过晒太阳补充钙,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海鱼、蛋黄等其它含钙高的食物,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一些维生素D。

3、补充维生素A、C
维生素A、C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
寒冷萧瑟的天气,也容易心情沉闷,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悦。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综合中国政府网、萧山天气、都市快报
编辑:洪玮、孙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58#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1-25 18:08 编辑

写秋天写得最美的,不是唐诗宋词,而是这首你我皆知的元曲

      古代文人笔下的秋天,大都离不开一个“悲”字。主要是因为春天草木的新生,会让人想到美好的事物,自然都喜欢。而秋天草木的凋零,会让人想到生命的衰老和终结,会让人感到忧愁和悲伤。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离骚》中屈原叹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楚辞》中,宋玉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是他们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相同的。 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明清小说,古代文学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关于秋天的佳作。其中,通过短短二十八个字,就塑造了一个绝美的秋天之意境,并且最为人感同身受,也许只有马致远的这首元曲《天净沙·秋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古诗词,以及元曲的美妙之处,就是作者都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构造出非凡的意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些意象单独看,也许只是平常的景色,但作者将其塑造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意境就有了。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一件作品,它是否具有意境,有意境之美,本质在于它是否情景交融、心物合一。王国维《人间词话》:“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致远塑造的这首小令,写尽了景色,也写尽了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最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是这首曲的画龙点睛之笔。前面景色是美,还是悲,都是天涯断肠人内心情感的迸发。 实际上这首《天净沙·秋思》,是一直未能得志,过着漂泊无定生活的马致远,在羁旅途中所写。是马致远眼中的景色,也是他心中的情感载体,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构成了一种绝美的艺术境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马致远在深秋的黄昏,面临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即便再过千年,万年,也都是我们每个人能感同身受的。而感同身受的我们,才能懂得这首曲中最美的词语,最美的秋景,最美的意境。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5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1-25 18:04 编辑

王安石的这首诗,初看平平淡淡,细读却意味深长

      众所周知,古诗词有着独特的格式和韵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高远的志向,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除此之外,古诗词亦是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即在古诗词中,一些极其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往往也会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譬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题张司业诗》,便是一首富含哲理的杰出诗作。它出自宋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之手,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值得注意的是,《题张司业诗》并不是简单的一首题赠诗,而是王安石拜读了张司业(张籍)的诗集《木铎集》后,所创作的一首评诗。
      除了对张籍诗作的高度肯定和赞美外,《题张司业诗》其实也是王安石自己的一个经验性总结。也就是说,就诗歌创作而言,既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生僻的典故、斧凿的痕迹,这是平淡,但不代表它就平庸,反而这类诗更意味深长,更能引起共鸣和思考。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题张司业诗》王安石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首先,诗的前两句“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入神”,王安石高度肯定和赞美了张籍的诗作。它的意思是说,苏州张司业的诗歌是久负盛名,人人都称赞他的新乐府诗高妙入神。这里的“苏州司业”,指的就是唐代诗人张籍。因为张籍历任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至于“乐府”,本指汉代音乐机关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也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这里主要说的是张籍所作的新乐府诗。值得一提的是,张籍在新乐府诗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由此可见,它确实称得上“皆言妙入神”。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即表面上它平淡无奇,细读后却是奇崛(奇特)无比,它是看起来很容易,写起来是需要煞费苦心的。正如宋代另一位诗人梅尧臣在《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庭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至辄书一时之语以奉呈》中所说“作诗无古今,唯造平淡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由此可见,王安石所认同和追求的诗歌境界,便是淡而有味。一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而说到它背后蕴含的哲理,则是因为“淡而有味”不仅可以适用于诗歌创作,也可以用到其他事物上。毕竟很多时候,看到的只是表面上较为寻常的东西,在其背后或许就藏有奇崛的东西。
      也就是说,我们看待一个问题或者人的时候,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还是要深入了解,才能发现背后的本质与内涵。综上所述,王安石的《题张司业诗》,也就如同诗中所说,看上去平平淡淡,细读却意味深长。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60#
 楼主| 发表于 2022-1-25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色空蒙 于 2022-1-25 18:11 编辑

最有“傲骨”的一首古诗,短短20字,写出隐士的最高境界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名隐士,叫作陶弘景,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文化人。
这个人有名到什么程度呢?
36岁辞官归隐,在茅山找了个山洞,从此不再过问世间的俗事。可世间的那些个俗人们,却就爱追着人家跑,还把各种世俗的头衔往人家头上戴:
你不是不愿出山吗?行,那你也是“山中宰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
陶弘景活了80岁,经历了3次改朝换代,分别是宋、齐、梁。
话说梁朝的梁武帝萧衍,打小就是陶弘景的粉丝。所以一当上皇帝,立刻就下了一道诏书,派人去请陶弘景:
别在山里当宰相了,出来吧,我给你个官儿当。
没曾想,陶弘景竟然不愿意,还找理由推脱。
于是,两人就此打起了太极。
萧衍这边呢,一个劲儿地派人请;陶弘景那边呢,一个劲儿地往外推。说起来,萧衍毕竟是开国皇帝,气量宏大,被陶弘景这么推来推去,不但没生气,反而越来越纳闷:
山里何所有?居然勾得这老头连官都不愿当?
于是,又下了一道诏书,派人去问。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毕竟是皇帝,陶弘景当然要回复了。
于是,他就写了文章开头那首诗,题目就叫作“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光这个题目,是不是就有种应付差事的感觉?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因为诗的第一句更应付,直接用的就是萧衍的原话,也不管是谁的版权!
接下来,第二句就开始回答:
岭上多白云。
你不是问我“山中何所有”吗?那我就回答“岭上多白云”。
就是这么稀松平常,就是这么若不经意。
这不是明摆着,没把皇帝的诏书当回事儿吗?然而这依旧不算什么,因为接下来更过分,开始赤裸裸的显摆了: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这两句诗翻译过来,就是:
我与这山中的白云,相互取悦,两看不厌,别提多开心了。本来想拿给你看看吧,可又做不到。
做不到还说!你说气人不气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聊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不知大家想过没有:那么大一个茅山,难道就穷成这样,可写的只有山岭间的白云?
其实,这是陶弘景用白云来自况。
毕竟皇帝下诏书来请,自己直接一句“不去”怼回去,那不是找死吗?于是,陶弘景就借着白云,向梁武帝萧衍表示:
你看那山岭间的白云,自由自在,无挂无碍,我想“持赠君”都办不到。同样,我也就像那山岭间的白云,你又何必枉费心力呢?
当然,意思是这么个意思,不能说得这么直白。
实际上在诗中,关于出去当官这事,陶弘景提到没提。
可即便如此,从这短短20个字里面,流露出的那种隐士气质,不但梁武帝萧衍看明白了,更让无数后人对他傲视王侯的风骨,钦佩有加。
什么叫隐士?像陶弘景这样的才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1 22:5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