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725|回复: 25

[杂谈] 选官之道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故乡的炊烟 于 2019-1-2 16:36 编辑

                                                                                      (科举考试旧址复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说的是只有读书,才有德行,才能做官。其实在中国呢,古往今来读书并非唯一入仕做官途径。最早是“世袭”,贵族血缘世袭制,即爷爷是官,父亲可以继承接班,官家就是官家,世世代代占地为官。那时做官与所占有土地密切相关,所以通称多少户,多大的官享受多少户的税收。后来,有钱人可以捐官,就是在官府财政困难的时候,允许士民出钱向官府买官,钱多买大官,钱少买小官。当然,也曾有过一种荐官途径,唯贤是举,由授以官职的官吏按照德行才能的标准举荐,而非全靠家世,这种做官方式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它的具体形成是察举,即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它也是荐举制精髓所在。察举分诏举与岁举。诏举是皇帝下诏选取特殊人才。岁举是地方长官定期定员向朝廷推荐人才。察举的科目主要有贤良方正、孝廉、太学博士弟子及特举特科等。对于一些社会知名人士,皇帝可以征聘其到朝廷充任要职,对于一些特殊人才,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也可向朝廷推荐,前者叫征,后者叫辟。直到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影响深远。尽管宋代后出现个别下层官员由“荫补”做官。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父亲做了高官,儿子就有一个进入官僚队伍实习的机会,实习年满之后他就有可能转为正式的官员,这种就叫荫补。他的父亲,或者他的祖父就好像一棵大树一样,大树底下有一个阴凉,他就在这个阴凉底下能够补进到官僚队伍里边去。但这绝不影响科举制在封建时期入仕做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那么,科举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考官制呢?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其中,殿试由唐代武则天首创,宋太祖时成为定例。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应考生员秀才的,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参考者为秀才,考中者为举人,可称老爷。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二至十名称亚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进行的,时间是在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地点在京城礼部官衙,举人参加,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贡士才有参考资格,合格的统称进士。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选官之道取决于发展目标,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产生什么样的选官之道。那么现在,我们的选官之道在哪儿里?2014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作了详尽的规定和要求,提出了明确的原则和标准。2018年又作了修订,可以说选官之道日益完善。但制度总是冰冷的,人情却是温暖如水。现在做官,除了清楚制度,更要熟悉人情世故,二者却一不可。



评分

参与人数 3草币 +210 收起 理由
安然 + 60 赞一个!
北国睡莲 + 80 赞一个!
水清木青 + 7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1-2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图片,想起了《儒林外史》中周进撞号板。
发表于 2019-1-2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是江南贡院?从垂檐瓦看是南方风格,北京国子监的瓦是黑的,考房是灰黑的。
发表于 2019-1-2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国家选拔任用干部确实越来越规范,越来越趋于公平、公证、公开,使越来越多的年轻干部有了希望、有了干劲、有了奔头。
发表于 2019-1-2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三公原则在中下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贯彻执行的比较到位,记得有个段子是这样讲的:乡官是干出来的,县官是跑出来的,省官是傍出来的,京官师生出来的,仔细想想也不是全无道理。
发表于 2019-1-2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做官,除了清楚制度,更要熟悉人情世故,二者却一不可。”确实,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的人不会有大发展,职位越高就会越注重裙带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同学战友关系等。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闲庭赏月 发表于 2019-1-2 18:18
看这图片,想起了《儒林外史》中周进撞号板。

图片是网上的,认识是自己的。让您见笑了!顺问冬安!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泰山乌鸦 发表于 2019-1-2 18:21
图片是江南贡院?从垂檐瓦看是南方风格,北京国子监的瓦是黑的,考房是灰黑的。

嘿嘿,内行看门道呀!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清木青 发表于 2019-1-2 21:53
但是,选拔任用干部的三公原则在中下层干部的选拔任用上贯彻执行的比较到位,记得有个段子是这样讲的:乡官 ...

谢水木!一段文化软知识。还有一个认识,就是“命里有的终须有,命里无的莫强求”。能否做官上天安排!
发表于 2019-1-3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的炊烟 发表于 2019-1-3 08:15
谢水木!一段文化软知识。还有一个认识,就是“命里有的终须有,命里无的莫强求”。能否做官上天安 ...

能力、机遇、人情缺一不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3-28 23: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