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22|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人生总是有失有得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0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自励 于 2017-3-8 04:17 编辑

人生总是有失有得


      作为一个读过古典小说《水浒后传》的人,笔者认为该小说中的第30回非常重要,我们先来看片段:
      
       裴宣道:“使不得。金朝势大,两河、山东尽属管辖,兵多将广,我们这里地窄兵稀,哪里支持得定?”孙立道:“我等宁可斩头沥血,死在一处,再不散去,遭他毒手!”朱武道:“康王新立,尽有中兴之望。原用汪伯彦、黄潜善一班奸佞之臣,宗留守气愤而亡,李纲、张所贬责不用,眼见得容不得正人君子,朝廷无路可归了!这登云山无险阻可恃,又逼近登州,金兵不时往来,做老营不得,须算个长便之策方好。”安道全道:“我倒想有一个好去处,上不怕天,下不怕地,地势峻险,又有天生的城垣,极大的濠沟。随你百万人马,也安插得去。”众人急问是那个所在,这般妙处?安道全道:“便是我奉圣旨差往高丽医好国王回来,遇着飓风翻了海船,幸得李俊救起,留在金鳌岛住了二十多天。这岛方圆五百多里,石城坚固,五谷丰熟,人民富庶。李俊只有乐和、童威、童猛三人扶助,便成了这个基业,称为征东元帅。又有花荣的儿子花逢春,暹罗国招为驸马,亲戚往来,钱粮兵马支调得动。我等若去,岂不成一个大业?强如在中国东奔西走,受尽腌脏的气!”扈成也接口道:“我前飘洋到日本、高丽、占城、琉球,哪一国不走过?只有这暹罗国,果然富丽!风土食物与中华无异。那金鳌岛是暹罗附庸,共有二十四岛,这金鳌最盛。其实好不过!”众人听了,如梦方醒,尽皆喜跃。(节选自《水浒后传》第30回)
   
       梁山好汉(这里包括新入伙的栾廷玉等人)正面临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因为金兵即将对梁山好汉驻扎的据点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他们该怎么办?
   
       如果和金兵硬拼,实力对比过于悬殊,只能胜一时而不能胜一世。
   
       如果散伙,不但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而且力量更加分散,安全也没有保障。
   
       如果去投靠已经南渡的宋王朝,难免被奸臣陷害,可能重蹈宋江大哥的覆辙。
   
       幸好安道全提出去海外发展的蓝图,既然在国内无法立足,还不如去投奔已经在海外成就事业的李俊!
   
       从小说后面的情节看,梁山好汉果真乘船出海和李俊汇合。并且,绝大部分人再也没有回到故土。
   
       难道这群梁山好汉不懂得留恋故土吗?然而,人是需要在关键时刻权衡利弊,及时决策的。

      人生总是有失有得。
   
       一方面,他们既然选择乘船出海的道路,就意味着曾经威震天下的梁山势力将退出中华大地。他们将变成异国人,在宋朝民众中的实际影响力也将逐渐淡化。并且,在金兵南侵、局势动荡之际,他们不能在原来的土地上充分发挥自身能力,为抵御外侮做出应有的贡献(后来,他们在海外出兵援救宋帝则另当别论)。同时,他们也不能像过去一样,在中华大地上替天行道,惩恶扬善了。
  
       另一方面,也正因为他们离开难以使自己实现理想的故地,既躲过了优势金兵的剿杀,又躲过了昏君奸臣的陷害。同时,他们到海外后也建功立业,为自己的人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最可贵的一点是:他们以后尽管身居海外却不忘故国。宋帝如果有难,他们能出兵就出兵;照样接受宋帝的册封,年年上贡,为故国输血。
   
       只要是有能力的忠义之士,无论他们是留在故国还是身居海外,都有闪闪发光的机遇。
   
       当然,梁山好汉去的异国并未一般的异国,而是风土人情近似于中华大地的暹罗国(该小说中的暹罗国并不是历史上的暹罗国)。一旦到了这片新土地,继续保存和发扬中华传统文明,难道不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吗?

      在真实的历史上,有不少人的行为和此时的梁山好汉很类似,迫于种种原因,忍着离乡之痛远涉异国,在新的土地上继续抒写人生的新篇章,将对故国的那片赤子之情隐藏在内心深处。这也是一种值得品味的人生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草币 +80 收起 理由
一株断草 + 8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7-3-8 10:25 | 只看该作者
在真实的历史上,有不少人的行为和此时的梁山好汉很类似,迫于种种原因,忍着离乡之痛远涉异国,在新的土地上继续抒写人生的新篇章,将对故国的那片赤子之情隐藏在内心深处。这也是一种值得品味的人生吧!
-----------------------------------------
这一点我倒是身同感受,放弃故土的同时,到异地去发展也是一种得!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2:38 | 只看该作者

我的感觉是:平时在家乡不感觉到什么,真正去了外地(哪怕只有几天的时间),倒会产生思乡之念。
地板
发表于 2017-3-8 14:00 | 只看该作者
自励 发表于 2017-3-8 12:38
我的感觉是:平时在家乡不感觉到什么,真正去了外地(哪怕只有几天的时间),倒会产生思乡之念。

说的没错呀,我在外拼搏十年,背井离乡,深深感觉个中滋味!
4
发表于 2017-3-8 18:1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后传我倒是没看过,不过听你一说也知道大概了。总之是一种最无奈的选择吧。
5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9:17 | 只看该作者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17-3-8 18:18
这个后传我倒是没看过,不过听你一说也知道大概了。总之是一种最无奈的选择吧。

这群梁山好汉出海的地点是山东登州。出海后往哪里去?请看原文:

却说一百号海鳅船装载三千多兵、五百匹马、许多粮饷辎重、各家宅眷、三十五员好汉,还是宽绰的。出了大洋,四望茫茫,水天一色。正遇日暖风和,波光如练。各船上好汉饮酒取乐。扈成认得海道,叫向东南而去。水手定了指南针,昼夜兼行。五六日光景,忽然转了风,黑夜之中,星月无光。大洋里下不得啶,只好随风使去。(第30回)

该小说中的暹罗国实际上是在台湾一带——这涉及到小说作者(陈忱)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思想感情。

陈忱是明清之际的文人。明朝灭亡后,他放弃走仕途之愿,以卖卜为生,并借小说来寄寓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憧憬恢复之心。

在17世纪60年代,清廷已经征服了中国大陆地区。但是,郑氏势力仍然据守台湾坚持抗清斗争。陈忱让剩余梁山好汉远涉海外去创建基业,就是在新的条件下为他们安排一个美好归宿。梁山好汉据守作者所虚构的暹罗国,在那里奋发图强,同时也不忘中华故土——这样,就用含蓄的方式对孤悬海外的郑氏势力寄予希望,希望这个集团能保存并发扬中华传统文明。如果时机成熟,还将承担恢复大陆故土的重任。

当然,由于清廷对文化界的高压政策,陈忱不便于在小说中使用真实的地名直接讴歌郑氏势力,只能借真名虚构地名——用“暹罗”这个真实地名虚构一片海外乐土。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抵御清廷的文化围剿手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5-12 04:5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