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1917|回复: 7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 童年趣事(十)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19: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清木青 于 2016-9-2 19:24 编辑

    张炉集区政府所在地叫张炉集村,以十字街的南北路为界分为两个生产队,分别叫张东和张西,张西大队以张姓为主,张东大队则是刘姓、马姓众多,两队都有回族兄弟,多为王、马、李、刘姓,印象里姓展的有两户、姓窦的和姓陈的各有一家。我最要好的同学就是张西的一张姓同学,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在家排行老三。他母亲是张西的大队书记,因是公社下辖为数极少的女书记,所以跟我母亲的关系很好,故而我俩既是同班同学,也成为了好朋友。

    有时星期天母亲开会不回城里,我就去他家找他一起玩。农村的孩子不上学时也不会闲着,大事干不了,家长会安排些小活给他干。有一次我去他家找他玩,他说得耪完屋后自留地里的棉花才能玩儿,我问他怎么耪地,他教我如何用锄头耪,感觉新鲜好玩,我便自告奋勇的要求耪棉花,让他坐边上看画书(连环画),他高兴的答应了。谁知我刚耪了三五下,就听他急乎乎地喝道:“快停下!”吓了我一跳,“你怎么把棉花芽给耪啦?”“你不是说胖棉花吗?”我委屈的答道,“你把棉花都耪了,我们还种它干什么?耪棉花是要耪掉棉花地里的草,得从两行棉花中间的空地下锄才行。”“那怎么办?”我弱弱地问道,“亏了你耪的不多,要不等俺娘回来我准挨揍,你还是边上歇着去吧。”自知理亏,我只好找个树阴凉儿坐下,百无聊赖的等着他耪完棉花再一起去玩儿。

    那时的农户家的院子很大,不仅仅是宅基地,很多都跟自留地连在一起,不仅种棉花和庄稼,也种蔬菜,房前屋后也散落着几棵石榴或枣树。不等到枣子成熟,刚一长成个,我们叫做“青格朗”(音),孩子们就忍不住开始偷吃了,青红间半时的枣子更是孩子们的最爱。随手拾一块儿半头转或土坷垃,向着枣多的枝叶间扔去,“噗啦啦”地上落下一大片,捡起来装兜里,一边吃着嘎嘣脆的大枣,一边向外跑去。也就是那会儿,有一次大枣吃得太多,晚上回家肚子疼,上吐下泻的折腾到半夜。从那以后我几乎不敢吃生枣啦,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踩草啊。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都不假。从童年开始,他们便分担了一部分家务或家事,比如放羊、割草、做饭、拾柴火等。我时常跟他们在一起,耳闻目睹,倒也知晓了诸多事情,增长了不少知识。

    我所在的地区地处鲁西平原,沃野千里,一马平川,东临黄河,京杭大运河流贯,东依齐鲁大地,西望秦山晋水,被连京津燕赵,南通中原腹地,历来乃兵家必争之地。旧时因多为盐碱地,一到冬季,无垠的田野上仿佛铺满雪霜,在阳光的照射下白花花的晃人眼目。于是不少人家收刮盐碱土,放在缸底瓦片上,用水稀释后再晒干水分淋盐,以节省买盐的钱。我帮着收刮过盐碱土,就是用扫帚轻扫地表泛白的那层细土,色越白淋的盐就越多。掌握了这一规律后,我开始四处踅摸,最终被我找到一处盐碱较浓的地儿,茅房的土墙根儿。结果人家不同意,说那地儿的土有尿骚味,淋出的盐不能吃。虽然农家自作盐的过程很简单,也没有什么工艺而言,但终归是让我明白了制盐的道理。

    张东也有个张姓同学,家里是开豆腐坊的,我多次去他家玩过。说实话,豆腐经常吃,还真就没见过做豆腐的。小时候,时常有货郎或挑担或推车走街串巷,记忆中换破烂儿的敲锣,卖香油的是摇着拨榔鼓,卖水的吹个小喇叭儿,一听梆子响准知道是卖豆腐的。

    印象里卖豆腐的大多是挑着担儿,两块带边方板,分别用绳呈十字花从底部兜住,挂在扁担的两头儿,边走边敲梆子吆喝。掀开洁净的棉笼布,只见那豆腐一块块整齐地码在木盘上,白生生明亮晃眼,颤巍巍嫩而不松,乍闻有丝丝豆腥气,细闻则是特有的豆腐香,煞是喜人。

    计划经济的年代,只有豆腐厂才供应豆腐,买豆腐除拿粮票外,还得要豆腐票,是按人头发票定量供应的。当时的豆腐厂离我住的柳园粮店不是太远,大约有3里路,谁家的孩子去买豆腐,院里的小伙伴便会一同前去。通常是拿一个小筐或铝盆儿和一块笼布,笼布是用来盖豆腐的,以免落上尘土。我们这儿的人喜吃“干豆腐”而少有“水豆腐”,“干豆腐”是由一张张约一厘米厚的豆腐叠放在一起,也称千层豆腐,卖时用细长的刀切成巴掌大小的块,套齐的放在筐里。路上,伙伴们会忍不住你一块我一块的吃着,闹着,等回到家中,二、三斤豆腐最多也就剩下一斤了。大人们依照自己的习惯与要做的菜肴,将豆腐切成丁或大小不一的块,或煮、或煎、或炒、或炸,或调成馅子包水饺和大包,一家人便其乐融融的围坐一起,大快朵颐。

    到了张同学家看过了人家做豆腐,才知道豆腐的制作主要有泡、打、筛、煮、点、装、压几个环节,也才知道做豆腐是怎样的辛苦。孩子们每天早上都要早早的起床,帮父母把拣选好的黄豆放进清水里进行浸泡,称为“泡豆”。经过多半晌的浸泡,等到下午三四点钟的时候,用石磨把泡好的黄豆磨碎,称为“磨浆”,当然现在都是用打磨机,减轻了人推磨的劳动强度,你看小区门口那小巧的豆浆机就是缩小了的打磨机。打好的浆经细棉布的过滤,把豆渣隔住,称为“筛渣”,过滤后的浆液煮熟后就是我们日常喝的“豆汁”了。然后加入适量水煮开,将漂浮的泡沫撇去,称为“煮浆”。然后再把煮好的豆浆盛进缸里,加上卤水,称为“点膏”,然后搅匀并使其自然冷却成“豆腐脑儿”,卤水点豆腐----- 一物降一物的歇后语就是从这儿来的。大约四十分钟后,冷却了的“豆腐脑儿”已初具豆腐的模样,根据经验判断时机,把“豆腐脑儿”装进铺有细棉布的漏盘里,称为“装盘”,用细棉布包好,上面加上木框,木框上面放置两块大石头,靠石头的重量将其中的水份压出,称之为“压水”。等豆腐里的水滴一夜,次日一早就可以把漏盘里的豆腐翻放到豆腐盘子里,豆腐就是这样制成的。

    每当我去张同学家玩,他父亲总是端一碗热腾腾的豆汁给我喝,那浓稠的汁液、浓浓的香味和淡淡的豆腥味让人荡气回肠,令人难以忘怀。虽然,现在我也经常用豆浆机自己打豆浆喝,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喝豆汁的那种感觉。

                                                 2016年9月2日

评分

参与人数 4草币 +290 收起 理由
清风倩影 + 80 赞一个!
安然 + 60 赞一个!
月光紫竹 + 80 赞一个!
一株断草 + 7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6-9-2 21:08 | 只看该作者
水木,你还甭说,现在自己榨的豆浆真没有原来那种老豆浆好喝。
板凳
发表于 2016-9-2 21:09 | 只看该作者
趣事这么多,写起来挺辛苦的,赏你一杯咖啡吧,让你喝了睡不着。
地板
发表于 2016-9-2 21:12 | 只看该作者
看得出来你的童年生活还挺丰富的啊~~~
4
发表于 2016-9-2 21:15 | 只看该作者
继续跟随木青的脚步走进他有趣的童年!
5
发表于 2016-9-2 21:18 | 只看该作者
耪棉花----耪掉棉花留下杂草,呵呵,从字面上看没毛病!{:57:}
6
发表于 2016-9-2 21:2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我也经常用豆浆机自己打豆浆喝,却怎么也找不到当年喝豆汁的那种感觉。---不仅没有那种感觉,也没有原始豆浆那滋味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21:23 | 只看该作者
海上明月 发表于 2016-9-2 2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水木,你还甭说,现在自己榨的豆浆真没有原来那种老豆浆好喝。

这就是为什么手工产品卖价高的原因,原汁原味
8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21:25 | 只看该作者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6-9-2 2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趣事这么多,写起来挺辛苦的,赏你一杯咖啡吧,让你喝了睡不着。

你是断草还是仙草啊,我正喝着咖啡呢{:57:}巧他爹打巧他娘-----巧急啦
9
 楼主| 发表于 2016-9-2 21:25 | 只看该作者
一株断草 发表于 2016-9-2 21: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得出来你的童年生活还挺丰富的啊~~~

必须滴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4-20 00: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