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4063|回复: 96

[散文] 童年趣事(九)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31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株断草 于 2016-9-1 12:16 编辑

    我小时喜欢吃糖,而且特别能吃,母亲买来糖块都是自己放起来,吃的时候像是变戏法似的拿出来几块给我。我吃糖块从不在嘴里含着,都是“嘎嘣嘎嘣”的噘着吃,吃完再要,母亲会说就买了这几块儿,其实是不敢给我吃的太多,怕对牙齿不好。记得有一次,吃完以后母亲又说没啦,我坐在椅子上四处张望,忽然看到墙上挂着的提兜,像是有灵感似的搬来椅子爬上去把提兜摘下来,往里一看,哈哈,果然有好些糖果在里面,记忆力那提兜是浅蓝色塑料的,下半部是三个人骑着红、黑、黄三匹马赛马的场景。等下午放学回家爬上椅子摘下提兜再拿糖吃时,发现提兜空了,急忙问母亲:“我的糖呢?”母亲说下午张阿姨带女儿来玩都送给她啦,听罢急的我只想哭。看着母亲笑眯眯的样子,忽然感觉有点不对,再看看提兜里那张包糖果的茅头纸还在,眼睛一亮,一定是母亲把糖果给藏起来了。想到这儿,便起身翻箱倒柜拉抽屉的折腾开来,直翻得满头大汗也没找到,母亲见状心软了,说:“每天不能超过10块儿,答应了晚上给你糖吃。”我一听这话便安心了。心静自然凉,一会儿的功夫头上的汗就消啦。“嗯?”一扭头看见窗台上那一摞报纸上放着的茶壶,鬼差神使地走过去,掀开壶盖踮脚一瞅,哈哈,满满大半壶糖果啊。母亲当笑话讲给几位同事听,郭叔叔说:“干脆让他放开了吃,我倒是看看到底能吃多少。”一天,郭叔叔把我叫到他屋里,问道:“爷们儿,听说你喜欢吃糖,咱俩打个赌吧,我这儿有一斤糖块儿,你敞开了吃,让我看看你能吃多少?”一听有糖吃还不要钱,我顿时大喜,剥开一块儿放嘴里,“嘎嘣嘎嘣”两下没了,再剥开一块儿,“嘎嘣嘎嘣”两下又没了,就这样一直吃完。郭叔叔事后对我母亲说:“那小子真能吃糖啊,一斤糖果“嘎嘣嘎嘣”不带停地吃完了,我真服啦!”从那以后,每当晚上大人们开会或者打牌消遣,郭叔叔让我去十字街的供销社副食店买烟时,总是让我把剩下的零钱买几块儿糖吃,美其名曰是买烟的路费。


    我们的一日三餐都是在区政府的食堂里吃,因为公社人少且没有空闲房子,加之距离区政府驻地不到500米的路程,故而公社的干部都集中在区食堂开伙。那时候的小学都设有早读课,早读课放学了才各自回家吃早饭。刚开始时,母亲等着我早读完骑自行车驮着我一起去区食堂吃饭,后来遇见了石老师,她老公在区政府工作,故而也要去区食堂吃饭,路上跟我母亲说:“鲁文书,你还要开会或者下乡,就不要来回跑接孩子吃饭了,反正我也顺路,就帮你捎带着他吧。”石老师个头不高,估计也就是1米60的样子,她也有个男孩子,小名叫路生,跟我差不多大,路生坐车大梁上,我坐车后座,石老师个头矮上不去车子,只好推着自行车走,这让我感到不自在。于是,以后每逢放学我便一溜小跑的溜出校门,钻胡同操近道自己去食堂吃饭,但石老师的和蔼可亲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上小学时正是文革期间,饭前都要面对毛主席像“三祝愿”,然后才开饭,小孩子也都被大人拉着站队祝愿,我那时小,就躲在门外,等大人们搞完了祝愿再进去吃饭。有一次我爸从沙镇来看我们,母亲中午时听伙房的师傅说晚上有烧鸡,便让我拿着三层带一个盖碗的手提饭盒去食堂打饭,顺便再要一只烧鸡,食堂的周叔叔帮我装好饭菜,我说还要一只烧鸡,周叔叔捡了一只最大的给我,我弱弱地问道:“烧鸡多少钱一只啊?”他说:“烧鸡不要钱。”我像是拣到了宝贝似的兴冲冲地赶回家,母亲一看这么大个呀,“你爸一顿也吃不完啊”。我小时跟母亲都不吃鸡肉、羊肉,而且我还不喜欢吃芹菜和姜以及花椒、八角之类的大料,烧鸡的话也只是吃点鸡皮。我告诉母亲周叔叔说的烧鸡不要钱,母亲说:“人家是不跟你要钱,可是跟我要啊”过后才知道,大个的烧鸡只有人多喝酒时才有人买,平时很难往外卖的,我让周叔叔给涮啦。


    六十年代预防疾病都是免费的,小时候种的卡介苗现在胳膊上还有好几个疤痕,记得那年为预防白喉病,医生穿着白大褂拿着一支粗粗的针管,学生们排成横队张开嘴巴,医生往每个人嘴里喷洒药水,那药水苦中还带有丝丝甜味儿。许是当时的卫生条件差吧,小孩子腹中大都有蛔虫,年龄大的吃药片,年龄小的吃的驱虫药是甜的,记忆力那药呈塔状,吃起来跟面糖差不多,我们叫它宝塔糖。在所有的药里我最喜欢的一是宝塔糖,再就是山楂丸,因为我所在的小城地处鲁西平原,不产山楂,故而我将它们当做了解馋的零食。


    我是二年级时,正值全国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当时的新华书店还发行了这三篇文章的合订本小册子,64开的小册子,名字叫做《老三篇》,定价0.03元。机关单位免费发给每个干部,学校也发了一部分,但不够人手一册,只能一组学生发一本,大家轮流看。老师领我们读熟后要求每个人都要背诵下来,大家便争相要把《老三篇》带回家去背诵,我因为看到家里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老三篇》,便把机会让给了其他同学。回家后缠着母亲要《老三篇》,母亲答应把她那本送给我,这才高高兴兴的背了起来。那时的孩子为爱护课本喜欢给课本包书皮,大多是用报纸,因为报纸不用花钱买,也有用牛皮纸包的,牛皮纸结实耐用,最好的是用画报纸翻过来包书皮,画报通常是用蜡光纸印刷而成的,厚实平滑,摸上去滑溜溜,我们俗称电光纸。64开的《老三篇》太小,不易包书皮,母亲就将裁好的牛皮纸用订书机给订上,再用钢笔在书皮上写下我的名字。我小时候记忆力特别好,因为惦记着背诵《老三篇》,第二天早早地就醒了,躺在被窝里默默地背诵,感觉差不多了,就让母亲对照着《老三篇》看我背诵的对不对,只用了一个早晨的时间,我就较为熟练的背下了《老三篇》。上午上课时老师问能背诵《老三篇》的同学请举手,我立马举起了右手,等我感到气氛不对回头张望时才发现,敢情全班就我一个人举手啊。老师也有点不相信,就让我背诵了一片《为人民服务》,然后又从后面两片文章里随意念了几句让我接下句,虽然因紧张背诵的不是很流利,但终究是背诵下来了。接下来老师让同学自己练习背诵,下午要检验背诵结果,同学们一下子紧张起来了。我因为已经将《老三篇》背过了,所以无所事事,就扭头跟后面的张姓女同学说话,张同学正因等待《老三篇》传到自己这儿着急呢,一看我回头跟她说话就要借我的《老三篇》,我开玩笑道:“要不把我的《老三篇》卖给你吧,一分钱一本”岂料邻桌的同学听到了,都嚷嚷着要买,我哪有那么多《老三篇》要卖呀,急忙说道:“三分钱一本,新华书店多得是,可以去那儿买”“那你怎么卖给她一分钱一本啊”我无语了。于是,“《老三篇》一分钱一本”,成了我和张同学的代名词,也成为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绯闻”。

                                                   2016年8月31日

评分

参与人数 3草币 +210 收起 理由
安然 + 60 赞一个!
清风倩影 + 80 赞一个!
一株断草 + 70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6-8-31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吃糖这点,咱两应该是亲姐弟,{:57:}
发表于 2016-8-31 2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背老三篇的情节还特别相似,我是你亲姐{:5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国睡莲 发表于 2016-8-31 2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吃糖这点,咱两应该是亲姐弟,

哈哈,找到共同点啦
发表于 2016-8-31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国睡莲 发表于 2016-8-31 23: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就吃糖这点,咱两应该是亲姐弟,

还认上亲了
发表于 2016-8-31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国睡莲 发表于 2016-8-31 2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年背老三篇的情节还特别相似,我是你亲姐

这是越来越亲了哈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国睡莲 发表于 2016-8-31 23: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年背老三篇的情节还特别相似,我是你亲姐

也是躺被窝里背的吗?{:57:}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月色如水 发表于 2016-8-31 23: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认上亲了

吃糖亲姐弟,打虎父子兵{:57:}
发表于 2016-8-3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老三篇》一分钱一本”,成了我和张同学的代名词,也成为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绯闻”。
==============================================================
那就是还有第二 第三……绯闻了?丰富的人生哈
 楼主| 发表于 2016-8-3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色如水 发表于 2016-8-31 23:5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是越来越亲了哈

哈哈,看以后的趣事还有没有共同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4-18 20: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