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5487|回复: 2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行走于唐诗宋词间——试读古典(更新中)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蝶衣 于 2013-7-12 17:10 编辑

第一篇          吹火的姑娘(全唐诗卷八七二)

青山绿水,村郭依依。斜阳外,芳草萋萋。谁家一缕轻烟直上?炊烟里,她在灶下低头吹火;炊烟里,他在灶上含情脉脉;暗暗凝视着灶下因忙碌而灵动的佳人,不在画里,胜似画里。朱唇动,玉腕斜,添薪加火,吹筒煮饭,饮食男女,生生世世。

夫在灶上操持,妻在灶下忙碌;他默默地看着妻,她似仙子洗尽铅华在人间,我自欢喜只羡鸳鸯不羡仙。暗念欲执子手,与子偕老,放在心间。她好象明白他的心意,抬头看看他,抿嘴一笑,嫣然中含有一丝娇羞。他心旌动摇,爱意无限。遂闭眼沉思:吾何德何能,得此娇妻,上天如此眷顾,吾以何为报之?沉思良久,睁眼遥看烟里面,伊似雾中花。脱口吟道:
                                吹火朱唇动,添薪玉腕斜。
遥看烟里面,人似雾中花。(吹火诗一)


这幸福的一幕,被邻家娘子看见,心里好生羡慕。回屋吵着要相公也为她作一首。相公看着书本头也不抬:“咱们老夫老妻怎能与他们新婚相比?”娘子不依不饶,缠着相公闹,相公无法静心看书,心烦之下步了个:
                               吹火青唇动,添薪黑腕斜。

遥看烟里面,恰似鸠盘茶。(吹火诗二)



娘子不懂文字,听着相公的吟诵与隔壁小娘子的相差无几,以为也是首好情诗,遂得意洋洋。

不日,坊间谈起二诗,众人掩口暗乐:青唇、黑腕、鸠盘茶~用字何其歹毒!将糟糠妻之丑陋暴露无遗。

昔日唐中宗时御史大夫裴谈,家有悍妻,他本人是佛教徒,宋代类书中多有提到他的“妻有三畏”之说,大致意思是:
  裴妻年轻时长得漂亮,看上去就像一个生菩萨,哪有人不怕生菩萨的?生儿育女之后,子女绕膝,看上去就像九子嫫母,哪有人不怕九子嫫母的?到了五六十岁,薄施脂粉,有的青,有的黑,看上去就像鸠盘茶,哪有人不怕鸠盘茶的?
  
鸠盘茶是梵语音译,在佛家内典中有鬼众之说。此鬼“颜面似冬瓜”。裴谈这“三畏”,按生菩萨——诸天(九子嫫母)——鬼众(鸠盘茶),皆取喻佛家。

  深夜读至,不禁掩卷感叹,同是灶下烧火,何以二人待遇如此不同?

  第一首明显地爱意外露,那灶下的女子,怎么看都美丽呀,红唇,玉腕,添薪的动作及烟熏火燎下的脸--雾中花!妙!

第二首恰似老官人看下堂妻:乌唇,黑手,哎那个脸,似一个地狱鬼首呀,多么地讨人厌!

   那么试想,第一首诗作者一定是新婚三年,第二首则刚到七年之痒,所以说,爱情,在时光中浸泡,最后成了乌眉皂眼;故“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一回头的温柔,不胜娇羞的水莲花只开在夏!

评分

参与人数 4草币 +250 收起 理由
清颜素问 + 60 赞一个!
色书生 + 70 佳作
斯若楼 + 60 坐等书生~~
安生 + 60 学习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斯若楼 发表于 2013-6-24 09:5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每次看这样的解读,这样的文字,不免唏嘘
人生若只如初见,糟糠之妻当然比不上新婚的美娇娘,可新婚之时或 .

阿绿的解读,有成熟的一面。确实的,七年之痒打断的只是一部分人的梦,多数还是白了头。
只是,这多数人的婚姻,内心觉得幸福的有几人?所以,“人生只如初见”才会经年咀嚼不烂。更困惑人的是:幸福的尺度是什么?如何来衡量?有了诸多疑问,再来解读这两首诗,心里一边无奈又无奈,一边释然又释然了。

这两首诗评曾是我与故人在故地讨论的片段,观点一定有失偏颇,所以才拿来与大家共同推敲。首先谢阿绿光速前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13-6-24 1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为什么一定让小色解读?让他说三年妩媚还是说七年煞鬼?挺考验小色哈!

高僧言之有理,标题已改,凡高手者都可进来解读,俺坐等学习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安生 发表于 2013-6-24 1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来学习学习。
新婚之人,人们都说蜜月蜜月,感情这蜜月里是人生最美好的。过之不好说

呵呵  蜜月有期  人生无限  感情是最最复杂的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斯若楼 发表于 2013-6-24 11: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够速度吧,这招抢沙发抢板凳抢地板的三光政策是寂寞姐姐教我的~~

那些问题阿绿还没遇到,鱼已经 .

借一句故地之人的话“还不趁此时机跳起来玩儿~~~”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色书生 发表于 2013-6-24 11:4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蝶衣,快别这么说了,惭愧,你所引的条,大约是出自《太平广记》,两诗极有可能是出自同一个人,惜姓名不可 .

呵呵,先生终于来啦,就是自觉才情不足,才把这个不成形的东西拿来现宝的,得众人解读,从各个角度来看这两首诗,与我之前的理解大有不同,我受益匪浅啊。

这只是抛砖引玉,希望先生也拿些平日常读的来解读一番,让俺们学习学习。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尘一僧 发表于 2013-6-24 12: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哈,调侃而已何必当真。小色作为金牌版主来解读再恰当不过了。我们跟着起哄凑个热闹。

哪能起哄啊,高僧作为家长,应该带头来一篇嘛,让大家开开眼,让俺认真学习学习,好不好嘛,老大!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色书生 发表于 2013-6-24 12: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呵呵,蝶衣客气了不是,原来这两首诗,出自《全唐诗》,想来是最初的源头呢,你不说,我真不知道!

我 .

谢谢夸奖,看来俺这砖抛对了,昨晚还战战兢兢地犹豫半天不敢发上来呢,有了先生的鼓励,俺胆儿大了,等待有灵感了,再写些跟进一下~
8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色书生 发表于 2013-6-24 1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原创首发]

呃,没想到这首儿歌般的诗,在先生的解读下,竟如此深沉!这种写法又给俺一个另类方向的思路~~
特别是鸟叫、花朵与女人,这三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古今文学上早就是定论了,可先生却以孟浩然之口吻来为鸟儿、花儿叫屈,暗指人为作虚,与鸟花何干!太妙了!


孟浩然一生隐逸,人人以为他很逍遥,先生却体味到孟夫子那漫漫长夜的孤独,与隐而不仕的无奈,捕捉到这二十个字背后的某种辛酸~~~此等悟功,令俺钦佩!


从字面上读看这首诗,估计小学生也能理解;恰恰是高手,才会把诗写得如此浅白,又把自己化为无形,而又令几千年后的人仍然嚼之有味,作者、评者、读者早已是'梦里不知花落多少"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色书生 发表于 2013-6-24 14: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蝶衣,这是我以前写的东西,不成器,仅供你作为参考。

我的本意是,想通过人们都熟悉的唐诗,能翻出新 .

我的理解是,能把一首诗拿出来时常读一读,悟一悟,这就够了。角度也好,题材也罢,技巧上的东西是花衣服,衣服里包裹的灵魂才是最重要的,先生说是这么理解吗?

同一个人读同一首诗在不同的时期,感悟也会发生变化,更何况不同的人来读,所以,翻新是肯定的。只是,有多少人在读过感悟过后,拿起笔来记录下那一时刻的感动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5-12 09:1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