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长长长长长长”,这样的对联,别说对下联,你能读出来吗?
2018-11-19 16:53
说起中国的对联文化,那真是源远流长了,从古至今对联都是文人墨客的爱好。因为对对联不仅可以考验一个人的学识,还能体现出趣味性。相传清朝的乾隆皇帝也十分喜欢对对联,经常和清朝的大才子纪晓岚切磋,还曾经出过对联考过当时的状元。 除此之外,对联还是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在当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在公园的小亭子里、大院的门楣上、塔建筑的腹板上,都常常会看见对联的影子。 关于民间的对联文化,也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宋朝宰相吕蒙正非常有学问,官职曾达到太子太师,封为许国公。可是他出身贫寒,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 有一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蒙正挥笔写下:“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谁知道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 众人一开始觉得很“奇怪”,读懂后都大赞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 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这样的对联,果真高明的很。 还有一个有趣的对联,说的是:山海关上,有一个孟姜女庙,在孟姜女庙的门上,有一副对联,一百多年来,近来学者无一人读得出来。只到文学家郭沫若,偶然一次登临长城看到后,旁人就考他学问,谁知道郭沫若略加沉思,就轻松读出来了,也破解学术一大问题。 这幅对联是,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对联当时难倒了很多人,到底该怎么读呢?郭沫若先生这样解读:海水朝(hǎi shuǐ cháo ),朝朝朝(zhāo zhāo cháo),朝朝朝落(zhāo cháo zhāo luò);浮云长(fú yún zhǎng),长长长(cháng cháng zhǎng),长长长消(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郭沫若的学问非常之深,令人拜服! 而今天,作者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对联,也是一副“一字多音多义”的对联。这个对联目前说法有很多版本。有说是唐伯虎写的,有说是纪晓岚写的。作者以为这都是借名人效应的炒作。作者查阅很多资料以后,觉得应该是出自明朝的徐渭之手。 徐渭,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 同时,他也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对后世画坛(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等)影响极大。书善行草,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有明一代才人”。 话说有一天,徐渭走在大街上,忽然有一位卖豆芽的老人拉住他,请他为自己的豆芽摊位写一副贴合生意的对联。哈哈,这就和现在的粉丝找明星签名一样。徐渭本来就不讲尊卑,为人随和潇洒,没有官场人那种傲气,看见老头央求,就痛快答应了。 徐渭思索片刻,提笔便写出一副绝对。大家看时,上联: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长长长长。众人一看都很懵逼,每一个人读的出来。于是徐渭才解释道: 上联应该读作:长长(chang zhang),长长(chang zhang),长长长(chang chang zhang);下联读作,长长(zhang chang),长长(zhang chang),长长长(zhang zhang chang);横批:长长(chang zhang),长长(zhang chang)。看完解释,真是令人不禁感叹是千古绝对啊! 读者们,看了这样的对联,是不是拍手叫绝哇?或者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一起探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