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狐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狐说】狐言鸟语

 关闭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29 | 只看该作者
粤语究竟有几咁威水?单单一个“水”字就可以玩出好多花样啦:


畀钱付款叫----磅水
聊天叫----吹水
牟取暴利叫----掠水
即将结束叫----尾水
离开现场叫----散水
命运叫----命水
绯闻报道叫----煲水
失踪叫----潜水
留发脚叫----的水
骗钱叫----昆水
没钱叫----无水
佣金叫----抽水
筹款叫----扑水
有钱叫----叠水
借钱叫----踱水
威风叫----威水
把风叫----睇水
减少叫----缩水
喜欢叫----心水
被人坑钱叫----屈水
串通作弊叫----通水
在小溪中行走叫----涧水
摸不清关系叫----乜水
利用职务之便谋取利益叫----食水
诡人十年八载的叫----风水
醒目机灵叫----醒水
给提示叫----放水
若货不对版应该叫别人“回水”
超出工作时间要给加班费叫“超时补水”
若职位是肥缺,肯定多“油水”
大家都半斤八两的叫----水斗水
留学归来叫----浸过咸水
一知半解叫----半桶水
机会渺茫叫----冻过水
周转不灵叫----吊盐水
从良叫----食井水
装模作样叫----整色整水
糊里糊涂叫----一头雾水
进退两难叫----唔汤唔水
财路亨通叫----猪笼入水

102#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30 | 只看该作者
粤语常用的口头禅及其含义


一不做二不休:形容做事索性做到底
一身蚁:麻烦缠身
一镬泡:一团糟糕
一担担:形容半斤八两,彼此彼此
一天都光晒:形容烦心事都没有了
一蚊鸡:一块钱
一啖砂糖一啖屎:性格反复无常,对别人时好时坏的意思
二五仔:叛徒
二打六:指身份无足轻重的人
易过借火:简单、容易完成的事情

三姑六婆:形容口舌多的人
烚熟狗头:形容满面笑容
食死猫:背黑锅
死蛇烂鳝:比喻懒惰
身水身汗:满身是汗
手指拗出唔拗入:比喻自己人不帮,自己人反而帮外人
衰到贴地:倒霉透了,坏透了
生人唔生胆:没有胆量,胆小怕事
食碗面反碗底:比喻忘恩负义
手板眼见工夫:比喻工作范围小,一眼可见


十划都未有一撇:比喻事情离成功还早着
蛇王:偷懒或喜欢偷懒的人
死牛一边颈:指性格刚强,不肯改变。
擦鞋:拍马屁
擦鞋仔:拍马屁的人
扯猫尾:唱双簧
黐孖筋:发神经的意思
七国咁乱:乱糟糟
发瘟鸡:比喻乱闯乱撞的人
放飞机:失约


执死鸡:拣到便宜
跌眼镜:估计错误,看漏眼
踢晒脚:非常忙碌
偷鸡唔到蚀揸米:比喻不但占不到便宜,反而吃了亏
厾背脊:形容背后说人坏话,打小报告
多只香炉多只鬼:多一个人来把利益分簿
话头醒尾:领悟力强,一说就明白
无端白事:无缘无故
冇尾飞堶:比喻一去不回或到处跑
冇雷公咁远:很远的地方


唔理三七廿一:形容不顾后果
老虎头上钉虱乸:做一些很危险的事,或去得罪一些不能得罪的小人
小心驶得万年船:形容做事要非常仔细,确保万无一失
各花入各眼:形容各有所爱,情人眼里出西施
狗咬狗骨:同类相残之意
有风驶尽利:比喻在得势的时候仗势凌人,不留情面
有头威冇尾阵:虎头蛇尾
见步行步:形容没有远见
好心着雷劈:不领情,好心反被当恶意
鸡髀打人牙铰软:给予别人一些利益,使人可以对自己在言论上作出一些帮忙或偏袒


唔食狗肉捞狗汁:意思是虽然不直接参与某事,但做了些间接参与的事。
精过冇尾蛇:指很机惊灵巧的人
崩口人忌崩口碗:有缺陷的人忌讳到类似的事物
煲冇米粥:空谈
白鸽眼:指看不起人,有势利眼光的人
唔使问阿贵:一些不问而知的事情
跑马射蚊须:意即很难成功的事。

103#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32 | 只看该作者
粤语有段古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改革开放后的八十年代,广东街头开始出现彩票售卖点,到八十年末,佛山的兴华商场门口、福禄路旧市委旁,桂园牌坊等几个点开售即开型彩票,头奖是摩托车一台,结果吸引大批佛山市民购买,“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就这样流传开来。


勒流祠堂----姓廖(聊)嘅多
廖氏系一个大宗族,人口众多。而顺德话廖同聊系同音,取其音,意识就话“多数都系吹水唔抹嘴”


湿水棉花----无得弹
以前用棉花做棉被时先要弹松棉花,不过如果棉花湿了就没得弹了。本义指棉花湿了就没法弹了。“弹”谐“谈”。用时指没说的,也指没有可挑剔的地方。


陈村种----洗脚唔抹脚
陈村人自古比较有钱,富二代问题很严重。所以德民间常笑称“陈村种无钱剩”,甚至讲败家子也加“陈村种”。


黄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潺
潺在广东话里面说的是粘液的意思,因为粘液都是很滑的,所以也衍生出“滑潺潺”这句广东话。话说回来了,黄鳝上了沙滩又会怎麼呢?众所周知黄鳝是水中生物,上了沙滩也就没有了水是会死的,所以黄鳝到了一些没有水的地方会本能的分泌出一种粘液,也就是“潺”,用来保持身体所需的水分以免这麼快死。而这句歇後语就是形容一些人好像黄鳝一样遇到了大麻烦,就算是死不了也会弄到“一身潺”,也就是普通话中的“不死也脱层皮”的意思。


得就得,唔得就翻顺德(口头禅)


较广泛认同的来源出自黎子流,当年的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决心大刀阔爷改革广州,动用2000亿建地铁被质疑,黎子流随即用“得就得,唔得就翻顺德”这句话作为回应,表达了自己的决心。也有顺德老人不认同这句话出自黎子流,认为这句话最早应该来自港澳打工的顺德人口头禅,黎子流只是把这句话“发扬光大”。


公用电话----有钱有得讲,无钱无得倾
80、90年代的时候并不是人人都有手机,主要以路边的公用电话为主,通常是投币或插卡式的,当然,有钱或者卡里有余额先可以打得到电话啦。


容奇灯泡----有着有唔着
以前顺德容奇小家电系好兴旺,但质量就不稳定,买灯泡都有时着有时唔着。后来就延伸成看待事情,有好个面又有唔好个面,一分为二看事情的意思。


杨梅佬斗地主----听晚继续
大意讲:“文革时期”经常斗地主,杨梅运动时,一个晚上斗不完,散会时,主持会议的必要宣布:“听晚继续”。即指明天晚上继续开批斗会,希望广大xxx参加。晚晚斗人,真恶搞。


大洲公吃面----担梯
大洲系顺德伦教,相传有个“大乡里”出城,平时吃惯粥就好想吃面,煮熟的面条又长又热,都唔知点落筷子。只有担张梯来,有咁长拉咁长来吃。比喻D人思维简单,又唔愿开动脑筋,完全缺乏创造性。


掘尾龙拜山----搅风搅雨
掘,粤语中有秃、断之意,常见有掘头路(死胡同)、掘头扫把(秃头扫帚)等用法。掘尾龙,所指的就是一条断了尾巴的龙。翻阅有关掘尾龙的传说,发现虽然版本众多,但核心意旨始终不离"报恩"与"尽孝"。如某版本中,掘尾龙原是一条大蛇,被逢简(今顺德杏坛镇北端)一学生哥收救,两人成为好朋友。后来,大蛇因为惊吓了学生哥的母亲而被其将尾巴弄断。学生哥因病死去之后,大蛇前往拜祭之时化身为巨龙。之后每年的清明,掘尾龙都会前往拜祭学生哥,而此时必然会乌天暗地、密云盖顶、狂风骤雨。这个故事的神话意味十足,而"报恩"的主旨却是十分明显。不过,该版本并非最多人知,因为掘尾龙的故事更多是与龙母传说相关。


平洲奶妈----赚个肚
形容做某事没什么赚头。建国南海平洲一带的妇女多到广州当保姆,工钱很低,大都只管吃饭。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王婆”,过去很多人误以为指的是一位姓王的婆婆,实际指的是男的,原叫王坡。他做事婆妈,说话罗嗦,人们送他外号叫“王婆”。


王坡老家是宋代西夏,避战乱而来了开封府。他随身带有胡瓜(即今日的哈密瓜),还保持原来的甜香,只是外表不俏,当地人还未识“宝”,竟无人光顾。王婆(坡)就运用他爱说话的这种推销手法,向来往人等一个劲地夸说,行人们听他说得这种瓜多香多甜,又见他把瓜切开了硬叫你尝尝!嘿-----不错!甜呀!香呀!


宋神宗有次出宫巡视,也看见王婆在向行人滔滔不绝的介绍;而王婆知道面前的是皇帝,更加劲的夸说,请皇上试试。宋神宗一啖,觉得甘甜清香,当下说:“做买卖的还是当夸则夸,像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有何不好?”就这样,“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就传开了。辗转习用,这个歇后语已多用于贬意了。


八坊老爷吹风扇----成晚冇得训
相传70年代大良8坊有个好媳妇,见天热买台风扇给家公用。第日媳妇问家公训得好唔好,家公就话“几好几凉爽,但系搞到成晚都冇得训”。媳妇问点解啊,原来老人家唔识得用定头功能,只有整晚跟住个摇头风扇走来走去。后来就延伸成“好心办坏事”“不懂装懂”两种意思。


松鸡睇报纸----就就你
话说以前有个人名叫“松鸡”,此人不识字。某日松鸡抓着一张报纸阅读,头尾倒置,装得津津有味。坐在他对面人好心告诉他:”喂喂!“松鸡,你睇错报纸啦,点解你掉转头尾来睇既?”松鸡不屑一顾:“我想就你睇姐。”照顾、方便你阅读)。松鸡把字体正对的一面让给别人。很幽默。


中间分界,心理变态(口头禅)
变自香港或广州解放前的“中间界,骑喱怪”歇后语,九十年代初香港歌手郭富城的中分头在全国年轻人中流行,部分佛山人对中分头抵触,年青一代为了调侃自己的潮流发型,渐渐形成了“中间分界,心理变态”这句话。

104#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35 | 只看该作者
粤语歇后语


和尚擔遮------無法(发)無天
晒菲林------唔见得光
番婆大肚------心怀鬼胎
隔夜油炸鬼------无厘火气
航空母舰------食水深
黄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潺
交通灯------点红点绿
山草药------噏(up)得就噏(up)
龙舟菩萨------(水)衰神
大姑娘做媒------说人不说己
蟒蛇遇箭猪------难缠
打针吃黄莲------痛苦
七个铜钱分两份------唔三唔四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叉烧滚汤------无生肉
皇帝女------唔忧嫁
三行佬做门------过得自己,过得人
黑白天鹅------日哦夜哦
丈母娘遇亲家母------婆婆妈妈
纸扎下巴------口轻轻

无槟榔嚼唔出汁------事出有因
食猪红疴黑屎------当堂见效
阿茂整饼------无个样整个样
哑仔食黄莲------有苦自己知
老太婆饮汤------無齿(耻)下流
广东凉-------包好
豉油辣椒酱------你想点就点
半夜食黄瓜------唔知头唔知尾
豉油捞饭------整色整水
番薯跌落灶------该煨
海底石斑------好瘀(鱼)
十月芥菜------起晒心
咸榄煲茶白榄------无得解
食咗成擔蒜头------好大口气
香蕉树影------粗枝大叶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黄婆卖瓜------自卖自夸
穷人买米------ 一声(升)
火烧猪头------熟口熟面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钓
二叔公排第几------多余

105#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36 | 只看该作者
咸蛋滚汤------心都实晒
年尾煎堆------人有我有
厨房阶砖------咸湿
十月蔗头------甜到尾
倒挂腊鸭------油嘴滑舌
鱼片粥------啱啱熟
番鬼佬月饼------闷极(moon cake)
蒸生瓜------“肾”“肾”地
白糖炒凉瓜------同甘共苦
卖鲩鱼尾------搭嘴
白菜煮豆腐------ 一清二白
菠萝鸡------靠黐
返潮话梅------又咸又湿
无米粥------水汪汪(无实际)
唔食羊肉一身躁------无端受牵连
单料铜煲------ 一滚就熟
老火炆鸡------得把嘴硬
猪头骨------难啃兼无肉
茶楼搬家------另起炉灶
指天椒------越细越辣

酒楼例汤------整定
灶君跌落镬------精(蒸)神
無尾飞陀------無影無踪
無掩鸡笼------自出自入
水扣油------捞唔埋
入网鱼,进笼虾------走唔甩
挂羊头------卖狗肉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坟场烧炮丈------吓死人
阎罗王嫁女------鬼要
阎罗王贴告示------鬼话连篇
打肿面------充肥仔
猪八戒发梦娶老婆------尽想好事
阎罗王探病------问你死未
狗牙吕洞宾------不知好人心
偷鸡唔到------蚀揸米
甩头笔------唔捨(写)得
猫洗面------系咁意
隔年通胜------唔值钱
老婆擔遮------阴公
老公泼扇------凄(妻)凉
天堂尿壶------全神贯注
陆文庭睇相------唔衰摞嚟衰

106#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36 | 只看该作者
黄皮树了哥------唔熟唔食
阿崩叫狗------越叫越走
扁鼻佬戴眼镜------冇得顶
潮州二胡------自己顾自己(geegee gu geegee)
潮州花灯------出双入对
陈年中草药------发烂渣
床板跳上席------相差无几
床底破柴------撞晒大板
床底踢毽------大家都咁高
单眼仔睇老婆------ 一眼睇哂
“邓”家婆打仔------睇你走去边
鼎湖上素------好斋
东莞佬卖席------你生定死架
断柄锄头------无揸拿
屙尿射竹筒------靠撞
缸瓦船打老虎------尽地一煲
高佬跌跤------差得远喽
狗上瓦桁------有条路
棺材拐杖------死顶
棺材铺拜神------想人死
跪地喂猪乸------睇钱份上
飞机打交------高斗
飞机火烛------烧云(销魂)

非洲和尚------乞(黑)人憎(僧)
肥佬着笠衫------几大就几大
肥婆坐屎塔------TUP TUP 撼
坟场发电机------电死人
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落
火麒麟------周身瘾
火烧旗杆------长叹(炭)
鸡疴尿------少有
掘尾龙拜山------搅风搅雨
苦瓜炒鸭------苦过弟(di)弟(di)
孔夫子搬家------都係书(输)
孔夫子放屁------文气冲天
老公荷包------夫钱(肤浅)
老鼠尾生疮------大极都有限
冷巷担竹竿------直出直入
甩柄士巴拉------得棚牙
刘义打番鬼------越打越好睇
落雨担遮------死挡(党)
麻布做龙袍------唔系个种料
马骝生臭狐------唔系人咁味
马骝升官------唔系人咁品
卖鱼佬------有声(腥)气
买猪头搭猪骨------大件夹抵食
密底算盘------冇罅漏
拿破仑------费卵事倾

107#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37 | 只看该作者
南无佬跌落粪坑------无晒符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年三十晚谢灶------好做唔做
番禺蜡烛------假细心
乾隆皇契------周日清
清明插桃叶------假柳
撒路溪钱------吸引死人
三斤猪头------得把嘴
三水佬考试------少个得个
三水佬睇走马灯------陆续有嚟
三元宫土地------锡(爱惜)身
沙湾灯笼------何苦(府)
山草药------噏得就噏
上好沉香当烂柴------唔识宝
摄高枕头------慢慢念
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神仙过铁桥------包稳阵
风吹皇帝裤囊------孤鸠寒
神台猫屎------神憎鬼厌
生虫拐杖------靠唔住
屎忽窟生疮------无眼睇
石灰铺路------白行

屎坑关刀------文(闻)又唔得,武(舞)又唔得
屎坑石头------又臭又硬
湿水榄核------两头滑
湿水棉花------无得弹
水浸缸瓦铺------盆满钵满
水兵对水手------水斗水
水瓜打狗------唔见紧桷
死人灯笼------报大数
抬棺材甩裤------失礼死人
田鸡过河------各有各yang
贴错门神------面左左
铁木真打仔------大汗耷细汗
铜银买病猪------大家偷欢喜
投石落屎坑------激起公愤(公粪)
瓦檐狮子------叻到满
问和尚罗梳------无个样摞个样
无耳藤喼------靠托
细佬哥剃头------就快就快
西南二伯父------专做好人
戏棚官话------唔咸唔淡
向飞发佬拜师------从头学起
秀才手巾------包书(输)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哑蝉跌落地------冇声出
阎罗王招工------稳鬼嚟做
印度佬疴尿------乌sir sir
蕹菜文章------半通不塞
灶君上天------有果句讲果句
灶头抹布------咸湿
肇庆荷包------陀衰人
周身刀------无张利
做天文台------睇水
阿聋送殡------唔听你支死人笛
阿驼卖虾米------大家都唔掂
阿兰嫁阿瑞------类斗类
补鞋佬扯线------ 一拉就要到口
屙屁递草纸(除裤放屁)------多此一举

108#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42 | 只看该作者
趣怪的粤语典故


顶栊”----“最尽”或“极其量”的意思
“顶栊”一词,来自戏行术语,最原先的“顶栊”,是戏院满座的意思。
早期南方的戏院,依照中国古老大屋的规格建成,只有地下一层堂座,并无二楼;堂座最前台上是银幕(可以卷起,改做大戏的),台下便是两排座位,中间有行人道,最后面便是入口,而入口处,有两边木堂栊,即用圆木条做成的横栅,好比现今我们新房子的铁闸,晚间作防盗之用的。
(逼爆戏棚就系“顶栊”了)
以前的戏院,除座位票之外,也有企位票(即可站着看戏),当人多入场,站到紧贴入口的木栊处时,这便是“顶栊”了!


担屎唔偷食----形容一个人非常老实
在那个艰苦的岁月,经过“一大二公”,连自家茅厕的“黄白之物”都要交公分配。而其时欠收连年,就想到多施肥保产量。可是经济生活跟不上形式导致化肥生产产量不足。农民连公家田,自留地施肥都成了问题。于是各地农村公社组织社员成立挑肥队进城“担屎”去了(就连小孩子也在村头田间捡拾牛,狗粪便)以做救急。可算废物利用到家了。据上了年纪的乡老回忆,那是盛况空前啊……不是随随便便找几个人提俩粪桶就走的,几乎是精壮劳力全体出动的。有看官问了,不就挑个粪吗?有必要牢师动众摆大场面吗?据乡老解释是怕别的地方的人和他们抢“屎”,要保卫“胜利果实”等等……全然有武斗的架势!其后当这些粪肥拿了回来,有些“私”字当头的会“偷”那么些给自家的自留地。而老实人则一心为公,毫无此念头,便被人幽默的冠以“担屎都不知偷食”的美名了。这么个说法传呀传的就传了开去,遂有了今日引申为“老实”的含义!现在的人听了觉得好笑,又哪里晓得那个年月的艰辛……


“老衬”
民国时期有本省港流行的故事书《鬼才伦文叙》,署名系衬叔著。该书故事情节多系酒色才气之间斗智输赢的描述。其精妙之处是赢者不但得益,更令输者不敢声张、自认倒霉。凡看过此书或听过此故事的人,在人情世故上多了一个“揾人着数”的心眼(或可叫精明、也可叫古惑),而被人“攞着数”的人将责任归咎于始作俑者——衬叔,衬叔一把年纪,就被尊称为“老衬”,故将攞人着数者埋堆称为老衬底了。继而就有坊间口语:被揾笨者是“正老衬”,攞人着数者叫“揾老衬”。


“得戚”----用来形容有所恃而行为过分的人
得戚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得敕”——“敕”是皇帝的命令,“得敕”等于奉圣旨而行,喻其得意洋洋、蛮横无我理,旁人莫可奈何。这个用语十分传神,谁说粤语尽是粗俗?


阿茂整饼----无果样整果样
(据说阿茂係广州西关一间茶楼嘅制饼师傅,佢为人老实,工作勤力,每日佢完成自己本职工作之后,都会到铺面巡视,睇睇边D饼就快卖完,或者已经卖完啦,咁佢就会即刻返翻厨房重新整D。唔会令客人空手而回,因此深受食客赞赏。而“阿茂整饼”就引申出“无果样整果样”(即阿茂做饼——哪样没有就做哪样)。


现在这句话有两个含义:
1、称赞某人富于创新精神,如莱特兄弟就係因为人类冇飞机先发明咗飞机,我地就可以讲莱特兄弟“阿茂整饼——无果样整果样”。但已经好少人会咁天真嘅认为啦,为免同其他人有口角,最好都係少用。
2、比喻某人冇事做就揾嘢搞。(贬义,闹人嘅说话)。约定俗成矣!冤枉你啦,阿茂!


年三十晚谢灶----好做唔做
谢灶又叫“送灶”或“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称小年夜,D人为咗表示对灶君一年来保佑各家各户灶火不断、饮食平安嘅谢意,係灶君翻去向玉皇大帝述职果阵,特登同佢饯行。
谢灶要摆设贡品,主要有:一碗清水,一碗白米,几碌带尾叶嘅甘蔗,仲有炒米饼、柑桔、红糖同一封利是,以及一份“灶君疏”。大意係向灶君请罪,请佢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年三十晚又叫“除夕”不宜谢灶。
年三十晚谢灶----好做唔做,比喻:“做不应该做的事”或“该做的事不做”。


阿崩叫狗----越叫越走
解释1:阿崩唔係人名,係指崩嘴嘅人。崩嘴嘅人声音异于常人,叫狗果阵,狗觉得异常,唔敢向前;阿崩心急,又係大叫嘅同时加D动作,只狗大惊,就走开咗。比喻做事方法唔对头,往往事与愿违。
解释2:阿崩即係裂唇人士,係发粤音“狗”果阵,往往畀人听成“走”!D狗只好越叫越走咯。
解释3:阿崩其实係阿宾!阿宾就係“吕洞宾”。老广太有人情味啦,连神仙都“称兄道弟”,(普通话入边有“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试谂,“狗”点知“阿宾(崩)”嘅好心,当然阿宾越嗌佢,只狗就越跑啦。比喻就係(“被叫者”)唔明白自己嘅苦心,唔了解情况。


黄皮树鷯哥──唔熟唔食
黄皮係热带、亚热带水果,有酸、甜两个品种,都可以生食。但係层皮仲好青未熟果阵,就会酸到人挤眉弄眼。“鷯哥”係一种会模仿人类讲嘢嘅鸟类,智商高,会只挑成熟嘅果子吃掉。引申义就係用来描述果D专门呃熟人嘅衰人。


“邓”家婆打仔──睇你走去边
“邓”家 = 蛋家。係历史上,蛋家人係一个比较特殊嘅群体,指嘅係过去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沿海一带嘅水上居民。佢地以船为家,以捕鱼同水上运输为业。因所居住嘅鱼船外形极似蛋壳,因而俾人称为“蛋家”,相应嘅就有咗蛋家人呢个讲法。因为船在河(或海)上,蛋家仔除非跳海,否则无处可逃,唯有认打!


陆荣庭睇相──唔衰摞来衰
民国初,广西有一个军阀叫陆荣庭,后来佢畀其他军阀排挤,逼迫到咗广东,并係广州任职。有一日,佢化装成乞衣睇相,目的係睇睇有冇人识得佢。当他揾到一个算命先生睇相果阵,算命先生即刻识出他,但算命先生有意奚落陆荣庭,就对佢讲:“你今世都係乞衣命,你只能做乞衣,你生出来就係做乞衣嘅命。”
陆荣庭听后,顿时火冒三丈,但又唔可以发作,就咁走咗。之后,陆荣庭睇相嘅事就成为咗当时嘅笑话。


阿超着裤-----焗住上
民间故事:以前有个叫阿超嘅肥仔,好怕热,在屋企只着住底裤。要出街就要着长裤,佢就会大叫“焗住”。后来就成为俗语,即係无可奈何咁顶硬上!

109#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49 | 只看该作者
粤语常用口语及解释

110#
 楼主| 发表于 2020-5-3 13:51 | 只看该作者
趣怪粤语典故


“放飞机”的由来 
何为放飞机呢?话说旧香港。有一天,就要上演飞机飞行。係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飞机睇!仲要係部水上飞机添!全香港万众期待:有人要放飞机睇啊!第一日到来,因为打风,冇得开,众人失望而归;第二日,天朗气清,各人以为有嘢睇,点知个飞机师病咗,要推到第三日。而第三日呢,到部机个引擎出事,修理唔到。跟住就——byebye喇!所以啲人就用放飞机嚟形容讲咗去做,又唔做嘅人嘅行为嘞!


“巴闭”的由来
“巴闭”来自广州话,好耐好耐以前系学习自印度话,汉朝既时候广洲已经同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人民做生意,D印度商人好鬼嘈,成日叫:“BAPRE,BAPRE!”,呢句嘅意思係“我的天呀!”,于是广洲人就学佢地咁讲,讲下讲下就变成今日嘅“巴闭”喇。


“混吉”的由来
原来系因为以前既小型饭店,只要你去帮衬就会免费奉送一碗清汤,饭店每日所售嘅鸡鸭鹅猪牛肉,都係用呢一锅水整熟既,所以汤入面有肉味,然后落一堆味精,就系一碗清汤啦!因为系清汤,所以入面乜料都冇,即系空空如也,香港人觉得“空”等于“吉”,所以就改成“吉”,所以碗汤就叫做“吉水”。当时,有好多穷人,入到饭店,一坐低,伙记就摞一碗“吉水”嚟,D穷人一口气饮完,静鸡鸡就走左去,因为呢碗汤系免费,所以饭店唔可以捉佢,所以伙记就叫呢种混骗嘅行为叫做“混吉”!

“大耳窿”的由来
原来开阜初,香港洋人印(度)**集会,而放贵利的多数系“白头摩罗”,这些“摩罗差”戴白头巾,所以人人都叫佢地做“白头摩罗”。白头摩罗扮相古怪,爱戴一只大如铜元的耳环,所以耳朵要穿个耳洞,港人觉得可憎,称他们为“大耳窿”。不过,还有一个说法,当时放贵利,都是放小额款项如三几角钱,给劳苦大众,为使人们知到他们有钱借,便把一个银元塞在耳朵的耳窿,作为记号,令人认得。


“一蚊鸡”的由来
原来我地所讲嘅“一蚊鸡”系与塘西风月扯上关系;话说去塘西召雞,初步手续先写一张“花纸”,而格式亦有一定,先写自己名号(以几多自称),中间ji女名字,最后一行写ji院名。写好之后,便交由酒楼杂役带去ji院,那些阿姑接到“花纸”,便应召“出局”。ji女每次局票收一元,而省港人士向来称ji女为 “鸡”,既然一元召得一“鸡”,后来就索性称一元做“一蚊鸡”。顺带一提,这一元只是陪酒谈笑而已,属“体面上”的手续,如果饮客要有更进一步的行动,还要花很多很多钱,这“一蚊鸡”只系美梦嘅开始!


“十三点”的由来
“十三点”是上海市井俚语,因为解放之后大量上海人南移,才变成趣怪广州话。“十三点”初时意谓“敲乱钟”,原来旧时的时钟,每逢一小时便报时一次,例如下午四时,钟摆便会敲响四下,五点敲五下,至多系十二点,也不过敲十二下,但居然敲出十三响,唔通有十三点咩?当然系出咗问题,正如俗语所讲癫癫地!所以,<<十三点>>就系代表人既性格<<癫癫地>>。

“丫呜”的由来
有好长一段时间,广东人已遗忘“丫呜”这俗语,不过,大约是一九八五年林子祥所唱的《丫呜婆》,重新使“丫呜”流行了一阵子。“丫呜婆”,丑怪女人,因为“丫呜”本身已经系怪物,而“丫呜婆”当然系好极有限。其实,以前有个汉朝大将军叫做刘胡,因为皮肤坳黑,所以叫呢个将军做“坳胡”。蛮人非常害怕大将军之武功,每遇小儿扭计哭啼,就索性拿这个恶人来吓孩子们:“刘胡来啦!”    “坳胡来啦!”    “丫胡婆来啦!”...    “丫胡公来啦!”    由此可见,“丫呜”不算系甚么怪物,只是个貌丑的黑炭头将军,后来才渲染成为鬼怪!


“捉黄脚鸡”的由来
原来呢个搞笑俗语系出自广东的农村,农民养鸡,专养雌鸡而唔中意养雄鸡,因为雌鸡可以生鸡蛋,所以价钱不错。所以如果要拜神,当然先拿雄鸡嚟拜,点捉雄鸡?农民先将谷撒在门外,群鸡就会“鸡咁脚”嚟食谷,当班雌鸡食紧谷嘅时候,班雄鸡就“色心起”!懒得去食谷,一扑就扑上雌鸡背上,交配。呢个时候,正系捉雄鸡的最好时候,那色鬼当时并冇防范,农民捉住它的鸡脚,咁就得雄鸡的双脚呈深蛋黄色,而雌鸡就系浅黄色,所以很容易辨认!“捉黄脚鸡”一词就系咁样来的,而且真系十分传神!


“朱义盛”的由来
(这个以前一直以为是“猪耳绳”)“朱义盛”系“假野”咁解。一八二四年佛山,该处有个叫朱义盛的人在“筷子路”开设“朱义盛号”店铺,他发明用紫铜渡金,制成金饰,工艺很好,同真野差唔多,买唔起真金的人,就来帮衬朱义盛了,因此“朱义盛”就成为“假野”的代名词。后来呢位义盛在广州开店,当时好多乡下佬,落到广洲乱咁洗钱,当钱用晒先记得要买金饰俾老婆,最后就去帮榇“朱义盛号”,居然可以瞒天过海,所以生意十分好,分店开了十多家,当时员工竟有九千人之多因此“朱义盛”就渐渐变成“假野”的代名词。

“金叵(波)罗”的由来
广州妇女闲居叙话,每把珍贵之物称为金叵(音颇,但在此惯读"波")罗,更多场合中是指逗人喜爱的孩子。叵罗,是古代的酒卮---一种敞口的浅杯。《北齐书.祖珽传》载:"神武宴僚属,于座失落金叵罗,窦泰令饮酒者皆脱帽,于珽髻上得之。"刘翰《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玉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 金叵罗倾倒淋漓,千杯未醉。"又苏东坡诗:"归来笛声满山谷,明月正照金叵罗。"都是指的金酒杯。用金叵罗来形容人物矜贵、可爱,乃后来的引申义。


“哨牙”的由来
粤语所谓"哨牙",一般指门齿向外斜出如刨状。医学上称为上颌前突。"哨牙"的哨字源远流长。哨,今多见于"哨所"、"哨兵"等词,其实古义为不正,粤语即沿用其古义。《礼记.投壶》:"主人谓曰:某有魇哨壶,请以乐宾。'"枉矢就是弯曲的箭,哨壶就是不正的壶。《说文解字》:"哨,不容也。"段注引《考工记》曰:"哨,倾小也。"倾小即稍为倾斜之意。元《韵会》谓:"哨,口不容也。"这就明说哨是牙齿不正了。唐王梵志有一首叹世情的诗云:"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后暂时贫, 看吾即貌哨......"貌哨,唐代口语,指藐唇藐舌,形容难看,与广州俗语的"龇(依1)牙繃(bang6)哨"正同。哨,又引申指人。宋元时称行为不正的流氓地痞为"哨子"。如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这里哨子每极多,见俺有些家私,假做刘安住来认俺。"《魔合罗》第二折:"他如今致命图财,我自养着家生哨。"家生哨既"家生的哨子",等于说家贼内鬼。


"鸡膆咁多"的由来
"鸡膆咁多",广州俗语。形容所得有限,或积蓄很少。如:"打工仔,就算有积蓄,都系得鸡膆咁多膆,音岁或素,字亦作嗉,是鸟类食管后段暂存食物的膨大部分,形如袋。潘岳《射雉赋》:"裂膆破嘴"。《尔雅.释兽》:"鸟曰嗉"注:"咽中裹食处。"《尔雅义疏》:"嗉者,素也。素,空也。空其中以受实汉朱穆《绝交论》:"填肠满嗉,嗜欲无极。"明李开先《詞謔.醉太平(曲)》:"鹌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5-26 08:4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