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清木青 于 2017-11-8 23:33 编辑
晚上去湖边遛狗,湖滨的广场上人很多,有散步的、做操的、打太极拳的,有跳广场舞、健身舞、交谊舞的,有左手提小水桶右手拿特大号毛笔在大理石上练字的,偶尔还会见到手拿粗长鞭子抽大个陀螺的人。
抽陀螺,济南俗称抽“懒老婆”或抽“老牛”,我们这儿叫抽转悠末(音)。抽陀螺就是用鞭绳不断抽打,使其不停地转。因为不用鞭子抽它就不转,越使劲抽它就转得越欢,故而有的地方也将抽陀螺称之为“抽贱骨头”。
陀螺一般为木制,其形状为上圆下尖的漏斗状。陀螺的制作也很简单,取一截长10厘米左右的圆木柱,或者截一段粗树股子,一头削尖,为了便于旋转和耐磨损,通常在其着地的尖部再砸上一个钢珠,即便是在不很硬实的土地上也能正常转;为了防止绕在陀螺上的鞭绳松脱,有不少人在圆柱中间刻划出一道沟槽,缠陀螺的头圈鞭绳绕在沟槽里,后面的就可以压住绳头,不至于在发起陀螺时因鞭绳松懈而乏力。一般说来,陀螺直径越大、锥体高度越小,抽陀螺时就转得越稳。若是在陀螺顶上的圆面中心点个红点,再用不同的颜色画几个同心圆,陀螺转起来异常炫目,煞是好看。抽陀螺的鞭子就是将麻绳、细皮条或者粗布条系在一根2尺左右长短的小木棍一头,我们那时用的最多的就是粗布条,不仅因为家家户户都有做衣服剩下的布条,也是因了布条缠绕陀螺时接触面积大,而且布条的弹性、韧性以及柔软程度都要比麻绳好许多的缘故。
抽陀螺时,先把鞭绳缠绕在陀螺上,初学者可以用手轻扶让它直立于光滑地面处,再用力水平拉绳将陀螺发起来旋转,熟练者一抛一抽,陀螺便在地上无声地旋转。当它缓慢下来时,再用绳子鞭它,给它加油,便可转个不停。这种玩法流传了两三百年,一直到本世纪的五六十年代,还是这么玩。
若是几个孩子碰到一起,常常会比赛抽陀螺,比赛的方式无非有如下几种:一是同时抽几鞭看谁的陀螺转的时间最长;二是画一个小圆圈,陀螺不能出线不能倒地,看谁抽的时间最长;三是一鞭子下去将陀螺卷起来再抛出去,看谁的陀螺抛的最远,陀螺倒地即为输,由此还延伸出抽陀螺上台阶、下台阶的比赛;四是在冰面上看谁一鞭子抽下去,陀螺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最长,陀螺倒地即为输。玩到熟练处,倒地的陀螺不用再缠绳,一边子下去也能让它转起来。
因为陀螺的个头比较大,加之还有带棍儿的鞭子,外出时携带很不方便,于是有人发明了跟宋代叫“千千”的手捻陀螺类似的小陀螺,只不过圆盘跟竖轴一体的“千千”手捻就能转,而我们的小陀螺需要用线绳拉动才行。找一个小号的废旧钢领(即去掉滚珠的轴承内套或外套),将线轱辘的侧畔塞入其中,再截一段毛笔杆插进线轱辘侧畔的中孔内,下面露出头就行,上面的约莫两三厘米用来缠绕线绳,最后截一段四五厘米长的竹筷子,保留筷子的圆头,上面削成能插入毛笔管里的细杆儿,用细纱布打磨光滑,便大功告成了。玩陀螺时,只需将细线绳缠在毛笔管上,捏住细杆儿使劲一拉,轻轻往地上一放,毛笔管带动线轱辘侧畔和钢领便以细杆儿为轴原地不动地转起来。
这小陀螺因为是在原地转,设若是在较松软的土地或者初冬早春不太坚硬的冰凉上,容易将下面钻出小坑,因摩擦力的增大而快速停转。我们结合木陀螺尾尖镶嵌钢珠的原理,开动脑筋,想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新办法。把钢珠砸进毛笔管孔里半嵌半露,替代原先的筷子头,平拿插入细杆儿的小陀螺,先拉动线绳使其在细杆儿上转动,再竖直放到地上,随手将细杆儿抽出,如此,小陀螺便又快又稳的转起来。
抽陀螺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游戏,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过陶制小陀螺,另据《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抽陀螺的游戏从明代就已经流行,早在10世纪以前,中国的这种民间儿童游戏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并流传至今。由于抽陀螺的趣味性比较强,不受场地的限制,而且老少咸宜,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尤其在北国的冬天,河湖湾坑冻上厚冰之后,更是吸引着众多的少年儿童到冰上挥鞭抽陀螺。 2017年11月6日
童年趣事(二十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