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 话 声 音
假如用薄铁板焊制成一个铁箱,用一柄硬木槌缓缓敲打木箱,便会发出一种较沉闷的“咚咚”声,声音间隔大约一秒,每次会连续敲响四五下,然后会有一段暂停时间。响声骤歇的瞬间,周围静的可怕。假如这声音发生在漆黑的午夜,足以令周围听到声响的人魂飞魄散。
假如我告诉你,这“咚咚”声就发生在我家,你会作何感想?
那天夜里,我早早睡下了,睡意正浓的时候突然被这沉闷地撞击声惊醒,我睡眼朦胧地四下瞅瞅,并没有发现异常,卧室的门敞开着,我见到从客厅散射到小餐厅的光,那光一闪一闪的,我知道老公一定又倚在沙发上抱着电脑对着电视“做功课”呢,这是他的“恶习”,我一直想纠正却始终为如愿的“恶习”。
我起身下床,蹑手蹑脚地走出卧室,竖起耳朵在各个房间里这听听那看看,最后来到客厅。老公见我的样子,还以为我在梦游呢,他看了我老半天,才说:你起来到处转悠啥?我“嘘”了一声:你没听到有“咚咚”的声音吗?老公想都没想便向我努努嘴,顺着老公的指示,我见到了墙角放置的那个鱼缸,这才猛然想起,原来是儿子新近买的两只小龟,大概是因午夜寂寞,才演了这么一出“恶作剧”。
躺回床上,再也睡不着,便又想起了许多与声音相关的片段。
有一次,家里很长一段时间都有一种奇怪的蜂鸣声。开始我以为是冰箱的声音,可是观察倾听了很久,最终排除了这种可能性,后来又以为是冰柜充电的声音,虽然觉得发声的方位不对,却还是对冰柜进行了一番“审查”,但最终还是被排除了。燃气灶、热水器、电脑电视、空调、洗衣机,甚至连每一个电源开关都检查了一遍,仍然没有查到蜂鸣的起源。全家都动员起来了,还是一无所获。
一个周末的清晨,我还没有起床,便被儿子兴奋地叫醒:爸、妈,我找到那蜂鸣声是什么发出的了?我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说他早上起来饿了,想用微波炉热点吃的,结果发现,微波炉下面的抽屉里发出了那种蜂鸣声,于是,他检查抽屉,原来是烟感器发出的声音。我这才猛然想起,那个烟感器我买了很久了,本来是想装到新房那边,可是一直没想好放哪,于是,它就一直躺在那个抽屉里,或许也是由于不甘寂寞吧,就用时而的蜂鸣提醒我们去注意它。若不是儿子细心,在那个寂静的清晨发现了它,还不知道它会伤感到什么时候。
我们生活充满噪声的世界,因为噪声,所以,很多细微的声音,很多时候会被我们忽略掉,即便有时候我们听到了它们的声音,也会一时无从寻觅它们的起源,这是因为我们日常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只有当它们难以耐住寂寞而呼叫我们的时候,我们才会很艰难地辨认它们的声音,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心里容下的东西太多了呢?或者根本就是我们难以改变的惯性思维?倘若果真如此,我们该怎么办呢?是因此而去改变自己,还是坚守长久以来的习惯呢?
有时候我常常想,假如自然界没有了声音,那会是什么样子呢?或许我们也如失聪的人一样吧?起先是痛苦,继而便是习以为常。而失聪的人只是一小部分,它们可以看出其他正常人在享受美好的声音,或在忍受令人痛苦的声音,这些从正常人表情或肢体动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声音的感觉,可以对失聪的人的心理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或羡慕、或同情、抑或也有得意吧?然而,假如我们生存的世界果真没有了任何声音,那么,即便是在听觉上的正常人也就与失聪的人无异了,那么,或者也就没有痛苦、没有了羡慕、同情或得意等等的情感,久而久之,我们的情感是不是也会缺失呢?
我家的狗儿壮壮,与我们相处了好几年,儿子说,壮壮与人相比,只差不会说话了,真的呢,那眼神、那动作、那慵懒的姿态,每每都会表达出它的内心思想。尤其它的叫声,高音低音,呻吟、狂吠或狼吼,每一种声音都能表现出它的情感需求,相处久了,它能听懂我们简单的命令,我们也能透过它的声音窥视到它的内心世界。
有句成语叫“沉默是金”,貌似有一首歌也叫这个名字,或者,适当的沉默或者真如金子般珍贵,然而,适当地发声,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你,因为,我们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
只要,不是噪声,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