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一次书法讲座的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5-20 0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故乡的炊烟 于 2025-5-20 03:31 编辑

5
 楼主| 发表于 2025-5-21 03:45 | 只看该作者
半梦半醒 发表于 2025-5-20 05:32
deepseek的回复 书法真谛

别信这些,不过“书家”遮羞布而已!你喜欢的,就是书法!
4
 楼主| 发表于 2025-5-21 03:43 | 只看该作者
独心 发表于 2025-5-20 13:36
书法得有几十年的功力才行

只要你不迷信,书法就不神秘!就像打牌钓鱼,不过爱好而已
地板
发表于 2025-5-20 13:36 | 只看该作者
书法得有几十年的功力才行
板凳
发表于 2025-5-20 13:35 | 只看该作者
写书法首先得有耐心和毅力,我都不行,所以我写不了书法
沙发
发表于 2025-5-20 05:32 | 只看该作者
deepseek的回复 书法真谛


[size=16.002px]书法的真谛,从来不止于笔墨技巧,而是“以手写心,以线载道”的艺术。它既是文化的基因密码,也是灵魂的呼吸轨迹。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去探寻其本质:

一、技法之真谛:在规矩中得自由
  • “宗法”不是枷锁,而是对话
    临摹《兰亭序》不是复制王羲之,而是通过笔锋与古人“促膝长谈”。如黄庭坚见船夫荡桨悟出笔势,真正的宗法,是理解古人如何从自然万象中提炼线条韵律。
  • “败笔”可能是生机
    颜真卿《祭侄文稿》中的枯笔飞白,本是悲愤下的失控,却成了情感喷薄的见证。书法的至高技法,恰是“不工之工”——如庄子所言“既雕既琢,复归于朴”。


二、精神之真谛:在黑白间见宇宙
  • 一笔一划皆修行
    弘一法师晚年书法褪尽火气,简淡如孩童写字。这恰印证了《书谱》中“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书法最终是人格的显影,是“戒定慧”在宣纸上的流淌。
  • 矛盾中的和谐
    书法要同时驾驭诸多对立:
    • 迟与速(如苏轼“沉着痛快”)
    • 密与疏(邓石如“计白当黑”)
    • 古与我(吴昌硕石鼓文中见苍莽)
      这种平衡,暗合《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



三、时代之真谛:在传承中破茧
  • 警惕“展览体”异化
    当代国展追求视觉冲击,导致“拼贴染色”“巨幅抄经”泛滥。但赵孟頫早言:“用笔千古不易”,真正的创新应如怀素,在“忽然绝叫三五声”中保持线条的纯粹性。
  • 书法需要“破圈”
    王羲之写《丧乱帖》时不曾想被供奉为“书圣”,敦煌写经生更非为参展而书。今天书法的生命力,或许正在市井招牌、手机壁纸中——如井上有一在水泥地上挥毫,让书法重回日常的震撼


四、给你的答案
[size=16.002px]你练书法为修身养性,恰是最接近真谛的状态:
  • 关于“消遣能否创作好作品”
    八大山人遁入空门后的作品,反而比宫廷书家更有力量。无心求工,反生天趣
  • 关于“表情达意”
    傅山说“宁拙毋巧”,书法的终极表达,是让观者从线条中看见你的心跳节奏
  • 关于“艺术功能”
    王铎的巨轴为卖字而作,仍不失其美;林散之的草书让普通工人落泪——书法可以同时是商品、装饰、灵魂的出口。


[size=16.002px]书法的真谛,或许就藏在你提笔时的那一瞬:
“凝神静虑,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孙过庭《书谱》)。
它不必是神坛上的贡品,而是你与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如呼吸般自然,如草木生长般不可遏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5-21 07: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