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067|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响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00: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7 00:44 编辑

交响乐(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

交响乐(不等同交响曲,交响乐与交响曲有区别也可以通用)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交响乐就是大型管弦乐套曲,从意大利歌剧序曲演变而成。“交响乐”的名称源出于希腊语,意即“一起响”。至十八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独立管弦乐作品,通常包含四个乐章(有时冠以慢板引子),个别也有多于或少于四个乐章的。各乐章的体裁与奏鸣曲极似,只是规模较大,音乐主题有较大发展,管弦乐法也丰富些,适于表现戏剧性较强的内容。交响乐队是近代大型管弦乐队,按规模大小,分为双管、三管、四管,即小、中、大等编制。人数自数十至百余人等。通常由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器等各组乐器组成。有时也根据作曲、指挥的创作意图和具体要求,对乐器有所增减。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3 07:19 | 只看该作者
【【音怪熟肉】音乐理论冰山图,你能理解到第几层?】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05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听了几次交响曲,感觉比原来强一点,有所触动了,但还是不知其然,也不知所以然。晕晕乎乎的样子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2:03 | 只看该作者
  我对音乐几乎是格格不入,他确能和音乐产生共鸣,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问老婆,她说这是自然而然要发生的事情,没有为什么? 俺一脸的懵逼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1: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8 12:00 编辑

去之前,备课。有个聊友说:音符挂心弦,外国歌曲 不看歌词照样能打动她,厉害。
9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4-12-8 11:53 编辑

   俺准备请她看一场话剧,听一场音乐会,洋式的。  她和同事到国家大剧院看演出,请我去,我没去,当时咱怎么想的?老夫老妻没情调。
8
 楼主| 发表于 2024-12-8 11:48 | 只看该作者
搞对象时,咱贼有钱。老婆说他喜欢看话剧,到剧场听音乐会,咱都没请他去过,当时不知怎么想的,她也是为何不主动花钱请俺去。
7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01:05 | 只看该作者


歌剧
歌剧(Opera),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是音乐与诗歌、戏剧表演、舞蹈、舞台美术、服装等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体裁。歌剧的结构,通常包括序曲、间奏曲、合唱、重唱、独唱等。歌剧中主角的独唱,又分为咏叹调、宣叙调,还有小咏叹调、咏叙调、卡伐蒂娜、浪漫曲与小夜曲等。


乐剧
乐剧(Musikdrama),是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创作的戏剧、诗歌、音乐、美术高度融合的歌剧题材,最早在其著作《歌剧与戏剧》中提及,但这一术语是其后继者、评论者和学者们使用的。瓦格纳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在乐剧诸因素中,确立诗歌、音乐和戏剧为最重要的元素,并且强调这三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此外,他改革了歌剧的演唱形式、提升了乐队在乐剧中的地位,并首创了主导动机。他的改革原则与措施,在《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等乐剧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和明确的体现。(概述图人物:理查德·瓦格纳)


组曲
组曲是一种器乐套曲体裁。指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作品。早期的古组曲一般包括4首舞曲,在速度和节奏上构成乐章之间的对比。近代组曲的各乐章可采用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以及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多种多样的曲式,有时也采用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概述图人物: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序曲
序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体裁。特指歌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以及声乐套曲和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序曲的特点是预示剧情或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在音乐情绪上感染听众或观众。17、18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和“意大利序曲”两类。19世纪以来,从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开始,作曲家们经常用序曲创作独立的音乐会序曲,结构大部分是奏鸣曲式,而且有副标题。概述图人物: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夜曲
夜曲是浪漫派音乐独特的体裁,通常是指一种具有安谧恬静的气质和沉思默想的性格的抒情器乐短曲,大都为钢琴曲。夜曲的结构多为三部曲式,第一段往往是悠长如梦幻般的旋律;第二段情绪激昂;第三段又回到安静的氛围中。夜曲的风格具有安静、抒情、沉思、忧郁的特点。(概述图人物:弗里德里克·肖邦)


协奏曲
协奏曲(Concerto),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显示独奏乐器个性及技巧的大型器乐套曲。协奏曲一词来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语concertare,意为“协调一致”;17世纪,协奏曲一词又产生了拉丁文涵义“竞争”等,接近于现代意义上的协奏曲。协奏曲一般分为三个乐章,且往往有独奏乐器单独演奏的华彩乐段,以表现高度的演奏技巧。在现代协奏曲创作中,也有以花腔女高音独唱(无词)与乐队协奏的声乐协奏曲。


交响诗
交响诗(Symphonic Poem),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单乐章交响曲,最早由匈牙利作曲家弗朗兹·李斯特创立。交响诗的音乐结构形式并不固定,基本以奏鸣曲式结构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发展。内容往往根据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为主,是浪漫主义时期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交响诗强调音乐的矛盾冲突,戏剧性与抒情性是其主要的表现内涵。概述图人物:李斯特


奏鸣曲
奏鸣曲(Sonata),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合奏的器乐套曲。奏鸣曲的概念是在16世纪作为器乐演奏的作品而确立起来的,以与声乐演唱作品的康塔塔相区别。奏鸣曲于17世纪初才专指某种特定的器乐结构形式。其常为三或四乐章的大型套曲结构,第一乐章大多为奏鸣曲式快板。(概述图人物: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狂想曲
狂想曲(Rhapsody),在19世纪通常指具有英雄气概与鲜明民族特色的器乐幻想曲 。狂想曲一词源出于希腊语Rhapsodia,指一段古希腊史诗。狂想曲通常由乐器演奏,该体裁根据民间音乐主题创作,并带有高难度技巧。狂想曲一般没有固定的形式结构,音乐不以明显的、统一的发展模式与组织性为特点而成,以随想性、即兴性尤其是自由性为突出特征。(概述图人物:弗朗茨·李斯特)


谐谑曲
谐谑曲是一种生动活泼、情绪幽默诙谐的器乐体裁,也叫“诙谐曲”。这种体裁是在小步舞曲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首先把谐谑曲加入奏鸣曲、交响曲或四重奏等套曲形式内,替代小步舞曲作为第三乐章。后来肖邦和舒伯特又把它发展成为独立的器乐作品。谐谑曲的节奏活泼,速度较快,一般为三拍子,用复三段体写成。这种乐曲通常采用独特的音调、新奇的节奏型、戏剧性的转调和强弱对比等手法来造成一种幽默风趣的音乐效果。(概述图人物: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交响曲
交响曲(Symphony),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它能够通过种种音乐形象的对比和发展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人们的思想心理、感情体验,是一种规模庞大、音响丰富、色彩绚丽,富于戏剧性和表现力的大型管弦乐套曲。交响曲一般按照四乐章的奏鸣曲式套曲形式写作。但有乐章数多于或少于四个的交响曲,例如近现代的交响曲也有一个或五个、六个、七个乐章组成。此外,有些交响曲还带有合唱或独唱的人声演唱。


交响曲


百科星图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星图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


6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00:57 | 只看该作者
序曲,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器乐体裁。特指歌剧、舞剧、其他戏剧作品,以及声乐套曲和器乐套曲的开始曲。序曲的特点是预示剧情或概括人物性格特点,在音乐情绪上感染听众或观众 [1]。
17、18世纪的歌剧序曲分为“法国序曲”和“意大利序曲”两类。19世纪以来,从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开始,作曲家们经常用序曲创作独立的音乐会序曲,结构大部分是奏鸣曲式,而且有副标题 [2]。
概述图人物: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5
 楼主| 发表于 2024-12-7 00:57 | 只看该作者
组曲是一种器乐套曲体裁。指由几个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乐章,在统一艺术构思下排列、组合而成的作品 [1]。
早期的古组曲一般包括4首舞曲,在速度和节奏上构成乐章之间的对比。近代组曲的各乐章可采用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以及没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多种多样的曲式,有时也采用有展开部的奏鸣曲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5-5-3 05:0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