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月光紫竹 于 2013-12-3 16:19 编辑
这个周末,有朋友安排一起坐坐,因为家中琐事的羁绊,等我们一家到场时,还算守时但已然是最末一组了。 进入房间的第一眼,首先望见的是一位陌生但很入眼的优雅女士,不用说,我也就猜出该是那位曾知其名未曾谋面的局长夫人姐姐了,果不出所料,坐定先行彼此介绍一番,张姐说话谦和,开始话不是很多,但很得体,照顾孩子们也很周到,真有一种大姐的风范。我暗自欣赏着,庆幸又相识了一位很值得交往的女性。 饭毕,分兵三路,男士们自便,孩子们回家,已然很熟络了的几个女士除了一位退席回家其余悉数转移到咖啡厅闲聊静坐。 我与张姐挨着坐,在我的倡导下,我们一致请求张姐有问必答聊些西藏的经历,借着点点红酒和摇曳灯光的味道,张姐爽快地答应了。 英雄情节美女嫁喜马——从张姐嘴里,我们知道,1982年,大学毕业的局长老兄,血气方刚的英才青年,是当年响应号召,自愿到西藏支教的为数不多的几人之一。而张姐,并不识得现今的夫君,用姐姐自己话讲,是真正的媒妁之言,机缘让红娘给美丽的燕赵姑娘介绍了一个没法相亲见面的男朋友,见不得面,甚至也没有照片,但是,当时的张姐只是看到媒人手里拿着的那张刊有介绍老兄援藏的那篇报道,芳心就被西藏那片神奇的土地和已然在那块土地上工作了快两年的才子书生俘获了去……那片报道的题目就是——《从狼牙山下到西藏》! 美丽漂亮的高原之花——看着刚刚相识几个小时的张姐,真的明白什么叫天生丽质了,个头不高的张姐,着米黄色的肥腿裤裙和白色小衫,齐肩长的卷发衬着白皙细腻的皮肤,大大的眼睛温和着,不时扫一眼周边每一位姐妹,谦和的笑着,看不出哪里有一点点在高原上生活了整个青春年代的任何一点痕迹,倒是颇有与现在的身份-----一位资深媒体人兼一家传媒公司老总的角色更相配。 他们工作的地方是在西藏的那曲,平均海拔在4500米,海拔高度相当于3个半狼牙山的高度,听着张姐缓缓的表达,很难想象着曾经在那么高的海波高原上,生活了16年之久的她,何以能保持了如此干净白皙的好皮肤哦。 高原的生活何止单调,那才该是诠释“艰苦”二字的最佳解答呢。想象一下,当年不到45公斤的体重,裹在那厚厚的能装的下三个张姐的衣服中,应该显得何止是单薄!吃的-----头年9月至第二年4月间,漫漫一年三分之二近8个月的时光,只是土豆、萝卜、牛肉、羊肉四种东西为菜,数学学的再不好也能一样一样地数得出可以搭配出的所有做法和吃法! 攒钱不花钱的习惯——高原上的生活纯洁的几乎通明,在那曲生活的16年中,张姐说那时几乎没有馆子可下,除了日常的一些必需品,几乎所有的可以谈得上享受的消费物品统统一个字----无!有衣服可买,可穿给谁看呢,老兄的稿费就足以能供给他们两个人的日常生活,当时就能每月挣到170元的钱,几乎都分分皆剩地留下来了。 世界之巅的雪峰曾经影印下他们的身影——从张姐嘴里听到的,既有当她怀孕时,为了孩子离开过西藏回来过,生了宝宝之后就把孩子放给了老人带,当他们的宝贝儿子出生后的不到两岁就随他们一起去了西藏,而最刻骨的记忆是,在公子不到三岁时,一家和司机四人去城里开会是突遇暴风雪,车子坏了被困在风雪弥漫的路上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惊险;也有她和夫君在下班之后,偶尔去旷野间溜达的惬意-------虽然漫天无际的一马平川上,除了脚下只及脚面的低矮的草们的相伴,而再无其他的声息!可是,我听着也在想象着,那曲的那片土地虽然无法开口讲话,但却是他们浪漫爱情的忠实见证者啊! 人的青春时代是最最美丽的年华,值得敬重的张姐他们把人最美丽的东西献给了西藏那片土地,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多少个如张姐他们一般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的援藏支边支教的人们啊! 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