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的端午节就是要涂肚脐,每个人都要被桃枝叶沾上雄黄水点洒一通,意为驱灾辟邪。
小时候最喜欢被分派到去摘桃枝这个工作了,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桃子将熟的时候,可是小时候个子太小,当我们去找到桃子树的时候,通常都是剩最高枝桠的上的了,低一点都被洗劫一空,于是每次都是大人再来,或者是看谁家的多了,讨点。
其实端午节在老家也算是一个小节而已,老家每个月都会有节气,如,四月吃初八,说是佛诞节,五月端午,六月吃六月六,也不知道喊什么节,反正就是要去拜神拜祖的。记得最早的端午节是煮糯米饭,后来经济好一点了有做粘米糍粑,还有蒸馒头,后一些才开始包碱水粽子。不像外面传的,端午节就要吃粽子,或许这就是各地的风俗不一样吧。
就像我们这边的清明节,就单煮糯米饭,然后切一小块的砂糖放在盛好糯米饭中间。而壮族那边的就是要做五色的糯米饭。但是现在或许是到处通婚了,所以这些也慢慢传开了,好像没有多大区别了。就像现在端午节,吃粽子变成了统一的食材了。在老家,只有过年才会包粽子。
记得每年的端午节,电视都会播到白素贞和许仙喝雄黄酒的那一集,然后白素贞不胜雄黄的厉害,然后退化人身,将许仙吓死。于是就流传着端午节是驱蛇的最好时期,用雄黄,烧酒,加上一些新采的桃枝,茅草,还有一种三面都是锯齿的植物,绑成一把的,在去拜过神回来之后,就到处洒雄黄水,见什么都洒,要是那天不刻意躲着,不知道被洒多少次,晚上还要用剩下的那些桃树枝之类的烧一大锅水,每人都要用来洗澡。这就是每年的端午节必须的经历了。
只是现在出来工作之后,就很少接触了,但是每次打电话回去,侄子们还是同样的诉苦到,又被洒药酒了,还要涂肚脐。或许换个想法,这也是老一辈对晚辈的一直祝福吧。毕竟在我印象中,端午节好像不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因为极少听到关于这样的传说,而只是说,雄黄可以驱蛇,而每年的这个时候因为大热,经常会突然打雷下雨的缘故,山上经常会有蛇出没的,所以都在在屋前屋后的洒上一点用来预防而已。再到后来长大了,才听说在市区里会有划龙船比赛之类的活动,可是因为离市区太远的缘故,我也一次都没看见过。
再到现在,端午节就演变成了一种思乡的牵挂了,不知道今年家里又会准备什么呢?不知道妈妈还会不会包碱水粽子,我喜欢吃纯味的,不要加糖,我可以吃好多,当然,加白糖吃更美味,就是吃多了会甜腻,所以还是吃纯味的,淡淡的香,越吃越想吃。
唉,想起来,我已经快十个年头没在家里过节了,碱水粽子也好久没见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