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时我听了网络播放小说《西游记》,感觉前半部小说精华些,后半部有堆砌道理的说教之感。
2017年曾经读过小说《西游记》,因为家里分房装修,耽搁了,使得小说大概看了半年,不连贯阅读,大大的影响读书效果。这次听小度音箱播放小说《西游记》,提高了效率,既省视力,又很悦耳。
西游记小说里的知识面很广,比如阴曹地府,玉皇大帝的天宫,西方极乐世界等等,其实用这些演绎的是人间的人情世故的复杂性。西游中,这一山一山的妖怪,好似一城一乡的人间事,大多妖怪都“上边有人”,所以它们肆无忌惮的干坏事。唐三藏一行人为民除害,正法坏人坏事。人间一旦坏人成精,就要出现唐三藏一行人,使历史的车轮向前啊!
西游记是一本道教、佛教、儒家融合一起的书,手法浪漫,语言质朴,诙谐。具有章回小说特点,宣扬侠义,道义,善恶果报思想,侠肝义胆,忠孝两全的伦理。
三十一回,黄袍怪把唐僧变成老虎,大圣在师傅伤他心的情况下,从花果山来解救了唐僧,在这一回表现了孙悟空具有儒家思想,忠义为本。
唐僧是十世修来的好人——金蝉子,给父母报了仇,给唐王取了经,忠孝两全。
师徒四人千辛万苦,终于取了经,都得到了好报,在极乐世界有了地位。
孙悟空,是个混作个猴,跟唐三藏师傅后,常摆大道理,小说越往后,悟空变的越懂事。用师徒对话形式,说多了大道理,削弱小说的文学价值。
如来一手遮天,但还是得和玉帝相处好,像极了人间大碗们,互捧互利呀。至于唐僧肉,到底是什么?官位,工程项目,美女……悟空的菩提老祖师傅,教了悟空那么大本领,还不准悟空提起他,这个人物神秘。
孙行者在后部书中,自己的本领能力变成了“我上边有人”,到处请人来降妖捉怪。取经这件大事件,得到各界人士的支持,孙行者从一个具有反抗性的顽猴,变成了能融入上层社会人物。西游记听来听去,也是宣传封建礼教,孙悟空,也是个投降派,完美的被诏安了。我觉得悟空的菩提老祖师傅最具有反叛精神,他只不过不露声色。
感觉四僧众随着一回一回的听下来,他们四位的感情越来越加深,一同做一件大事情,团结很重要。
“《西游记》里诗词大致可分为四类:写景诗词、描人诗词、叙战诗词和传佛诗词。能够带给我们很多知识。这又是它的另一种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