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风:请问您心目中的诗歌语言有一个界限吗?或者说您认为怎样的语言才能是诗歌的语言而不至于偏离太远?
子在川上曰:诗歌是没有界限的,至于诗歌的语言,也只是诗歌的一个表现形式,也应当是没有界限的。只是用怎样的语言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才是最合适的,这点需要我们来斟酌。
疾风: 在我看来,诗歌是生命的呼吸。能问问诗歌在多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您的生活?
子在川上曰:我是14岁开始写诗的,一直写到了22岁。成家后为生活奔波。到了28岁后,我又才开始写诗。对于我来说,诗歌不是生活的唯一,她只是我解压和释放自己的工具而已,就如酒,就如我坐在窗边,端着一杯茶,看窗外的美女一样自然。
颐歌:子在川上曰,刚才见你说的“生活比诗歌更重要。”有感触,能详细点解释吗?我觉着我是想到这的,但是并不能那么贴切的认识生活。
子在川上曰: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认为我们首先是生存,生活,然后才是诗歌。诗歌只是我们的一种悟,一种思,一种对阅历和过程的体验。缺少了生活做底蕴,那么诗歌就不成立,只能是无病呻吟。
枫晓:枫晓有个问题想问,如何才能知道自己写的诗是好诗?
子在川上曰:呵呵,其实,真正认真写了的诗歌都是好诗,最起码你感动了自己。至于别人认为是或者不是好诗,那是别人欣赏立场和欣赏水平的问题,与你的诗歌的好坏无关。
颐歌:对,这话便让我很感动了,真的是把诗歌作为挚友相待,不需别人评头论足。诗歌有灵魂,一切文学形式都是有其灵性的,这也就是人的魂灵,算是稍微理解了你前面那段烈性的观点。
颐歌:生活是一切文学形式的底子,面对生活感悟形式的升华最需要的是什么?心?
子在川上曰:是,一颗自然的心。自然最重要。但是现在这个社会都在堕落,我们也随着这个社会在一起堕落。所以,自然的心就显得更重要了。现在台湾流行安详禅,“活在当下”,“践行中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随时随地,保持一颗自然的心。 在这个商品社会里,包括我们自己的身体,一切都是商品了。也唯有我们的那一颗自然心。
颐歌:自然之心,说到禅,可推荐大家看看《故道白云》,还不错的,我想对于我们体悟自己的心是有帮助。
菱子:“生活比诗歌重要”,非常赞同,诗歌脱离了生活,也就失去了诗的主心骨,空洞直白的文字,串接的再美妙,都显无力,失去它的功能,文字是表达情感,涂描现状,揭示现象的工具,而这些又都来源于生活。是这样吗?
子在川上曰: 是的,发自内心的文字才是真正我们喜欢的文字,否则,只是政治用语或者广告词。
疾风:请问诗歌的审美有一个相对标准吗?哪怕是语言学层面的?
子在川上曰:其实,关于诗歌的审美,是很难界定的。就我个人来说,自然的生活,自然的文字,就是自然的诗歌,不管诗歌揭示的是美还是丑,都是美丽的诗歌。
窗外:我翻看了半天,才找到。离我最近的回帖是您的“随时随地,保持一颗自然的心”。这个观点我赞同。诗歌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我想请问一下:您在写诗过程中,最深的体会是什么?并且给您的人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您是怎么看待当今诗坛发展的?
子在川上曰:其实,现在写诗的人多,读诗的人少。真正写了一首好诗,心情是愉悦的,也是疲惫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痴迷诗歌的原因。我不准备用诗歌来改变自己,我也没准备改变自己的诗歌。一切自然。至于当今的诗坛,世俗的人太多,功利的人太多。几个真正的诗人有的自杀,有的成了精神病,剩下的几个要么出国,要么改行做生意了,就连白连春都得艾滋病了。90年初风靡一时的的非非主义诗派的代表人物老酒葫芦吴非,也改行,说坚决不写诗了。
窗外:您对诗歌这么悲观吗?
子在川上曰:不是悲观。这是一个势利,功利,快餐,堕落,浮躁的社会。只有看到堕落,我们才会警醒,才会写出真正的诗歌。
月卿离:我是女生。爱美的女生。老师好。我喜欢看诗。不会写。 老师写诗是看身边的人事即兴而写。还是脑海里有源源不断的灵感呢?
子在川上曰:不要太客气了。没有规定什么样的文字叫诗歌,什么样的文字不叫诗歌。 美女和酒搅拌在一起就是诗歌。你是美女,所以只需要跳进一杯酒里,你就是诗歌了。至于我,一般是想写了,就写。没有刻意地去写。有时候20多天不写一首诗,有时候一天写好多首。
疾风:“自然”是您回答问题用的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您受到道家的思想影响深吗?另外,您喜欢那些诗人,受到那些哲学家或者宗教的影响较大?谢谢。
子在川上曰:我喜欢佛和道。其实,小说家我只喜欢王小波。至于诗人,我只喜欢尼采。尽管他是个哲学家。
颐歌:是不是对生活的太深入,却无法把持自己的心了,这心也是不再自然的吗?
子在川上曰: 不会,自然是一种心态,与生活无关。以自然的心态,可以面对所有的生活,包括苦难。
菱子:写诗还真的不能成为刻意,不然真的会崩渍,就是随意,随性而为,自然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不要沉迷诗歌,不然也是会成为一种痛苦的。
子在川上曰: 对,这几年自杀的诗人太多了。前几个月,东莞还自杀了一个诗人吾同树,就是太沉迷了,分不清诗歌与现实生活了。其实,我还是那句话:生活远比诗歌更重要。
疾风: 怎么看待中国诗歌的传统和现代诗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断裂吗?谢谢您的热心交流。
子在川上曰:其实,很多几千年前的传统诗里面就有很现代的诗歌,无论是手法还是修辞。《诗经》里面就有很多。李商隐的《巴山夜雨》也很现代,我曾经就用一首现代诗来解读过。真正的诗歌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 窗外:其实,当今文化是正在兴起的时期,由于网络的发达,写诗歌和各种题材的作者如雨后春笋般,在网络文学浩瀚的海洋里泛舟。警醒是让我们更清楚,前面道路的方向。您能这么努力与执着,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想请教一下,您今后是不是还会写下去,或者是顺其自然呢?感谢您这么认真的态度。
子在川上曰:写诗,不是一种刻意的行动。想写,就继续写。不想写了,就不写了。我们首先,是生活,诗歌不是最重要的。
菱子:写诗还真的不能成为刻意,不然真的会崩渍,就是随意,随性而为,自然的东西永远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不要沉迷诗歌,不然也是会成为一种痛苦的。
清韵: 为什么说真正写了一首好诗,心情是愉悦的,也是疲惫的?
子在川上曰:前面说了,诗歌是一种激情。你越是用心来写一首诗,你的激情就推得越高。当激情的潮水退去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愉悦和疲惫。我在诗集《行走在历史中的鱼》里面写了一篇《诗歌随想》,我把她摘抄出来给大家:《诗歌是一种激情》
面对着一首诗歌,就如正抱着一个绝色的美人,那种对美的把握是实在的,可确定的。
放下一首诗歌的时候,则如从一场春梦中醒来,枕边的人早已消失,而痕迹犹在。所发生的一切如梦如幻。那种对美的把握,是神秘,迟疑,不可确定的。
在写诗的过程中,我们满脸泪水,酣畅淋漓,那是激情的高潮。
写完诗歌的那一刹那,充斥着我们身心的则是一种释放之后的快感,还有疲惫、喜悦、空虚和对美把握的无力。
我们检阅自己以前的诗歌的时候,就如看见一个多年未见的情人,激情犹在,但对美的体验却又截然不同了。
所以,一首好的诗歌,总是让我们一读再读,每次的感觉都是全新的,都充满着激情。
清韵:我觉得诗人都有一些共性,比如一个人静坐,背着包到处旅行,这是写诗的基点或者是心灵所向往寻找的自我吗?或者让心灵觉醒的地方?所以这般说来诗歌体现的是最真,真正的诗歌主要还是体现在真与美。诗人或曰豁达、或曰细腻,品茶、饮酒,这只是外在形式而已,在于个人却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这样说诗歌是生活的一种解读这句的确很赞同的。同样,想了解有了真的人生,怎样更深入的写好诗歌呢?
子在川上曰:其实,诗人是敏感的,对酒,对美女(还有帅哥),对时间,对冷热酸甜,对文字,对美好的一切。所以诗人只要还在呼吸,他都在感受,而他所感受的东西都是诗歌,关键是他有没有把心中所感受的诗歌真正形成文字。
清韵:你说写诗的人多,看诗的人少,这个很赞同。怎样将诗写得有可读性,是不是应该多看呢,有人说诗歌在于意象的构造,还有结构的支撑,那些是在初学者需要首要注意的问题尔后融入进去的吗?我就发现有时被一些结构弄得诗歌失去了当初的味道,这个怎么解决呀?
子在川上曰:其实,初写诗的人最好是多读诗,但是少让专家们批。埋头写上一段时间后,再自己回过头来读读自己写的诗,就会发现不少的问题。诗歌是一个悟的过程,不是这个专家,那个专家批评,指点一两下就可以突飞猛进了的。何况中国的专家多是砖家,只会飞板砖,并不是真的能写出什么好诗。只是想满足一下当导师的欲望,拉帮结派而已。中国诗坛的热闹就是这样整出来的,热闹了几千年,热闹到最后都成了政治诗歌和应酬诗歌了。
紫云草:姗姗来迟,错过精彩的访谈。不过翻帖子,也是一种享受。初看一遍,一改对子在川上曰的印象,还以为是个书生呢,原来是酒鬼,错了,是想仗剑走天涯,喝遍东西南北中的诗人。明日再细细品读,嘿嘿!
枫晓:大家好,今晚的访谈暂时到此结束,我们一起感谢“子在川上曰”老师的光迎。大家若还有疑问,可以在帖子后面跟帖,明日再由老师逐一回复,谢谢大家对诗歌的支持,对枫晓的支持,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