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泰山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特效] 【看历史】睢水红尘录

[复制链接]
161#
发表于 2022-12-11 18:37 | 只看该作者
第36-38集【7】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11:00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是《红楼梦》里贾迎春的判词。
1、子系中山狼:“子”,对男子表示尊称的通称。“系”,是。子系和而成“孙”隐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明代马中锡《中山狼传》:赵简子在中山打猎,一只狼将被杀死时遇到东郭先生救了它,危险过去后,它反而想吃掉东郭先生。所以,后来把忘恩负义的人叫做中山狼。这里,指孙绍祖。他家曾巴结过贾府,受过贾府的好处,后来家资饶富,孙在京袭了职,又于兵部侯却提升,便猖狂得意,胡作非为,反咬一口,虐待迎春。
2、花柳质:喻迎春娇弱,禁不起摧残。
3、一载:一年,指嫁到孙家的时间。黄粱梦,出于唐代沈既济传奇《枕中记》。故事述卢生睡在一个神奇的枕上,梦见自己荣华富贵一生,年过八十而死,但是,醒来时锅里的黄粱米饭还没有熟。这里用黄梁做“死亡”解,是说迎春悲剧结局到来之速。谶语梦曲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窥着那,侯门艳质如蒲柳;作践的,公府干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 一载荡悠悠。
162#
发表于 2022-12-11 18:40 | 只看该作者
第36-38集【7】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13:35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该句出自《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作者一直未见任何书载,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很可能是清代民间创作的结晶。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

扩展资料
《增广贤文》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

该书对人性的认识以儒家荀子“性恶论”思想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会人生。亲情被金钱污染,“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友情只是一句谎言,“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尊卑由金钱来决定,“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法律和正义为金钱所操纵,“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性被利益扭曲,“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直人”;世故导致人心叵测,“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言善恶难辨,“入山不怕伤人虎,只怕人情两面刀”。
163#
发表于 2022-12-11 18:44 | 只看该作者
第36-38集【7】
萨载 15:10


萨载(?—1786)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大臣。父萨哈岱,官至满洲副都统。萨载,翻译举人,授理藩院笔帖式。累迁江苏苏松太道,管苏州织造,授江南河道总督。寻卒,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诚恪,入祀贤良祠。
  
苏州织造
乾隆三十年,加道衔,复署苏州织造。三十四年,擢江苏布政使,仍兼织造。三十五年,署巡抚。巡抚永德请以华亭、宝山土塘改建条石,萨载言条石易倾圮。按察使吴坛请裁巡检弓兵,增州县捕役,萨载言不便,皆寝其议。三十六年,与总督高晋奏濬海州河道,又奏江苏社谷积至三十七万六千馀石,请察验,报闻。三十七年,真除江苏巡抚。上命察屯田,萨载奏江安粮道属江淮、兴武等六卫,苏州粮道属苏州、太仓等四卫,令清釐册报,循新例四年一编审;加给江淮、兴武二卫屯丁垦田,运丁快丁终岁挽输,请加给津贴;太仓、镇海二卫田不随船,私相售典,循旧例借项赎回;从之。三十九年,河溢外河厅老坝口,偕河道总督吴嗣爵董工事,未两旬工竟,议叙。

河道总督
四十一年,上东巡,觐行在,授江南河道总督。命与高晋察黄河海口淤沙。萨载先至,奏:“海口前在王家港,自雍正时接涌淤滩,长四十馀里;南岸为新淤尖、为尖头洋,北岸为二泓、三泓、四泓。二泓、四泓宽二十馀丈,潮至深二三丈;三泓宽四十馀丈,潮至深三四丈。河底有高低,河唇又渐远,淤积巳久,难以施工。”上谕曰:“此海口自然之势,难以人力胜之。”寻与高晋奏请以清口东、西坝移建平城台,於陶庄迤上别开引河。是夏,运河及骆马湖水涨,萨载督吏防护,上嘉其妥协。寻开陶庄引河,四十二年二月,工竟。上谕曰:“朕屡次南巡,临阅清、黄交汇处,虑其倒灌,思引向陶庄北流。历任河臣未有能任此者。昨岁萨载奏请施工,与朕意合。据奏工竟,自此黄河离清口较远,既免黄河倒灌之虞,并收清水刷沙之益,实为全河一大关键。视齐苏勒例,予骑都尉世职。”入觐,上命於拦黄坝迤上加筑坝为重门保障,并於旧有木龙三架迤上增设木龙。萨载回任,奏遵上指料理,上嘉之。冬,复奏:“新河河面首尾宽窄不同,请於北滩顺水势抽槽,酌留土格。俟来年水涨放溜冲刷,使河面首尾宽阔相若。”绘图以进,上览图中北岸有新淤,因虑北淤则溜必南趋,识以朱笔,命萨载疏治。
  四十三年,奏:“高家马头新淤已刷动宽深,彭家马头新淤前作柴枕土坝。兹於滩面抽槽,候水涨冲刷。”旋署两江总督。
  四十四年,奏拦黄坝外旧河露淤滩,请於滩面筑束水堤为新河保障。寻实授两江总督。先是,高晋奏中河口门淤阻,议移下游李家庄,上命萨载勘奏。萨载请将清口东、西坝移筑惠济祠前,上从之。四十五年,大学士阿桂奏:“陶庄引河首尾宽而中窄,河身虽已刷深,水势尚嫌束缚。伏秋汛涨,恐宣泄不及。”命偕萨载勘覆。寻奏请河宽六十馀丈处展十馀丈,河宽不及六十丈处展二十馀丈。又奏:“云梯关外二套以下河流现行之道,道远而水浅,请於四泓以下增设闸坝;二套上迤西马港河旧堤残缺,应行修复;并於旧无堤处补筑新堤,下接北潮河西堰。”上从之。夏,河溢郭家渡,命萨载与河道总督陈辉祖督护。是岁河水盛涨,初开毛城铺、苏家山、峰山头诸闸,次将清口东西坝全行拆展。萨载奏诸州县被水,睢宁、泗州为重,邳州、宿迁、灵壁、五河次之,抚恤宁贴。上谕曰:“实在无善策,祗可尽力抚恤,以期补过。”复命引河水入陶庄新河。寻奏丰、砀、铜、沛险工俱次第抢护,下游洪泽、高宝诸湖亦俱平定,俟水落堵筑。得旨:“览奏深慰。”先是,上临高堰阅洪泽湖砖石诸工,谕萨载石工卑者增高,砖工悉改用石。萨载奏请酌量缓急,分三年修筑。八月,丁父忧,命百日满后仍署两江总督。
  四十六年,奏请自李家庄至临河集北濬引河,上命速为之。六月,河溢魏家庄,水大至。萨载奏:“全河奔注,归入洪泽湖。清口展宽至八十丈,山盱五坝已开智、义二坝;而高堰诸地水势未消,盈堤推岸。未开三坝及车逻、昭关二坝,或坚守,或酌开,俟察勘后续奏。”上命坚守。寻续奏洪泽湖浪涌山盱五坝,所存仁、礼二坝,掣通过水,续开车逻、昭关二坝。上以各闸坝俱开,下河民田被淹,令察灾状速奏。八月魏家庄工竟。山东巡抚国泰奏运河积淤,水不能畅行,议於刘老涧坝旁开水口分泄,上命萨载往勘。萨载奏:“运河泄水宣畅,已开驼车头竹篓坝泄水入骆马湖,刘老涧九孔石闸亦过水。若议别开水口,不便使无水之区再受水患。”上韪其言。又奏:“微山湖东南两面水色澄清,沂河及骆马湖水不使涓滴入运,为运河腾空去路。永济桥孔亦无横坝拦截,水势畅消。”上称为有条理,命国泰听其指授,毋持己见。十二月,兼署安徽巡抚。
  四十七年,奏请濬泗州谢家沟,泄睢河及杨甿诸河水入洪泽湖;又承上命濬铜山潘家屯引河。四月,河南青龙冈漫口既堵复蛰,大溜下注。上命宽濬潘家屯、刘老涧诸河,泄水归海。萨载请开张家庄引河与潘家屯引河分流,使湖泄入黄又多一路。上谕曰:“筹泄水之路,为今日急务,宜妥为之。”加太子少保。江苏巡抚吴坛议开金坛漕河,自丹徒穿句容境分水脊达江宁。萨载奏:“分水脊即茅山之麓,地峻土坚,势不能开凿。请濬七里桥至巷口桥河道,与上、下河道宽深一律。”又请自镇江钱家港至江宁龙潭濬辟新河,及修濬金山对渡瓜洲城河,上嘉之。又奏请濬涟河,展骆马湖六塘河、盐河口门,均如议行。四十八年正月,服阕,实授两江总督。河南青龙冈工竟,萨载奏黄河归故道,入江南境流行迅速,得旨:“欣慰览之!”上命移建沛县城。萨载奏请移旧城西南戚山,并修夏镇文武官署,丰、沛二县漕仓。

去世
四十九年,江西巡抚郝硕坐婪贿得罪,责萨载未奏劾,下吏议,夺官,命留任,罚养廉三年。五十年,漕艘北行,以运中河浅阻,至天津误期。上责萨载开运中河不知建闸,水势一泄无馀;又清口东、西坝不能及早收束预为蓄水,致运道浅阻。降三品顶戴。五十一年,足疾,请解任。遣医往视,命复原品。寻卒,赠太子太保,赐祭葬,谥诚恪,祀贤良祠。
  子萨腾安,袭骑都尉,官至广西按察使;萨云安,官云南迤西道,坐事戍军台。
164#
发表于 2022-12-11 18:53 | 只看该作者
第36-38集【7】
五色令人目盲 17:40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摘自《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解释: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颜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纷繁嘈杂的音调,容易使人耳朵受到伤害;香馥芬芳、浓郁可口的食物,容易败坏人的口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容易使人行为不轨。

利令智昏
受私利驱使,以致头脑发昏,不顾一切。《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语曰:‘利令智昏。’”
详细解释
1. 【解释】: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2.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鄙谚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赵胜)负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唐代  无名氏
齐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见人操金,攫而夺之。吏搏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只见金耳。"
165#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8 01:02 | 只看该作者
166#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8 01:03 | 只看该作者
167#
发表于 2022-12-18 18:52 | 只看该作者
第39-40集【1】
世事如棋 03:48


解释:世界上的事都像棋一样,形容事情变化莫测。
《增广贤文》: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典故:尧将围棋教给了儿子丹朱,而把天下传给了舜,后人自问自答:为什么不把天下传给丹朱呢?那是因为世界上的事情不过是一盘棋而已。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横批:有容乃大

168#
发表于 2022-12-18 18:58 | 只看该作者
第39-40集【1】
苟利国家生死以 05:40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林则徐
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休信儿童轻薄语,嗤他赵老送灯台。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译文
我离家外出去远行,无论到哪里,都会敞开宽阔的胸怀。我们要乐观旷达,心里不要难受悲哀。
世上的大事、国家的大事,是很难从没有过错中成功的,就连高官达贵也不是天生得来。
回想广东那轰轰烈烈的禁烟抗英,我蔑视英国侵略者。从今以后,我将游历祖国大地,观察形势,数历山川。
不要理会那般人幸灾乐祸、冷嘲热讽,鄙弃那些“赵老送灯台”之类的混话。

我能力低微而肩负重任,早已感到精疲力尽。一再担当重任,以我衰老之躯,平庸之才,是定然不能支撑了。
如果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不顾生死。岂能因祸而逃避,见福就趋附呢?
我被流放伊犁,正是君恩高厚。我还是退隐不仕,当一名戍卒适宜。
我开着玩笑,同老妻谈起《东坡志林》所记宋真宗召对杨朴和苏东坡赴诏狱的故事,说你不妨吟诵一下“这回断送老头皮”那首诗来为我送行。
注释
立:成。
三岛:指英伦三岛,即英国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此句回顾抗英经历,足见英国无人。
九垓(gāi)。九州,天下,这句可能是用古神话中竖亥自东极步行至西极的故事(见《山海经·海外东经》),表示自己将风尘仆仆地走遍各地观察形势。
儿童:指幼稚无知的人,代指对林则徐被贬幸灾乐祸的人。
赵老送灯台:即上句的轻薄语。《归田录》:“俚谚云:‘赵老送灯台,一去更不来。’当时清廷中的投降派诅咒林则徐。说他被贬新疆是“赵老送灯台”,永无回来之日。
衰庸:意近“衰朽”,衰老而无能,这里是自谦之词。
以:用,去做。
谪居:因有罪被遣戍远方。
养拙:犹言藏拙,有守本分、不显露自己的意思。刚:正好。戍卒宜:做一名戍卒为适当。这句诗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
山妻:对自己妻子的谦称。故事:旧事,典故。
169#
发表于 2022-12-18 19:05 | 只看该作者
第39-40集【1】
茯苓饼 14:25


茯苓夹饼,又名茯苓饼,是北京的一种滋补性传统名点,此饼当推稻香村最佳。用高级淀粉烙制的外皮,其薄如纸,其白似雪,夹心则精选多种果仁,辅以桂花、蜂蜜、白糖和纯正云贵茯苓粉,甜香味美,入口即化,清爽适口。且价格低廉,可作为经常食用的保健食品。

北京已有多处生产茯苓夹饼。茯苓饼的名称是因为饼皮很像国药中的云茯苓片。故称 "茯苓饼" 。
170#
发表于 2022-12-18 19: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闲庭赏月 于 2022-12-23 18:32 编辑

第39-40集【2】
祥麟不祚 04:16


乾隆临终前写下了“祥麟不祚”,字还未写完,就一下倒地不起而盍然长逝。这位一生自称功高圆满、福德圆满、五福圆满的"十全老人"的皇帝,最终也没有逃过生死的宿命。
这副"祥麟不祚",意思是:祥麟(天福)不会滥施庇佑,不会乱赐于世间人。
古语说:"祥麟不作无缘嗣,威风偏临积善家",祥麟贵子(有出息的富贵之子)是不会无缘无故成为一个人的孩子的,因为这样威风八面的富贵是专门到那些(祖祖辈辈)坚持行善积德之家。

祥麟不会滥施庇佑,上天会按照你的付出给以勤奋的人们相应的酬劳。祥麟不祚:从语法上看,这里的祚是个动词。动词“祚”意思,有赐福、保佑、流传几种。所以,这句的意思是“祥麟不会滥施庇佑” 。
——————————————————————————————
重庆大足石窟里有一副对联:
祥麟不祚无缘嗣,威风偏临积善家。

“祥麟不祚”就是出自这里的,祥麟,是说瑞兽麒麟。妇女梦见麒麟,就会降生贵子。这副对联说:祥麟是不会做无缘的嗣子的,不会无缘无故到你家;威风也是专门到积善之家的。
乾隆临终前写下祥麟不祚是什么寓意
从语法上看,这里的祚是个动词。动词“祚”意思,有赐福、保佑、流传几种。所以,这句的意思是“祥麟不会滥施庇佑”。“祥麟不会滥施庇佑”,乾隆皇帝在临终前写着几个字。祚,这个古代很讲究,一般称为国祚,也就是国运。康熙喜欢在起居注写,自朕胤祚家国以来,一般来说,祚不是普通人用的。这里的意思是,没有普通人可以被泛滥的庇护和庇佑。
——————————————————————————————————————————————————
爱新觉罗·弘历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弘历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弘历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位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且重视水利建设,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的国库日渐充实。弘历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占领了新疆,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
弘历在位期间,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在位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并且闭关锁国政策也达到了最高,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文字狱之风比康熙、雍正时期更加严酷。
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5-31 10: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