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555|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随笔] 贤哉,延陵季子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独泊 于 2014-10-1 00:19 编辑

漏雨亭读史系列三
        
       延陵季子,源于季札的的哥哥们给他的封地。其实这样称呼,在古代还含有尊崇的意思。
        
       季札何许人也,乃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第四子。
  
       吴王寿梦是吴太伯的后世子孙。而吴太伯就是古公亶父的长子,周文王的伯父。当年古公亶父觉得他的幼子季历和孙子昌(季历之子,即周文王)很贤良,想打破传统,把王位依次传给季历和昌。吴太伯和他的弟弟仲雍知道其父的意图后,“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最终季历及其子昌都做了周王。而吴太伯和仲雍在南蛮之地自号勾吴。当地的人们为兄弟俩的义举感动,纷纷归附于他们。他们的后世子孙经过了十九世的传承,到了寿梦这一代才强大起来,遂称王。
  
       寿梦王共有四个儿子,按大小顺序分别是诸樊、馀祭、馀昧和季札。寿梦王在世时,和他的老祖宗古公亶父一样,觉得自己的幼子季札特别有能力,且十分贤良,想把王位直接传给他。季札的哥哥们也很理解父意,且支持季札继位。但季札和季历却不一样,并不想仿效季历撇开兄长们去当国王。
  
       寿梦王死后,哥哥们眼看一国没有大王了,非常着急,纷纷去劝说季札,叫他一定要继位,担当吴国的大王,可季札硬是不干。无奈之下,哥哥们三人相约:依据父命,兄弟们在世时,王位兄弟相传。认为这样一来,既可使季札到时候顺理成章当上大王,也可以实现其父王的心愿。
  
       真可谓用心良苦!
  
       这样过了大约三十年,大哥、二哥相继离世。到第三十四年的时候,三哥也快不行了,准备着把王位按既定方针传给老四。眼看王位非季札继承不可了,但季札还是死活不干。史迁谓之“季札让,逃去。”三哥馀昧无可奈何,只好下诏按照当时吴国大多数人的意见,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僚。季札仍然当他的逍遥贤士去了。
  
       历史真是会开玩笑!
  
       僚继承王位后,吴国国王人选问题似乎已解决。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当时有一个人对此就很不服气。他认为馀昧不应当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僚,要传的话,应当传给自己。这个人就是季札大哥诸樊之子光。光在当时过着虽然荣华但并不顺气开心的日子,总觉得按照传统做法,他应当坐上吴国国王的宝座。可现在寄人篱下,受人摆布,很是不爽。僚当上国王之后,他更是觉得不公平,甚至愤怒,仇恨。但他又没有实力改变现实。正当光苦恼不堪的时候,上帝似乎向他伸出了援手。
  
       当时的楚国有父子仨,即伍奢、伍尚、伍胥父子三人。他们的人生苦,难竟改变了不仅仅是吴国公子光的命运,还对当时的社会进程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说来也比较无聊或让人好笑。话说当时的楚平王委托太子建的少傅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找媳妇,那知竟找到了一位绝世美人。费无忌对太子本来就有陈见,不想把这么美的女人送给他,想以此作为厚礼,巴结讨好平王,即把这个他找来的绝世美人送给平王。开始,楚平王听了费无忌对美女的极度赞美后还不以为然,觉得不就是一个美人吗?我后宫里多着呢,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哪知叫来一见,顿觉这确实是一个大美人,当即心就动了,决意收下她充实后宫,并命费无忌再为太子另寻美女。费无忌心花怒放,高兴得几天都难以入眠。可这还没完,费无忌真是个大大的小人!他要将他所鄙视和怀恨的公子及公子倚重的人都置于死地而后快。
  
       首先,费无忌想办法在平王面前极尽馋言,把太子支配到城父守边去了。至此,费无忌还是不想放过太子,后来,他又在平王面前说“自无忌入秦女,太子怨,亦不能无望于王,王少自备焉。且太子居城父,擅兵,外交诸侯,且欲入矣。”平王听后,大吃一惊,立即召来太子太傅伍奢责问。伍奢就是太子倚重的人。伍奢知道这是费无忌搞的鬼,就对平王说“王奈何以小臣疏骨肉?”费无忌此时更是火上浇油,对平王说“今不制,后悔也”于是,平王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伍奢给关起来了,并且说,如果伍奢的两个儿子来看他,伍奢死罪可免。实际上,这又是费无忌出的杀人之计,他是想以伍奢为诱饵,借平王之刀,杀死伍奢父子三人,以解自己多年来对伍奢的嫉妒以致仇恨。因为费无忌与伍奢同作为公子建的老师,伍奢在公子的面前威信太高,太子对他的敬重太让少傅费无忌难受了。伍奢深知自己的政敌和儿子们的禀性。他知道费无忌想除掉他们全家,也知道大儿子伍尚一定会来看望自己,并且会和他一同受死。他也知道小儿子伍员一定不会来,他会寻找机会为自己报仇。伍奢还预测这次无耻的杀戮将招致“楚国危哉!”
  
       于是有了伍子胥过昭关惊险的历史故事,让后人无数次地在舞台上精彩地演绎,这件事不知道让多少人扼腕感叹,唏嘘不已!伍子胥连夜逃离楚国几经周折到了吴国,并很快就接触到了公子光。伍子胥第一次接触到光的时候,就觉得光有“他志”(即图谋刺杀僚并就王位),于是更频繁地与他接触,还为他求得勇士专诸,以备到时行刺僚之用。公子光对伍子胥更是以礼相待,十分客气。后伍子胥按照光的安排到乡下隐居去了,随时准备听从光的召唤,为光夺得王位出一臂之力。
  
       机会终于来了。吴王僚十三年春,吴国趁楚平王国丧之际,大举进犯楚国。“楚发兵绝吴兵后,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激动不已,大声说“此时不可失也。”并命令专诸立即刺杀王僚!于是就有了一次让后人反复传说的惊天动地的刺杀故事。这个故事也不知道让多少人感动和感慨过!最终,僚被杀,公子光当上了吴国的国王,是为阖庐。
  
       那么季札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在做什么呢?他是怎么看待自己的侄子们相互残杀争斗的呢?
  
       在当时惊涛骇浪的历史进程中,季札大概主要是做一些出使和观礼的工作:
  
       季札二哥(即馀祭)当王的第四年,他被派遣到鲁国访问。他请求听听周王室的音乐。从他对不同的音乐的深刻理解和精彩评论,可以看出季札确实是难得的知乐懂礼之人,难怪他的老父亲要把王位传给他!因为,那是一个以礼乐教化为主要统治手段的社会。那时的统治者对音乐的教化作用是多么重视啊!季札这样一位既对音乐有深刻理解,又重视音乐教化作用的人,不正是合符当时统治阶级要求的不二人选吗?可惜季札他不愿当国王!不过他并没有把自己置身世象之外,他只是在一个不同于王位的位子上,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已。因此即使今天看来,季札也是值得人们称之为贤能之人的!
  
       后来,季札还到了齐国、郑国、卫国、晋国等等。不论他到那里,他都能表现出独特的智慧与品格,都能表现出贤人的风范,都能得到人们的尊重。
  
       季札对于公子光的弑君篡位是怎么看待的呢?史迁记载,王僚被刺,光当上吴国国王后,“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从中至少可以看出,季子的为王条件是包括了江山社稷和民人的意志这两大因素的。即不论是谁当王,都要以江山社稷为重,以民人的意志为行事准则。如果是一个好的国王就应当做到这两点。因此,每个人也要拥护做到了上述两点的国王。
  
       从这段话里,我们还似乎可以看出,季札不仅平淡了仇恨;还表现了一种基本的人伦情怀——即使是在胜利者前面也表现了对被胜利者谋杀而死的人的基本同情与哀悼。事实上,季札对僚被杀悲痛不已,还到僚的墓上大哭过一场。
  
  关于季札,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季札第一次出使国外,去造访北方的徐国的君主。徐君十分喜欢季札身上所佩的剑,但是却说不出口来。季札心里也知道徐君喜欢自己的剑,但是他还要出使到别国,随身佩剑是使者的标志。所以季札没有把剑送给徐君。等他出使完后,再回到徐国,徐君已经死了。于是季札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他的随从说:“徐君已经死了,这是要送给谁呢?”季札说:“不是这样的,我当初心里已经想要把这剑送给他了,怎么能因为徐君死了而违背自己的诺言呢!”
  
   这是一个既有情,又有义,心怀信义,不违道德良心的人!
  
       史迁在评价季札时说“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而知清浊。”
  
       贤哉,延陵季子!
  
       据史载,延陵季子卒于公元前484年。
  
  
2013年7月28日写于荆襄


评分

参与人数 2草币 +130 收起 理由
梦漪 + 60 很给力!
独泊 + 7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4-9-30 15:01 | 只看该作者
问好云兄。。。又见精彩!
板凳
发表于 2014-9-30 15:29 | 只看该作者
和谐守礼、诚信谦让、淡泊名利,为有这样的贤德王子而称赞,学习了。
地板
发表于 2014-10-1 00:0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云兄共享历史精彩及感悟,泊敬茶。
4
发表于 2014-10-1 00:39 | 只看该作者
又来跟楼主学历史
5
发表于 2014-10-1 01:28 | 只看该作者
延陵季子贤明礼法、德才兼备、忠君爱民,是为真贤。不过,以泊看来,未免迂腐,虽然他对时政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禅让制的做法,就是以传贤为宗旨而国富民强。季札坚辞王位,视江山社稷、荣华富贵为粪土,的确是令人肃然起敬。但泊以为其因愚忠旧制而不把自己的才能用于国家而使民众受益,这就是迂腐。如果季札继了王位,不但四海升平,影响深远,也不会有后来的王位之争。阖庐就比季札强得多,若是不杀僚而夺取王位,吴国也不会更进一步的发展强盛。唐太宗杀兄弑弟后方有贞观之治,普天同乐。
6
发表于 2014-10-1 07:32 | 只看该作者
望云和独版的观点我都赞同。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坚守自己的节操是最重要的。但从历史的长远和国家的发展来说,不择手段也不算是残忍。
只是,人生在世上只浅短的一程,又有多少人能抛开个人的信仰和节操,唯独站在历史长河的风口浪尖上去处事呢。
感谢望云朋友分享。
7
发表于 2014-10-1 15:57 | 只看该作者
伤痕 发表于 2014-10-1 0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来跟楼主学历史

问好伤痕,楼主外出,泊代行礼仪,送花。
8
发表于 2014-10-1 15:58 | 只看该作者
梦漪 发表于 2014-9-30 15:2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和谐守礼、诚信谦让、淡泊名利,为有这样的贤德王子而称赞,学习了。

梦儿见解颇深,鼓掌。
9
发表于 2014-10-1 16:00 | 只看该作者
独泊 发表于 2014-10-1 15: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梦儿见解颇深,鼓掌。

师叔夸奖,是文章中讲出了这些深刻的道理,应该为作者称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6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