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9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说] 分 葬 礼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0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韩国栋原是马步芳的骑兵,在兰州战役中被俘后参加了革命,后成一名军垦战士,在副营长位置上光荣退了休,也算是一位保边疆,建设边疆的老军垦,老功臣.

他老伴林杏云是山东籍的女兵,进疆后分配到她哪个营,后来组织安排他两恋爱结婚,那是一种特殊时代的,特殊的恋爱,组织把他们二人安排到一个地窝子里谈恋爱,关上门送吃送喝,谈不成不让出来.关了三天三夜不恋爱也得恋爱了,不爱也得爱了,最后二人结了婚,就算恋爱大功搞成!

林杏云对韩国栋没一点恋意,一丝爱情,但在漫长的生活中,韩国栋对林杏云一直以小妹妹看待,多年的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终于换来了林杏云的感情,中国的传统就是先结婚后恋爱,他二人虽然最终也没恋出蜜,爱出火,但生活的风风雨雨却让二人产生了相依相伴的感情.

韩国栋身上流着甘肃汉子能吃苦耐劳的血液,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全部融入他的筋骨之中。


林杏云身上具有山东女人的那种豪气,那种任劳任怨,不计得失一心为事业,家庭奉献的传统美德,这二人结合也是天地姻缘之配,光凭二人的生育能力就可以略知二人身体素质和感情的深浅.二人生了五男三女,按韩国栋的计划不生一个班十二个决不罢休,正在二人雄心勃勃,生不罢休的时候,来了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韩国栋一下成了批斗对象,这一下他自命不保了,林杏云带着几个狗崽子,在饥寒交迫中维持生命,哪还有生育的体力精力.最后只好在第八个哪里停止了。

后来韩国栋在喝酒时还调侃,要不是这场史无前例的革命,一个班的任务我早完成了,少为国家生了四个栋梁之材,真是过意不去,愧对国家,愧对人民,酒友说:韩营长,你就别瞎吹了,都像你一样地球早被压塌了。

韩国栋对儿女教育是放养式,能吃饱养大就行,各凭各地本事去混吧,林杏云对儿女想严也严不起来,想教育没那个精力和能力,只是常讲,要做个好人,不干坏事。

林杏云到六十岁时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这多半因她生育过多,田间劳动过重,家庭操劳过度所致.他比她大十岁,身子骨还硬朗的很,一次还能喝个大半瓶高度白酒呢。

以前他最爱吹的是,我那匹菊花豹跑起来比风还快,我那把战刀吹毛利刃,寒光一闪人头落地,自从批斗他以后再也不提的战马和战刀了,而是转为吹能喝酒抡坎土鏝开荒一个人顶两个人的事迹。


韩国栋有八个子女,起的名字也很好,颇能反应出他革命生涯的轨迹,也能看出他对林杏云是真爱的。


他的大儿子名叫韩进疆,这是说他在兰州被解放过来后,改变了他的人生,跟王震将军进来新疆,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他大女儿名叫韩风雪,这是纪念进疆途中凤餐露宿,抗风雪严寒,过戈壁大漠,翻山越岭的那段艰苦卓绝的经历。

他二儿子名叫韩开荒,这是纪念他转业为军垦战士后,开荒种粮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了。


他三儿子名叫韩东林,这是说山东来的姑娘林杏云嫁给了他,他才有了个温暖幸福的家。


他四儿子名叫韩大渠,这小子是全团开山炸石战酷暑,严寒,修北大渠时出生的,这个北大渠对全团意义十分重大,他那时是一位连长了,多次获奖,所以给四儿子起名韩大渠。


老六是女儿,名叫韩小杏,用了她妈名字中一个字,以表示他对妻子的情谊。


他的老七又是女儿,他就顺着杏字往下排,起名韩小云,看到了吧,这韩国栋对老婆多有情谊,七个孩子有三个孩子的名字,用了林,杏,云三个字。

老八是个儿子,出生的前两个月他被提为副营长,正是春风得意之时,特意为老八起名叫韩春风。


但是春风并没有刮多久,也没为他带来什么春风得意之事,而是来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革命,大风暴,从此他就受到了无休止的批斗,差一点要了命.恢复工作后过了几年安稳日子,退休后步入晚年,本想过一下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可八个儿女竟没有一个人在身边,只有老两口孤独的相依为命,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睡的寂寞生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这个家就八月十五,春节这两个节日热闹几天,可也是最累,最辛苦的几天,最累最辛苦的自然是林杏云。


因为这两个节日八个儿女必一同回家,大人小孩近三十口子人,要吃、要喝、要玩、小辈们你还得给钱,少了他们还不乐意,多了又拿不起,真是为难,但这毕竟是天伦之乐,喜庆之日,不能叫不识时事已早学会认钱的孙子们失望,节日一过老两口剩菜剩饭能吃十天半月,打扫卫生也得三天五日,节日过后又恢复了冷清。


韩国栋无奈的骂道:这是干什么呀,和打仗一样,拼死拼活折腾了几天,最后落得个打扫战场,一点战利品都没有。

      林杏云却说:儿孙满堂不是天伦之乐吗?韩家人气这么旺高兴还来不及呢,还计较这么点小事,还老革命呢?
他就气急败坏的说:我们养了八个子女,一个个都远走高飞了,身边一个也留不住,一旦病倒了咋办?这跟有儿没儿有啥区别,最后还是咱两个老家伙过日子!
   哈哈你还叫我生一个班呢,生一个排最后也是一样,能指望上一个也就万幸了,咱这八个是一个也指望不上了。


   老两口在家虽这么说,出了门韩国栋还是趾高气扬的,到处吹他的儿女多么有本事,多么孝顺。

父母对儿女的心都是相同的,儿女对父母的心可就难说了,韩国栋的八个儿女混的各不一样,虽然收入高低不同,但都有饭吃、有衣穿,唯一相同的是都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块生活,这也并非他们不孝,而是各有各的难处,各有各的理由。

大儿子韩进疆学工民建设专科毕业后,分配到建工师工作,经多年努力现在成了工程师,而且是一个分公司的副经理,整天忙的屁股眼打闪,他妻子是小学教师,又带着两个孩子,而他长年在外,这个家全靠她支持,这两口子哪有时间问老人的事。


大女儿韩风雪本来护士当地好好的,下海风潮一来想下海捞条大鱼,就辞职不干了,跑到县城开了个医疗器械点,还问爸妈借了十万块钱,嘴里说借的,实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两口子忙的团团转,哪有时间和心思管爸妈。

三儿子韩开荒开个大货车跑长途,十天半月回不了一趟家,他老婆还种着团里分的几亩地,生活困难艰辛自不必说,而心里一直对公婆处事不公有意见,那还回去照顾老两口,住的虽近心渐渐远了。


四儿子韩东林大学毕业后留西安母校当了名教师,小两口住一个不到五十平米的房子,接爸妈去没条件,想照顾是鞭长莫及。

五儿子韩大渠是林场当技术员,后来虽当上了林场副场长,但两口子常年在深山老林里,咋能照顾爸妈。


六女儿韩小杏带着下岗的老公南下广东,闯荡江湖去了,在哪里开了家美容美发浴足店,老两口对这个营生及不满意,但老六干得风生火起十分快意,哪有时间问爸妈的事。

七女儿韩小云是位公安干警,住的不是太远又把儿子送来叫爸妈看,老两口虽然累些,但心里高兴快乐,自然对小云照顾支持多些。


八儿子韩春风名字起的有诗情画意又靓丽,不知是怀他的时候生活不好或是劳动强度过大,还是大气候政治风雨造成林杏云心理压力,反正跟他几个哥哥相比,是又黑、又瘦、又矮,更叫韩国栋气不顺的是这孩子脑子似乎缺根弦,干什么、学什么脑子都不集中.一年级上了两年才会写自己的名字,他学习干事不行,但打架却十分在行,有调侃韩国栋的人说:你这个儿子缺一把火,再回回炉就好了。
  屁话,要能回炉我早回了,还需要你们这些不吃粮食的说,韩国栋总是这么回一句.
  但两口子对这个小儿子特别偏爱,特别照顾,特别倾注心血.但韩春风的四川媳妇并不领情,她的理由是前面七个你们都安排的那么好,就这个小儿子啥工作都没有,分了几亩地还不会种,俺这一家子以后吃什么?总不能老靠你们老两口吧?现在靠你们支持帮助,以后你们死了呢?我瞎了眼嫁给他,倒了八辈子霉!

  幸好她哥、她姐在塔城,就出主意叫她把土地包出去了,出来到塔城做生意,韩春风自然一切听老婆的,临走时韩国栋给了两万元租房开业费,这下她的怨气更大了,在韩春风跟前骂道;还口口声声疼你呢,给你姐十万,只给你两万,只有我这个笨蛋听了别人的话,嫁给了你这个傻瓜,等着我孝敬他们吧。


八儿女的状况就是这样,唯一能够照顾老两口的就是老七韩小云了,可她的儿子长大了到师部上了初中,她活动着调到了师部公安处,她叫爸妈搬下来住,韩国栋一百个不同意,他说:这一片土地是我开出来的,这里的水是我引过来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的汗水浇出来的,我的生命就在这里。


这样老两口只好形影孤单的生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林杏云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先是老年哮喘加上气管炎,这个病没好胃又开始疼了起来,久而久之她变成了团部医院的常客,老住院户,不知是医术水平问题还是没诊断清楚,药吃了不少,针打了无数,吊针三天两头的吊,可病情不但不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迹象,林吉云坚持了五年,终于有一天送进了师部医院,三天全面检查后诊断结果出来了,肺癌晚期、有扩散到胃部的迹象,这一下韩国栋的精神支柱彻底垮了。

韩小云先是请了假照顾妈妈,他叫爸到家里住他坚决不去,理由是住楼不习惯,实则是她跟这个女婿合不来,无共同语言.那小子满嘴尽喷对社会不满,对共产党不满的屁话.他在医院附近的一个小旅馆开间房住下,说是看你妈去方便.韩小云可就忙开了,跟哥哥姐姐们打电话,叫他们都看看妈,前六个电话都很顺利,给弟弟韩春风打时却生了一肚子气,电话是韩春风接到,他一听是妈住院了叫他去伺候,这小子也不会说话,说了句:“住院就住呗,我又不是大夫,去了也不会看病。”
  这一下韩小云火了:咱妈是癌症,要开刀做手术,你不来吗?
  俺俩商量一下看咋去,店怎么办?”说完就把电话挂了.
   这下把韩小云气的七窍生烟,头顶冒火,叫他老婆管的不通人性了,连妈都不认了,骂完又打起了电话,这次接电话的是韩春风的老婆,她倒是很客气,也很会说话:“姐你别生气,你弟弟不长脑子,不会说话,你不知道吗?我们收拾一下下午就去。”韩小云一听不好再发火了.
  放下电话韩春风的老婆就变了个腔调,这么多人还缺咱俩个,咱能和他们比吗?咱没工作没工资,一天不干都没饭吃,该怎么开刀就开呗,咱俩去了能起啥作用?该好就好了,该死咱也拦不住.韩春风听她骂惯了,反正她说啥都是对的,自己怎么做她都看不顺眼,不管说什么,都听着不对,久而久之就一点主见都没有了,一切听老婆的。


兄弟姐妹都到齐了,韩国栋的这一次全家大聚会,他再也高兴不起来了,这分明是给他们的妈来做最后的告别!主治医生向他们讲了病情,说是肺癌晚期,开刀的成功率最多也就是百分之三十左右,还不能完全排除向胃部扩散的可能,最坏的可能就是从手术台上下不来,你们要有思想准备,这一刀开不开你们子女商量着决定。


   大家一听炸开了锅,,七嘴八舌吵成一片,有主张开刀的、有主张不开刀、也有主张转院到北京或上海去,只有韩春风一言不发,他老婆最后表示一切由爸爸做主,这句话太聪明了.吵吵了一晚上没统一意见,最后就看着爸爸怎么说了,韩国栋闷了这么长时间始终一言不发,现在是他表态的时候了,可他站起来说了句,我跟你妈商量一下再说。


这一夜韩国栋一直坐在林杏云床前,双手握着老伴的手,眼泪无声的流着,他一句话都没说,但林杏云知道他想说什么,韩国栋双手握住林杏云的手,好像又回到强迫她谈爱的时候,到了下半夜才把要开刀的事告诉她 但没有说是癌症,而是说发炎长了个脓包,林杏云说:老了老了还挨这一刀干啥,能治就治不能治回家等死就是了.
  你这不是大病,医生说是小手术,开一刀就会好的,韩国栋只好违心的骗她,林杏云还是坚持不开刀,她身体太虚弱了,不久韩国栋觉得他手中的那双小手渐渐柔软无力的向外滑脱,这时她睡着了。

这时大儿子进来叫爸爸回去休息,他却说:“我陪你妈一夜吧,这可能是最后的一夜了’.他就这样子在病床边一直坐到天亮。

第二天主治医生来征求意见,韩国栋毫不迟疑的签了字.主治医生说:“老人年纪大了,身体又虚弱,今天再做一次全面检查,如果可以开刀就定在后天上午动手术”。
  当天下午韩春风的老婆悄悄对他讲,今天晚上不摊咱值班,咱回去一趟,把店里的东西处理一下再来,韩春风想了一会说:这话我不敢讲,不就是西瓜、甜瓜、一些菜吗?值不了几个钱,坏就坏了吧,
  媳妇很生气,你说的轻巧,那不是钱吗?这么多天开不了门少收入多少呀,你不敢说不敢回,今天晚饭后我回去,明天早上赶回来,不要跟他们讲,韩春风心里不快但不敢言语.这个小媳妇真是能干,晚饭后搭线路车就跑了回去,师部驻地距塔城也就五十多公里,到了塔城就给她姐姐、哥哥、弟弟打电话,三家人把东西一分三份,后顾之忧彻底解决了,她还在姊妹面前发牢骚,十几个人都陪哪里有啥用,还不知要守多少天呢?他哥批评她千万不能说这种话,明天早早的回去,果然她第二天早饭前赶了回去,和大家一块吃了早饭,只有韩春风知道这事。


第三天上午林杏云进了手术室 ,儿女们都守在走廊中静等着手术后的好消息,一个半小时手术室的门开了,护士立即把林杏云推进了特护室,主治医生出来叫韩国栋到他的办公室,大家知道这是准备向家属介绍手术情况,都进去是不可能的,最后是大儿子个大女儿跟着进去。

主治医生喝了几口水以让心情平静,也是在尽力搜寻最恰当的语言,以期家属能平静的理解接受。最后他才平和慢声细语的说:“老太太的病已不能动手术了,打开一看整个肺部都癌变了巳无处下刀,病已扩散到了胃部。现在只有保守治疗,维持生命了!”


儿子女儿一听立即放声大哭,主治医生马上制止了他们,“你们千万不能哭,你们一哭立即引起你们弟弟妹妹和其他亲友大哭,这一哭传到老太太那里,她还能坚持住吗?你们必须忍住。”


韩国栋强忍悲伤,“都当没事一样,对谁都说开刀非常成功”他起身没站起来大儿子急忙向前去扶。他好不容易站稳后才又说:谢谢大夫,俗话说能治病治不了命!你也告诉手术的同志保密!说完抹了一下泪水挺直腰板走了出去,门外几个儿女,来探视的亲友们一下字涌了过来,还没等他们开口问,他就似乎很高兴的大声说:大夫说了,手术非常成功,大伙放心吧!
  大儿子和大女儿跟在他身后也装着一脸平静,可心中的痛苦只有默默忍受,手术成功不知情者都皆大欢喜,林杏云听了也精神为之一震,觉得自己的病真的会好起来!


晚上韩国栋开始安排事情,你们都听好了,你妈刚开刀一刻也不能离人,拉扯大你们也不容易,我把大家排一排,三班倒轮流值班,谁家里还有事回去安排一下,决不准空班。
  
这是老伴最后的日子,儿女们不尽孝谁尽孝?你家里有再大的事也没这事大,现在你不守护以后想守也没机会了.


韩国栋在儿女面前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心中再不乐意但还是要服从的。

半个月后几个儿女开始怀疑手术是否真的成功,为何手术成功了病情不但丝毫不见好转,而且还在加重,疼痛越来越厉害,疼痛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呢?


韩国栋看着孩子们怀疑的目光,却对他们说:你妈这么大年纪,开一刀是闹着玩的吗?总得有个恢复期吧,别瞎议论,手术成功就是成功,他说这些话是给林杏云听的,叫她知道手术成功病会好的,以增强她抗争病魔的意志,能多活一天是一天,他和大儿子、大女儿心里最清楚,好已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了,他有时想,这样活着受疼痛的折磨,倒不如死了好,她自己不受罪,她疼在身上,可他疼在心里,儿女们也在陪着受罪,可老伴生命没到尽头,你能怎么办?这么好个人,最后竟受这般疼痛难忍的罪,老天爷真是不公呀,我要是能替她死也愿意呀。

三个月后林杏云已快油尽灯枯火熄了,韩国栋这才不得不告诉其他儿女们实情,他们除了悲伤的痛哭外,只有无奈的等待死神的来临,最后把母亲的遗体运回家。

评分

参与人数 2草币 +130 收起 理由
轻轻、 + 60
月光紫竹 + 70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5-1-16 11:04 | 只看该作者
静电同学的沙发,小雨奉上
板凳
发表于 2015-1-16 15:07 | 只看该作者
小说有极强的时代特征,细细读来如同一部活脱脱的连续剧。
将林杏云与韩国栋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最感动的是晚年的描写。
再强悍的戎马一生,那都是年轻不知道付出是辛苦,晚年的幸福才是人生的圆满。
地板
发表于 2015-1-16 15:08 | 只看该作者
韩国栋身上聚集了那个时代的最好影子。
4
发表于 2015-1-16 20:15 | 只看该作者
先给静电撒米米,写作辛苦
5
发表于 2015-1-16 20:2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山东的女子
一个甘肃的汉子
那个年代的结合没有本没有啥稀奇的
养育8个孩子五男三女
就足够让人眼睛大睁了
之后的命运也是很多人人生的写照吧
为儿女的辛劳让读者不自觉想起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
最后围绕老人生病的描述
有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已经遇到或者即将遇到的呢
生老病死
婚丧嫁娶
人生的所有大事
都在贼垂死平淡的讲述中
变成了活生生的活话剧
6
发表于 2015-1-17 03:31 | 只看该作者
家家都有难唱曲,可惜了老太太一辈子辛苦老来不幸。
7
发表于 2015-1-17 03:33 | 只看该作者
小说写的翔实细腻,普通的生活平常的语言,但很感人。
8
发表于 2015-1-17 09:34 | 只看该作者
特殊年代的家庭,生活艰难的写照。虽有众多儿女,却无一陪伴在膝。善良辛勤的女人,痛苦凄凉的晚年。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23:37 | 只看该作者
谢诸位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19 20:1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