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九年南山煤矿与地区煤矿合并了,为南山煤矿献出青春和汗水的一批女工,全部辞退了,理由很简单:女工不适宜井下工作,地面无法安排。这些曾经满怀美好希望、热情似火的姑娘们,只能悲怆的洒泪而去。而留下的男工们,也只好无奈的含泪与她们依依惜别! 合并就要整编,整编就要全部打乱原来工作、生活、朋友秩序!几个采煤队,基建队,副业队把人一分,一个单位分了十个八个。职工食堂一撤,职工宿舍已收作家属房重新分配。这些人一下成了失去大队的孤雁!那种孤独失落无助的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所以就有些人宁愿回公社务农,也不愿在此忍受孤独,最后没走的人总共剩下50多人。干部基本都回了塔城县,王书记留下被任命为地区煤矿的副矿长。煤矿合并从保护资源统一开发长远发展上讲无疑是正确的决策!但南山煤矿这一帮子年轻人,为煤炭事业做出的贡献,创造的精神与许多荣誉,一下子都烟消云散了,特别是这一批人的命运,让与他们同甘共苦的领导者们,既心存惋惜,又深感无奈! 王书记自然知道,他不是在煤矿久留之人,仅仅是为了合并后的稳定,上级让他留下做南山煤矿留下人的工作而已! 但他的心是与这帮子年轻人紧紧连在一起的!他想在他离开煤矿以前,能为这些年轻人安排一个稳定的工作,使他们的生活在以后有个长远的着落,这样他的心就会安定了!解决这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向上级要招工指标,农转非落户指标! 想法是极好的,可办起来又是极难的! 幸亏他文革前在地区行署工作过,而且一些老领导恢复了工作,一些同事们又重新掌握了一个部门,更主要是他以前人缘极好。凭借这些有利条件,煤矿党委研究通过他的提议,他开始了艰难争取招工指标的跋涉之路! 招工指标就是一生的铁饭碗,也是转为城镇户口,跳出农村最简捷的路。招了工你就彻底改变了身份,儿女后代也跟着一同改变了身份!正因为指标太重要,所以很不好要。 幸亏王书记不懈的努力,好话不知说了几大车,上下不知跑了多少路,总算给批了40个指标,可到了矿上,一把手非要卡下5个指标。王书记本来就觉得十分为难,50多个人给40个指标咋分配?又卡下5个指标,这就明摆着有近20个人招不上工,这20个人今后的前途在哪里呀?让这个老领导心绪茫然不知咋办? 这些人都是跟着他从南山到铁厂沟来的,都是经过几次轮换,多年培养出来的井下骨干,都应该被招工,可只有35个指标,就必定有人要回公社。他不能再看到那分别伤心场面,在忧心难熬的日子里他病倒了,半个身子竟瘫了起来,只好去住院治疗。临上车时大家都去送他,可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不是不能说话,而是不知道用什么话去安慰这些老部下,他深知大气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矿上其他人对南山煤矿这些人是没有什么感情可言的,非但没感情,还有些干部说:“合过来没干几天,咋给他们解决招工指标?” 劳资科长常三歪带两个人,将这50多个人召集起来,先讲了一通政策,又讲了一通矿领导的关怀,又提到全国的大好形势,最后才宣布给了35个招工指标。完了将印好的招工条件,办法,评选步骤发给了大家,要大家上午先学,先考虑,下午再进行正式评选! 临走那常三歪又提出几个办法,一是面对面提名,或自己推荐自己,大家举手表决;二是背靠背,一个人写35个人名,得票最多的35个人算是通过;三是自报公议,互相对比条件,优胜者算通过。大家还有啥办法都说出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招最好的! 常三歪几个人走后,室内竟一片沉静,有的在看手里的东西,不识字的东张西望,谁都不愿意先开口,谁也不知道这时候说什么好,从哪里说! 但一个共同的心理是: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要争取拿上指标!接着是暗暗对照自己够哪些条件,怎么和别人比。 栗兆乙不识字,别人不念他就不能全明白,常三歪虽念了一遍,但没记住个所以然,愣愣的东张西望,想从别人口里听到些东西。 负责召集会议的王汝昌说:“大家回去吃饭吧,下午按时来。” 大家怀着不同的复杂心态,无声的慢慢散去。 下午的会依然冷场,谁也不愿先开口。常三歪引导道:“既然是你们大家的事,你们都不发言咋办?如果都认为上午的三个办法不好,那就抓纸蛋吧。35个写上招字,其他的空白,谁抓上招字就招工,抓上空白的回去或继续干临时工,等下次招工再说也行。你们看怎么样?” 还是一片沉默! 让所有人惊愕的是,栗兆乙竟第一个开了口,而且一反常态,说出一套重情重义,又不失常理的话。 他说:“常科长,最好的办法是再向上级要指标回来,把我们都招工!” 常三歪愣了一下,心想这个憨老黑放什么炮,就说:“这35个指标,还是凭王矿长的老面子要来的,再要,谁有这本事?” 栗兆乙又说:“你那些办法都是歪点子,让我们这些人窝里斗,伤兄弟多年的友谊。从南山到铁厂沟一块干了十几年,谁比谁出的力少?谁比谁又干的好哪里去?谁敢说他就比这些人干的都强?谁敢说?”这一问真的把所有的人都问住了。都是风风雨雨同甘共苦过来的人,平时偶尔有点小纠纷,也是过后就烟消云散,不记前嫌,仍是好兄弟,现在为争招工指标,能情断义绝吗? 在这种场合,真的没人敢出来自荐! “那你说怎么办?”常三歪没好气的问。 “咋办?啥事不都是领导说了算?我要能说了算就好啦!你们定给谁是谁,叫拿不上指标的人恨你们去,不能叫我们兄弟成仇!”这又是一段叫大家吃惊的话。他怎么一下变聪明了?还是谁一中午把他教会的! 大家面面相觑,内心的疚情全在脸上表露出来! 更让人意外的是李恒全,他的话,他的决定多年后一直令人津津乐道。他说:“我是个直人,不会转弯抹角,我们这些人都是生死哥们兄弟,但谁能像兆乙这样总是吃亏?有些人也是有时嘴上一套心里一套!大家说兆乙得罪过谁?占谁的便宜?都知道他有点憨,有些笨,我提议第一个招工指标给栗兆乙,你们有意见吗?”这一段话又让大家震沉默了! 过了一阵子见没人开口,他又说:“你们怎么争是你们的事。兆乙是南山煤县上第一个发荣誉证书的人,这一条谁能比?他笨,争不过你们,我可以和你们争吧?我不要这个指标,回我的东方红公社去,我们两个人总摊一个指标吧?栗兆乙一定要给个指标,你们说话呀!” 又过了良久,不知谁第一个喊出:“同意”!接着是掌声,这掌声一起,会议室就一片沸腾了起来,“同意给兆乙,同意给兆乙……”喊声掌声不绝! 常三歪深感意外,他绝没想到栗兆乙会一下子获得全票通过! 接着李恒全站起来宣布:“我现在正式退出!当农民也饿不死!!”李恒全还没走,王礼堂,马卫,严兴林等几个也站了起来,异口同声的说:“我也退出”!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所有的人觉得他们突然高大了起来! 栗兆乙从此成了煤矿一名正式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