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食] 黄金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9 06: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种肉是老年人的“黄金肉”!每周吃两次,保护脑细胞,

俗话说,无鱼不成席。除了有好的寓意外,鱼肉还是一种有益健康的肉类。

与我们平时所吃的红肉不同,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而鱼肉的脂肪含量却只有等量猪肉的一半。

此外,鱼肉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调节血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益。

所以说,鱼肉是中老年人的“黄金肉”!

此前,一项由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广州市第十二医院等机构联合进行的、长达11年多的随访研究发现:

相比于每周食用鱼类0~150克的人,每周食用鱼类200~300克的,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3%。

而这主要是因为,鱼类中含有多种心血管保护性营养,包括多不饱和脂肪酸(ω-3脂肪酸、α-亚麻酸),维生素D和硒等。

除了能保护心血管,降低死亡率,常吃鱼还有以下好处:
保护视力;
提升脑力;
降低痴呆的发生风险;
预防类风湿性关节炎;
促进儿童智力发育;
预防哮喘;
保护皮肤;
提高精子数量;
预防结肠癌。
春回大地,告别寒冬、潜伏在水中的鱼儿也纷纷外出觅食。此刻的鱼儿不仅肥嫩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高,是食用的最佳时机。
尤其是以下几种淡水鱼,不要错过哦~

1、草鱼:平肝祛风,暖胃温中

草鱼,性温味甘,入肝、胃经。其肉质嫩而不腻,可滋补开胃,对身体瘦弱、食欲不振者为滋养佳品。

2、鲤鱼:补脾健胃,利水消肿

鲤鱼性平味甘,入肺、肾经。
鲤鱼的蛋白质含量高、质佳,特别是谷氨酸、甘氨酸和组氨酸含量丰富。
鲤鱼的药用价值高,与冬瓜煮汤服食,可治肾炎水肿。

3、桂鱼:益气补血、健脾和胃
桂鱼也叫鳜鱼,性平味甘,入脾、胃经。

春季的桂鱼肉质细嫩,极易消化,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适宜儿童、年老体弱、脾胃不佳者食用。

4、泥鳅:补中益气,除湿退黄
泥鳅性平味甘,入肝、脾经。泥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其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质,可促进精子形成,成年男子食后可强身健体。

鱼虽然好吃,但也不能乱吃,我们很多人都容易陷入下面这3个吃鱼的误区

误区一:越多越好
鱼肉虽然有益健康,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大家,每天摄入40~75克的水产品,每周摄入摄入280~525克的鱼。

换算下来,每天摄入一手掌大小的鱼肉即可,生重大约是二两。

误区二:现杀现吃
很多人认为吃鱼就得现宰现吃才新鲜,其实不然。
吃鱼时,最好是鱼杀掉后泡1个小时,或者静置2~3个小时。

在这个过程中,刚杀的鱼中的寄生虫、细菌并没有死,如果处理不当会有风险。

但是经过一定时间后,表面的细菌和寄生虫就会死掉一些,相对来说就更安全,另外就是鱼的结缔组织也会松一点,吃起来鱼肉的口感更好。

误区三:重料去腥

很多人不喜欢鱼腥味,所以会下重料去烹饪。

但事实上,清蒸是做鱼的最佳烹饪方法。

因为,清蒸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鱼中的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油脂的摄入、做出鱼肉的鲜味儿。

做鱼不提倡油炸和油煎的方法,煎鱼的油经过高温加热后,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对心脏有害无益。

四种鱼别吃
1、未煮熟的鱼
吃了未经煮熟的鱼,可能会导致寄生虫感染。

除了要煮熟外,还要记得不要把未煮熟的鱼和其它食物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污染。

2、过度油炸的鱼
高温煎炸会使鱼肉的脂肪氧化,产生自由基、苯并芘等有害物质,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3、腌制的咸鱼
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能与腌制品中蛋白质分解产物胺类反应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是一种强致癌物,不利于健康。

4、含汞量高的鱼
一般来讲,大型且寿命比较长的鱼类,含汞量更高,如长寿鱼、旗鱼、大眼金枪鱼、马林鱼、大鲭鱼、马头鱼等,不建议经常食用。

小贴士:痛风患者可以吃鱼吗?

研究发现并非所有的鱼类都属于高嘌呤的食物,如淡水鱼类的鳜鱼属于低嘌呤的食物,痛风患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而其他的一些鱼类,如金枪鱼,鲑鱼等则属于中等嘌呤含量的食材,也可以适量少吃一点。

对于沙丁鱼,带鱼,白鲳鱼等高嘌呤含量的鱼类,要尽量少吃或不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089号|手机版|Archiver|忘忧草家园 ( 辽ICP备14007463号

GMT+8, 2024-6-3 05:2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