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打印本页]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2 12:51
标题: 出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4 00:26 编辑
出句:贪恋红尘忘今朝 【集句】
出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七言出句之上联格律:
1、平平仄仄平平仄;
2、仄仄平平平仄仄。
二、七言出句之下联格律:
1、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平仄仄仄平平。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2 12:54
墨明棋妙:凡夫俗子
作词/作曲:ediq
编曲:丢子
演唱/后期:zhucool
凡夫俗子亦当如此
酒狂人吵闹
贪嗔痴爱唱逍遥
我不放
管他几世浮屠 颠颠倒倒
终究不过一场说笑
孤舟停泊某月下人家
风打灯笼摇
哪桌讲着
江湖的传闻
酒客总当真
浮沉乱世本无根
但因酒剑随身而乐一生
情字嘛,说来难
也不敢坦诚
五更凋落半抹灯花
尘埃中烧掉
何谓悲欢大不了
那些刀光剑影撩起钱塘狂潮
我抓把三弦唱歌谣
残月垂来千古一城
酒足人吵闹
说谁痛饮唱逍遥
却不放
凡眼醉释浮屠 颠颠倒倒
贪婪红尘不忘今朝
作者: 余尘 时间: 2023-2-12 13:03
出句:贪恋红尘忘今朝 【集句】
古韵:平仄平平通平平
今音:平仄平平仄平平
这个句子作为对联,格律失替了。
因为出句“恋”为第二字,且是仄声。出句平仄只能如下:
平仄平平平仄仄 或者
平仄平平仄仄平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2 13:10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2 13:18 编辑
汗颜,老毛病重犯了,谢谢提醒。 我误以为读着顺口就可成出句了。
不知为何,我总要到网上去找注音,才敢确定自己发音准确和区分平仄,脑子确实有障碍了,都是酒闹的。
如果这个人不会普通话,能玩对联吗?
作者: 余尘 时间: 2023-2-12 13:30
http://www.zhgc.com/pz/pz.asp
平仄查询地址。输入词或者句子,点“提交”即可。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2 13:37
谢谢老师指路。
作者: 余尘 时间: 2023-2-12 22:23
出句:贪恋红尘千里浪【半梦】
对句:不甘寂寞一生愁【余尘】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4 00:35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4 01:32 编辑
@余尘 老师。 实话讲,年轻的时候,我就背过这个格律,有个小册子是王力老先生撰写的,可一直没记不住,你能解构一下这个对联格律吗? 赋予它一定内涵或意义,这样可以帮助记忆,为什么是其然,其所以然是什么?朦朦胧胧我感觉它和音乐有关,但乐理知识太少了,暂时无解。 谢谢!
比如 上联是仄起,下联是平收 ,似乎就有一定的内涵。
作者: 铿迭 时间: 2023-2-14 04:33
对句有坑。。。。不甘寂寞你该去找师太。。。而不是愁哇愁
作者: 山色空蒙 时间: 2023-2-14 07:50
谜语天天猜(36) 1、明日不见皇后(猜一字)玥 2、呤唔出口到国天下英雄(猜一字)霙 4、来人就笑(猜一字)竺 5、思出头(猜一字)崽 6、短尾猴(猜一字)由 7、西柏坡(猜一字)杜 8、长安人(猜一字)伥
作者: 余尘 时间: 2023-2-14 17:02
首先我不是老师,对联也是一知半解,半瓶子水。
用我朋友的一片讲稿来回答你:
楹联是一门可供诵读的语言艺术门类,不但要追求文美、意美,还要追求声韵之美。
一副合格的楹联,读起来应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这其中,便是楹联声律在起作用。
律者,规则也。楹联声律是我们进行楹联创作时必须遵循的“平仄”排布规则。
第一章 什么是平仄
什么是平仄呢?如果按照传统的楹联理论展开来阐述,恐怕需要好几页文字。许多初学者对声律望而却步,其实就是被林林总总、纷繁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吓退的。
而其实上,我们学习楹联声律,并不是为了研究楹联理论,而仅仅是想掌握其中最为有用的东西,以便用来进行日常的楹联创作。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把那些无用的概念和理论远远地抛在一边!
汉武联校一贯不变的教学宗旨是:把厚书越编越薄!决不长篇累牍地照办理论,而是把最为实用的东西提炼出来,奉献给学员们。
以下就是我们提炼出的结果。
一、楹联用字可遵循“古音”,也可遵循“今音”。但是,在同一副联里,只能遵循其中一种,古今音不得混用。
二、今音依照《中华新韵》,普通话中的一二声称为“平”,三四声称为“仄”。(其实就这么简单)
三、古音依照《平水韵》,阴平和阳平归为平,上去入三声统统归为仄。死知识毋须讲道理,更多其它的概念,基本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技巧提示:若是想运用古音作联,刚开始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收藏一个“古今音平仄对照显示器”,现用现查,比什么理论和概念都实用一百倍。时间长了,自然会记住许多古音字。
第二章 楹联的基本声律规则
最新推出的楹联通则,明确取消了“孤平”、“孤仄”等声律禁忌,使得声律规则越来越简单,我们行文的空间也越来越宽松。
目前,最基本的联律规则可总结归纳为5项,即:仄起平收;同句中偶数位平仄交替;上下联偶数位平仄相对;一三五不顾;忌三平尾、三仄尾。
例句:
上联: 春蚕 到死 丝方 尽
1 2 3 4 5 6 7
平平 仄仄 平平 仄
下联: 蜡矩 成灰 泪始 干
1 2 3 4 5 6 7
仄仄 平平 仄仄 平
通过这副楹联,我们可以看出上下联的平仄排布有以下几个规律:
1、仄起平收
上联尾字为仄音“尽”,下联尾字为平音“干”。上联以仄音收尾,下联以平音收尾,叫做仄起平收。
2、同句中偶数位平仄交替
上联中,2位“蚕”为平、4位“死”为仄、6位“方”为平;下联中,2位“炬”为仄、4位“灰”为平、6位“始”为仄。可见,在一个单句中,246等等偶数位上的平仄是交替变换排布的。这个规则叫做平仄交替,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则称之为“失替”。
一般来说,一至七言的联句,在同句中都要遵循偶数位平仄交替规则。
3、上下联偶数位平仄相对
上联2位为平音“蚕”、下联2位为仄音“炬”;上联4位为仄音“死”,下联2位为平音“灰”;上联6位为平音“方”,下联6位为仄音“始”。可见,上下联之间在偶数位上的平仄是刚好相反的。这个规则叫做平仄相对,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则,则称之为“粘律”。
4、“一、三、五不顾”原则
我们注意到,例句中,不但偶数位的平仄遵循着同句交替和上下相对的规则,连奇数位也遵循着同句交替和上下相对的规则。原来,这个例句,是“一三五不顾原则”问世以前的马蹄韵标准格式,我们称之为声律“正格”。
“一三五不顾原则”的出现,对声律正格进行了变通,把对联句的平仄排布规律只限定在偶数位上,而放弃了对奇数位的限定。
例句:
上联: 琴悠梁上绕 (蕉墨如云)
1 2 3 4 5
平平平仄仄
下联:诗冷酒中沉 (一剑)
1 2 3 4 5
平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上联1位“琴”与3位“梁”并没有进行平仄交替,下联的1位“诗”也并未与上联的1位“琴”平仄相反;而上下联中的2、4、6位,却无不遵守着同句交替和上下相反的规则,既为“失替”,也未“粘律”。因此,在“一、三、五不顾,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下,这是合律的。
5、忌三平尾、三仄尾
联句尾部的三个字,如果全部是仄音,则称之为“三仄尾”;如果全部是平音,则称之为“三平尾”。二者都是楹联声律的禁忌。
比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如果改成:春蚕到死丝方“完”,则丝、方、完三字皆为平音,称为三平尾。
蜡炬成灰泪始“干”,如果改为:蜡炬成灰泪始“尽”,则泪、始、干三字皆为仄音,称为三仄尾。
新的楹联通则明确规定了“三平尾”和“三仄尾”皆为楹联声律禁忌。
只要掌握了上面最基本的五项规则,做到避免“失替”、“粘律”、“三仄尾”、“三平尾”,便足可应付大多数七言以内的联了,一般情况不会出现“出律”问题。
在一三五不顾原则推行以后,特别是新通则出台以后,楹联声律“正格”、“变格”的概念其实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变得无足轻重,这里就没有必要一一列举了。
第三章 “领字”的声律规则
先看一联:
读书经世即真儒,遑问他一席名山,千秋竹简;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学佛成仙皆幻相,终输我五湖明月,万树梅花。-----毕沅自挽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联二分句“遑问他一席名山”的格律是“平仄平仄仄平平”,第二位的“问”与第四位的“一”都为仄,如果按照上面讲的声律规则,这个上联不是失替了吗?
其实不然。因为,这副联中的“遑问他”和“终输我”,属于“领字”。
领字,是指在一个联句里面起到统领作用的字、词或短语。
当一个联句引入领字之后,我们便不能再对联句用一般的联律来要求。 《联律通则》第四规定:“使用领字,在上下联相应位置要一致,允许不拘平仄相反律,且不与被领词语一起计节奏。”也就是说,含有领字的联,领字本身的格律不受约束,而是看去掉领字之后剩下部分的格律。
再比如:
赞蕉墨如云《巴山冬景》联
洒洒洋洋,似这般雄浑笔墨,偏画成灵山秀水
真真切切,凭如此火热胸襟,怎盛得雪地冰天? (一剑)
联中的似这般、凭如此,也是领字。这时,上下联二分句中的声律规则限制便仅对“雄浑笔墨”和“火热胸襟”有效。
另外,联句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字词跟领字的性质一致。我们姑且称之为“连”字。
例如: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不难看出,这里的“与”和“共”,也是单独的,不能与相邻的字一同计节奏,而是要看除去两字以外剩下部分的格律。
落霞孤鹜齐飞 秋水长天一色
这样看,就符合平仄交替和相对的规则了。
第四章 句脚声律规则
我们知道了一分句联句脚声律规则是仄起平收,那么两分句或更多分句的联,句脚声律是不是也有特定的规则呢?
有。多分句句脚平仄一般遵循“马蹄韵”规则 ,也就是“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如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的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脚为仄,左右轮替,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鉴于后脚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由此得出上联句脚规则如下。
一句:仄
两句:平仄
三句:平平仄
四句:仄平平仄
五句:仄仄平平仄
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依次类推.............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上联的最后一句为仄,往前依次两平再两仄,这样我们写上联时就可以从后往前截取,让最后一分句尾字为仄,倒数第二句和倒数第三句尾字为平,再前面两句尾字为仄,依此类推.
下联的句脚平仄与上联相反。
以上列举,为句脚韵之正格。在这个正格基础上再采取一、三、五不顾的原则,就成了变格。变格没有正格铿锵有力。
一分句例:
月写个文疏映竹;
仄
山行之字曲通花。------[钱大昕]自题联
平
二分句例:
揽胜我长吟,碧落此时吹玉笛;
平 仄
学仙人渐老,白头何处觅金丹。-------[毕沅黄]鹤楼太白亭
仄 平
三分句例: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平 平 仄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清奇浓淡不冤渠。 ------[朱珪]学使署联
仄 仄 平
四分句例:
三年灯火,原期此日飞腾,倘存片念偏私,有如江水;
仄 平 平 仄
五度秋风,曾记昔时辛苦,仍是一囊琴剑,重到钟山。---------[汪廷珍] 至公堂
平 仄 仄 平
五分句及以上是同样的规则,这里不再列举。
补充说明
按照新楹联通则的规定,声律规则中,还包括“意节说”。由于其涉及到语法的更深层面,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感,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难以掌握,若是盲目接触,很可能后陷入更深的迷茫之中。
好在“意节说”不是对楹联声律的另一重限制,而是对声律尺度的一种放宽,即便暂时不去认识它,也不会妨碍我们正常写联。
因此,本帖暂不涉及“意节说”,同时,也不提倡初学者过早地去接触这样抽象的理论。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4 17:28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5 01:54 编辑
谢谢!
我似乎发现了我所需要的,容我慢慢消化。
能者为师,您不用谦虚。如果您想学打桥牌,我可以做您老师。 在我的字典里, 好为人师是美德,老师它是一种奉献精神的化身。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4 17:43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4 18:56 编辑
我个人认为格律是一种规则,规则的制定应该复合一定的科学原理,这个背后的逻辑支撑是什么,我现在出现了记忆障碍,如果我知道了规则制定者的初衷,和规则演变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我记忆,最主要的有些规则记不住,但可以推理出结果,也就解决了我的心理障碍。 也许这是天方夜谭,但这是我的诉求,不是别人的,我不是一个纯粹的拿来主义者。
不知说清楚没有,死记硬背是我迈不过去的坎,我需要一些技巧做辅助。记忆障碍年轻人是没有的,上了年纪习惯已经养成了,很难克服。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4 18:11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4 18:16 编辑
空姐喜欢玩谜语,我是死活进不去,为什么?
谜语一般由谜面、谜目和谜底三部分组成。因为我不懂谜目为何物, 但我知道它是连通谜底和谜面的桥梁。
作者: 闲庭赏月 时间: 2023-2-14 19:18
本帖最后由 闲庭赏月 于 2023-2-14 19:19 编辑
背后支撑的逻辑就是,因为平声舒畅悠长,仄声短促有力。互相搭配着,使句子读起来有抑扬顿挫之感,有音乐美。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4 19:44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4 20:19 编辑
谢谢!


朦朦胧胧感觉和音乐有关,看样子我要陷入死循环,乐理知识太少了,且不会唱歌,声音的美感体会不深
靠简谱还是五线谱来记忆,我知道 七音节 3-4是半音关系,7-1是半音关系?古代音乐中的有五音,
古代音律中,五音分别是“宫、商、角、徵、羽”。常常能听到人们说什么五音不全啦,就是这个五音了,这也是我国古乐的基本音。
格律是由音律演化而来的,这可能是结论。平仄是长短的搭配,是刚柔相济的组合,对联格律下语言美很立体。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4 21:47
【CCTV-1 《经典咏流传》宣传片之主持人撒贝宁 央视小王子撒贝宁带您一起唱响经典!】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https://tv.cctv.com/2022/04/03/V ... 51.PXXwefeHcOAR.0.0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4 21:49
经典咏流传
作词:(唐)王维&(唐)李白&康震
作曲:韩雷
编曲:叶霖
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
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
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
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
特别想念那东坡的月光
梦想跟随在放翁的身旁
就算我没有稼轩同一般的才华
挑灯看剑咱有的是担当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
歌一阕词让唇齿留香满心田
吟一首诗看千年经典惹人恋
歌一阕词让荡气回肠咏流传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走在古城朱雀的小街
听见太白唱醉的明月
这是杜甫赞过的春雨
王维的空山就在心里
未经许可,不得翻唱或使用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5 00:20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5 02:00 编辑
, @余尘 老师 继续请教和探讨,书写格式,古人的书写格式和今天书写格式是不同的,这种变化, 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这里有左手写字或左撇子朋友吗? 欢迎加入讨论。
左手写字适用于这样一些人,重度左撇子,用右手写不好字甚至写不了字;一些由于某些原因右手受损而不得不用左手写字的人;老年人和一些有意识练习左手书法,运动左肢健体养生的人。左手写字和右手写字有许多不同,左手书法只是改变了持笔的手,字的起笔顺序、段落排布还必须遵守总的原则。汉字的结构和笔顺都是基于右手方便设计的,改用左手写字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 最困难的当属由于某些原因不得不改用左手写字的右撇子。对于左撇子而言,右手不是惯用手却常是不得不经常使用的手,右撇子用左手写字则是用几乎从来不用的手去完成一项新任务,自然难度更大。
作者: 余尘 时间: 2023-2-15 14:17
还是用我朋友的一片讲稿来回答您:
古今相通的汉语语法基础
前言:
许多人在欣赏和创作古体诗词和楹联时,对语法的合理性默然视之,甚至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语法是现代文学的产物,古文体没有语法可言,因此诗词联的欣赏和创作毋须受语法规则的限制。对于此般言论,剑不得不报之一哂。
正如有了走路就有了走路的方法一样,人之走,兽之爬,鸟之飞,虽无严格标准,但毕竟有个大众都能认同的正常姿势。你若是非要如螃蟹般横行于街市,或者效蚯蚓般蠕行于公园,虽然警察拿你没办法,但毕竟有碍观瞻。
万事皆有“法”,语言也不例外,从其诞生之日起,语法就自然形成了。只不过在现代以前,没有人去系统总结成文而已。而没有总结,不等于不存在,牛顿未出生以前,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客观存在的。
那么,古汉语语法与现代语法是不是泾渭分明、无法融合的两个体系呢?我认为不是。
因为,语法来自我们说话时的自然思维逻辑,而人类的思维逻辑必定具有共性,——这就决定了,我们是完全可以套用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来分析和解读古文体的,——这也是本讲借以立足的逻辑支撑点。尽管古文的行文习惯与现代白话文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也妨碍不了我们变通地去理解和分析其脉理。(我个人认为,不仅仅是现代汉语与古汉语的语法原理一致,甚至汉语语法与外国语言的语法原理也是相通的,理由仍然是:人类的思维逻辑具有共性)
本讲试图运用“成文的”现代语法规则来揭示“不成文的”古文语法规律,使之融为一体。旨在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语法原理,进而学会以“语法原理”的眼光来解读和分析古文体诗词楹联
另外郑重声明一点,任何资料和讲义,都只能是帮助我们认识关于语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普遍规律。
要真正做到对语法准确掌握和熟练运用,从根本上来说取决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这种感悟能力,就像是我们与文字之间达成的一种情人般的默契,需要在长期相濡以沫的交往中培养、生发。
但不可否认的是,情人的结成需要一种缘分,没有这缘分,纵然相伴千年也仍会心隔万里,如同陌路。
假使,你连下面这些对于语法基本概念的阐述都无法读懂,那么你我都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你与语言文字之间没有缘分。。。
第一章 词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词是最小的造句单位。 从构成来分,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从词性来分,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第一节 词的构成分类
一 单纯词
由一个“语意”单位组成的词,叫单纯词。单纯词按音节划分有三类:
(一) 单音节词 一个单字就具有完整的涵意
如古今通用之天、地、人、神、鬼、山、水、风、云、诗、书、钟、鼎、爵、高、矮、胖、瘦、唱、念、做、打等等。
古人用词简约,现代文中许多多音节名称在古代都往往用一字就可表示,如皇帝---帝,老师---师,芋头--芋等等;对于人名更是习惯于简化为一字,如诸葛亮---亮,孔子---子等等。所有这些单音节的名称,都属于单音节词。因此,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要远远多于现代文。
例:既生瑜,何生亮?---《三国志》
(二)双音节单纯词
有两个字组成,且组成该词的两个音节必须合起来才有完整的涵意,而分开与该词的整体涵意无关。
双音节单纯词又包括三个类别:
A.双声联绵词 特点是声母相同而韵母不同。
现代文中常见的如: 仿佛、瓜葛、忐忑、淘汰、尴尬、荆棘、蜘蛛、蹊跷、玲珑、犹豫、琵琶、乒乓、澎湃、含糊、慷慨、叮当等。
古文中常见的如:唏嘘、恍惚、倜傥、饕餮、鞑靼、踌躇、踯躅、踟跦、踟蹰等。
例: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汉乐府《陌上桑》
B.叠韵连绵词 特点是韵母相同而声母不同。
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如:徘徊、缥缈、邋遢、罗嗦、怂恿、螳螂、飘渺、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苍茫、朦胧、苍莽、蜻蜓、轰隆、当啷、耷拉等。
古文中常见的如: 鞑靼、倥侗、惝恍、魍魉、婆娑、桫椤、徘徊等。
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C.非双声叠韵联绵字 特点是声母和韵母都不相同。
现代文中常见的如:蛤蚧、蛤蜊、牡丹、磅礴、蜈蚣、蚯蚓、惺忪、铃铛、奚落、珊瑚、疙瘩、茉莉、蚂螂、窟窿、蹦达、蟪蛄、狡猾、蝴蝶等。
古文中常见的如:狡狯、蓊郁、褡裢、笊篱、伉俪等。
例: 已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 --《左传·成公十一年》
D.外来词 由汉语以外的其他语种音译过来的词语
常见的如:的士、巴士、尼龙、干部、涤纶、甲克(夹克)、吉普、芭蕾、坦克等。
外来词在近代以前的古体文中当然非常少见,我们若强用于古体诗、词、联,便自然会破坏古色古香的情调。
E.专用名词 主要是地名、人和事物的名称。
现代文中常见的如:汶川、四川、纽约、苏轼、杜甫、萝卜、菠菜、番茄、红薯等。
古文中常见的如:子美、孟德、孔明、东坡、凉州、甘州、姑苏等
例;姑苏城外寒山寺---唐诗《枫桥夜泊》
(三)多音节单纯词 组成该词的每个字必须合起来才有完整的涵意,分开来与该词整体涵意无关。主要是一些拟声词、专用名词和音译外来词。
现代文中常见的如:喜马拉雅、珠穆朗玛、危地马拉、法兰克福、奥林匹克、白兰地、凡士林、噼里啪啦、淅淅沥沥
等。
古文中常见的如:铁木真、成吉思汗、金兀术、花木兰、孙仲谋等,主要是专用名词。
例: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
二、合成词
有两个或多个语意单位组成的词,叫合成词。
现代文中常见的如:吃饭、穿衣、夕阳、写信等等。
用古文来表示便是:进食、更衣、残阳、修书等等
这些词汇的每一个字拆开来看,都是一个具有独立涵意的单纯词,且每个字的涵意都与词汇的整体涵意具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比如修书,无论“修”和“书”都各具其意,离了任何一个字,整体的意思就会发生改变。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5 15:41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5 16:00 编辑
您这是科班,是正统的说法。 我是想从书写格式的不同来对比,朴素的理解,今人和古人思维模式的特点,古代的这种书写格式,必然产生一些我们今人无法感受到的东西。
似乎人们已经习惯了,不做错事,不说错话,我不以为然,我喜欢海阔天空闲聊淡扯,不知道那句话或念头就成为了稀世珍宝,只要不是自然规律,我都想问个究竟。
作者: 素月清影 时间: 2023-2-15 15:59
来看看稀世珍宝。还别说半梦半醒就是稀世珍宝,俺稀罕呢。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5 17:39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5 18:35 编辑
遇到瓶颈了? 聊聊书谱,聊聊音律,聊聊国画,聊聊中医,说不定问题就有答案了。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5 17:44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5 20:18 编辑
@余尘 老师
我在网上发现了这个,据此推论,汉语最佳的交流沟通对象是谁?
I speak Spanish to God, Italian to women, French to men, and German to my horse.
我以西班牙语与上帝沟通,以意大利语向女人调情,用法语同绅士寒暄,而用德语调教马匹。
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卡洛斯一世 )Carlos I在退位仪式上的讲话。
科举考试
八股文的雏形是南宋经义。北宋王安石废诗赋取经义,将取士内容限制到儒家经典的狭窄范围内,而当时文体还是较为自由的散文形式。南宋时经义形成"有定格律,首有破题,破题之下有接题",然后有小讲、大讲、余意、结尾等固定段落,"篇篇按此次序,其文多拘于偶对,大抵冗长繁复,可厌"。 可见南宋经义已具八股雏形了。
新文化运动(the New Culture Movement)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文字改革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5 20:13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5 20:33 编辑
词性
指以词的特点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
词类是一个语言学术语,是一种语言中词的语法分类,是以语法特征(包括句法功能和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兼顾词汇意义对词进行划分的结果,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种词类。
从组合和聚合关系来说,一个词类是指:在一个语言中,众多具有相同句法功能、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范畴。词类是最普遍的语法的聚合。词类划分具有层次性。如汉语中,词可以分成实词和虚词,实词中又包括体词、谓词等,体词中又可以分出名词和代词等。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作者: 余尘 时间: 2023-2-15 21:43
我也是半瓶子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5 21:57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5 22:01 编辑
我对这句话,记忆很深刻,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能找到实物与之对应。 这是我的假设。
1、“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意思是:
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
2、此内容出自《易经·系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 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5 21:58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6 02:44 编辑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这句话如果和对联联系起来,不知如何应用更好。
中国古代书写格式
古人以左行为顺势,右行为逆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6 09:05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7 10:13 编辑
分层次讨论,比较实际,否则容易各说各话。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对联的作用和目的。
对联的形式种类,格律(规则)过去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 它应该是什么样。
我很关心对联过去是什么样,它为何是那样,把对联当活化石,文化遗产看待,我不认为对联是个简单的文字游戏,它应该有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模式。。。诸多考量。
如果古代文人偏好长诗,说不定也造就很多侵略者。 国人的勤俭节约,和巧夺天工的能力都跟文人的在方寸之地码格子的偏好有关系,这也是文化传承,(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反求诸己,自己的潜能是无限的。 个人的拙见。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7 09:53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7 10:21 编辑
古今相通的不仅有汉语语法,还有思维定式,古汉语句式里面有思维定式。
经义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8 00:36
汉字造字法_360百科
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方法。我国古代对造字法有"六书"的提法,除了上述四种外,还包括转注和假借。但严格说来这两种应属于用字的方法。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之首,就是象形法。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8 09:00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8 09:02 编辑
【Ed Sheeran《Shape of You》中英字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Language of Love 中英字幕(喵呜字幕组)
speak Spanish to God, Italian to women, French to men, and German to my horse.
我以西班牙语与上帝沟通,以意大利语向女人调情,用法语同绅士寒暄,而用德语调教马匹。
这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卡洛斯一世 )Carlos I在退位仪式上的讲话。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9 07:28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9 07:56 编辑
我们知道了一分句联句脚声律规则是仄起平收,那么两分句或更多分句的联,句脚声律是不是也有特定的规则呢?
有。多分句句脚平仄一般遵循“马蹄韵”规则 ,也就是“仄顶仄,平顶平”的规则。如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的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若一边的脚为平,另一边脚为仄,左右轮替,那么“平平”之后便是“仄仄”,“仄仄”之后又是“平平”。鉴于后脚最初站立点与立定时前脚站立点并无后继,所以起句和末句的句脚一般都是单平或者单仄。
由此得出上联句脚规则如下。
一句:仄
两句:平仄
三句:平平仄
四句:仄平平仄
五句:仄仄平平仄
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依次类推.............平平仄仄平平仄
~~~~~~~~~~~~~~~~~~~~~~~~~~~~~~~~~~~
【【纪录片】国家地理——大迁徙(中英双字+无字)】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鸟的迁徙 to be by your sid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国庆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最帅天团完整视频】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9 14:55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9 14:57 编辑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
汉语词性有十二类,是否就有是十二种解释。 谁给破解破解这个现象背后藏有什么玄机。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19 23:39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19 23:46 编辑
宫廷舞
百科
中国宫廷舞蹈在夏商时代已经产生。周代特别重视礼乐的作用,汉代设乐府,隋唐宫廷舞鼎盛,宋元时代有专职的宫廷舞队,在艺术上也有可观的水平。世界许多国家历史上也都有宫廷舞,如欧洲的芭蕾、小步舞,在一段时间中被宫廷垄断;又如日本的雅乐、朝鲜的乡乐等。
【【李玉刚】 《新贵妃醉酒 》2012央视春晚 高清】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绝美华丽的欧洲宫廷舞💃💃💃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 ... are_source=copy_web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20 00:31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20 01:28 编辑
@余尘 老师 把这个句脚规则按古人书写格式会有什么新发现吗?
谁能歌善舞把他/她找来,相相面。
上联句脚规则如下。
一句:仄
两句:平仄
三句:平平仄
四句:仄平平仄
五句:仄仄平平仄
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依次类推.............平平仄仄平平仄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1] 。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chǎng),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办丧事的对联叫做挽联,办喜事的对联叫庆联。对联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对偶句才需要押韵)。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2]
桃符,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桃符。
骈文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古代以字句两两相对而成篇章的文体。因其常用四字句、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21 12:55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21 13:02 编辑
神经语言程序学(神经语言程序学)_
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的英文缩写。 在香港, 也有意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的。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L(Linguistic)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P(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即指我们思维上及行为上的习惯,就如同电脑中的程序,可以透过更新软件而改变。故此,NLP被解释为研究我们的大脑如何工作的学问。也因此,NLP译为身心语法程式学或神经语言程序学。
最初的约翰·格林德(John Thomas Grinder)和理查·班德勒(Richard Wayne Bandler)虽然不是正式的心理学家,但对成功人士、心理学、语言和计算机程序有着浓厚兴趣,借鉴了一些催眠和心理学的理论,发展出场域、能量、心法的层面。NLP在发展道路上不断吸取逻辑学、心理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并整合成自身的学术论点,这种包容的结合给了NLP作为一个学术的逻辑体系。
作者: 余尘 时间: 2023-2-21 14:33
本帖最后由 余尘 于 2023-2-21 14:34 编辑
你所写的格式为马蹄韵,之所以称为马蹄韵,是因为和马蹄走路时步脚一样。你仔细观察,当马走路时总是一边的前脚落地后脚跟进落地,然后换成另外一边。两分句多分句如下:
两分句: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联: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三分句: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联: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更多的分句以此类推,让每句的句脚也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21 14:37
我把台式机的屏幕转了90度,发现它成了音节阶梯。
一句:仄
两句:平仄
三句:平平仄
四句:仄平平仄
五句:仄仄平平仄
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作者: 余尘 时间: 2023-2-21 14:44
这个我就不懂了,汗颜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21 14:54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21 18:37 编辑
我的模仿能力,协调性很差,为了矫正这个,我曾试图学过唱歌,弹琴,习太极拳,都是半途而废。 发现 四肢和呼吸不听自己大脑的。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24 13:43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24 13:50 编辑
字的分类:简体字与生僻字。 @余尘 老师 这样分类怎么样?
您怎么分类的? 对字,词组和成语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ww.wycjy.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