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 [打印本页]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8 21:43
标题: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8 22:05 编辑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集句】



1,过悬空寺

明 郑洛

石壁何年结梵宫,悬崖细路小径通。

山川缭绕苍寞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残月淡烟窥色相,疏风幽籁动禅空。

停车欲向山僧问,安得山僧是远公。



2、登恒山·悬空寺

明 汪承爵。

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



3  李白的《夜宿山寺》一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它们是大教堂(建造于1063年-13世纪)、洗礼堂(建造于1153年-14世纪)、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建造于1174年),它们的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1178年首次发现倾斜






作者: 余尘    时间: 2023-2-8 22:04
对句:曲水流觞清烟袅【余尘】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集句】


作者: 余尘    时间: 2023-2-8 22:08
对句:古木苍藤深院静【余尘】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集句】
作者: 泰山乌鸦    时间: 2023-2-8 23:01
对句:幽籁疏风残月落【乌鸦摘句】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半梦集句】

作者: 七彩祥云    时间: 2023-2-9 09:59
对句:跨海巨龙大桥架【祥云】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集句】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9 15:18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9 16:36 编辑
泰山乌鸦 发表于 2023-2-8 23:01
对句:幽籁疏风残月落【乌鸦摘句】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半梦集句】

经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胆敢高声语,定惊读书人。   加油,老朋友!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9 15:20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9 15:44 编辑
余尘 发表于 2023-2-8 22:04
对句:曲水流觞清烟袅【余尘】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集句】

谢谢老师的奖励和赐句儿。      这个余尘的ID我一来就有了,出自白居易的诗吧?我特想知道您的其它雅号。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9 15:21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9 15:55 编辑
七彩祥云 发表于 2023-2-9 09:59
对句:跨海巨龙大桥架【祥云】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集句】

祥云这个富有时代感。点赞!

这说话的口吻像不像专家?


自然景观VS人文景观?   新景观VS旧景观,  佛界VS俗界?科学艺术观VS人文艺术观

作者: 七彩祥云    时间: 2023-2-9 15:57
半梦半醒 发表于 2023-2-9 15:21
祥云这个富有时代感。点赞!

这说话的口吻像不像专家?

谢谢点评!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9 16:04
七彩祥云 发表于 2023-2-9 15:57
谢谢点评!

  忘了鲜花了,补上。
作者: 闲庭赏月    时间: 2023-2-9 18:04
对句:蜀道畏途黄鹤绝【赏月化用】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半梦集句】

作者: 闲庭赏月    时间: 2023-2-9 18:11
对句:蜀道接天枯松挂【赏月化用】
出句:悬崖细路小径通【半梦集句】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9 19:51
@闲庭赏月      化用这个词印象太深了,是从老师对联课上听说的,后来,我又理解了物化和活化。
作者: 闲庭赏月    时间: 2023-2-9 19:57
半梦半醒 发表于 2023-2-9 19:51
@闲庭赏月      化用这个词印象太深了,是从老师对联课上听说的,后来,我又理解了物化和活化。

我百度一下“化用”的解释: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者作品化解开来,根据表达的需要,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作者对素材积累的浓缩与升华,是作者情感酝酿的奔突与发展。化用,是取我所需的一种重新整合形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受现代与古代的界定,写作者似信手拈来,却深思熟虑。这既是语言的创新,又是思想的提升。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9 20:11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9 22:27 编辑
闲庭赏月 发表于 2023-2-9 19:57
我百度一下“化用”的解释:
"化用",也称作"借用"、"套用",所谓"化用"即将他人作品中的句、段或者作品 ...

谢老师进一步阐释,我是半个工科生,更喜欢这句:理论从生活实践中来,在反哺生活实践。  觉得方法论很重要。

作者: 半梦半醒    时间: 2023-2-9 20:47
本帖最后由 半梦半醒 于 2023-2-9 22:28 编辑

去神秘化,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是国学研究者的任务。靠社么? 靠他山之石,靠科学方法论。

有什么领域是空白吗?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ww.wyc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