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苏轼诗赏析 [打印本页]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1-3 11:12
标题: 苏轼诗赏析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
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
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
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
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
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
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
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
慎勿苦爱高官职。(尝有夜雨对床之言,故云尔。)

看到苏轼这首诗,令我想起了另一个人---张翰。

引一下:张翰在洛阳任大司马东曹掾,“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志,何能羁官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他借口思恋故乡莼鲈,辞去官职,回到家乡。

人生贵自适,这个在佛法中也是如此的。但是怎么自适,却是个大学问。有人把休息当休息,但是人在闲在的多了的时候,可以“以劳为逸”。自适,并非狂欢。那种以乐为乐的休憩,是令自己昏的。道家的心情要“抱朴守素”“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是真正的养生自适的好办法。然而,现代人爱好都大大的偏重,导致不能够“虑淡物自轻”,而是相反,把物看得很重,是因为思虑中的虑过重了。

苏轼这时候刚刚为官,立刻就“享受到了”做官的苦楚。的确,做官可以光宗耀祖,但是光中耀祖怎比得上超度所有的祖先更重要呢?六字大明咒持有者便能够超度自己所有的祖先;做官可以意气风发,在苏轼的另一篇“左牵黄、右擎苍”“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诗篇里面发现了这一点,然而,这样的大喜,按照道家的养生,是坠阳的,是对养生不利的。而且按照佛家的杀生因果报应,苏轼也是犯了大忌的。

这就在另一个层面上解释了,人们普遍为什么喜欢陶渊明的原因了。就是自适二字。但是,陶渊明不了解心性的特点。--《十善业道经》中说“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心里面是经常地虚妄诸法集起的。所以,要清静无为,才能息下这些虚妄诸法,令人进入朴素的恬淡虚无中去。

清静无为
随缘自适
自然恬淡
优哉游哉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1-3 11:15
[attach]129404[/attach]
作者: 曼殊    时间: 2014-1-3 15:29
赏诗词,品人生。
作者: 文心若谷    时间: 2014-1-3 20:23
修身养性是个很高的意境。
作者: 闲庭赏月    时间: 2014-1-3 21:12
人们喜欢陶老先生的清净无为,也欣赏苏学士的潇洒豪放。


作者: 色书生    时间: 2014-1-3 21:26
本帖最后由 色书生 于 2014-1-3 21:36 编辑

个人私见,题目略显不太精准,命之为苏子诗中的自适观,或者其它,可能更好,不知对否?

从诗中,可观令人动容的手足情,这,由此也产生了中国诗歌中的著名现象——子由诗。东坡有很多寄给兄弟子由的诗,最耳熟能详的,当是中秋词,由此可见,子由与东坡更是精神上的一对兄弟,这令人想及,不禁悠悠!“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多好的句子,多美的感伤,令千年后的我读之,依然幽幽呢!

因散人兄的好文字,忘乎所以多说了几句,继续欣赏兄台妙文,呵呵
作者: 独泊    时间: 2014-1-3 21:52
问好先生,泊学习了,新年快乐。
作者: 倚栏听雨    时间: 2014-1-3 22:26
谢谢先生的分享,祝福新年快乐~~
作者: 蝴蝶泉    时间: 2014-1-4 00:26
人的心态跟修为有关,修为越高心性越淡泊。
作者: 梦晗    时间: 2014-1-4 10:41
散人赏析小字,却为精彩。梦儿回复来迟,望莫怪,遥祝新年快乐!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1-5 17:00
色书生 发表于 2014-1-3 2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个人私见,题目略显不太精准,命之为苏子诗中的自适观,或者其它,可能更好,不知对否?

从诗中,可观令人 .

这个说得好。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1-5 17:01
问好诸位文生,新年到了,祝福大家新年快乐!5楼说的很好,以后会小心在意题目方面。
作者: 静默    时间: 2014-1-7 09:14
楼主博学。一切顺其自然是不是自适?
作者: 野叟疏散人    时间: 2014-1-7 11:18
静默 发表于 2014-1-7 09: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主博学。一切顺其自然是不是自适?


应该说是两个概念吧?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ww.wyc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