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草家园

标题: 千年风尘——历史思维的坐标 [打印本页]

作者: 老多多    时间: 2013-12-27 07:10
标题: 千年风尘——历史思维的坐标
本帖最后由 独泊 于 2013-12-28 20:15 编辑

  
     一:东郭先生和狼

   在中国人的记忆里,总有那么一个形象,穿着破旧的长袍,肩上搭着书袋的教书先生。那便是东郭先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东郭先生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因为他的一次善举,落下了一个千年的笑话,他成了愚蠢的象征。而让他更想不到的是,不知什么时候,狼已经平了反。人与自然和谐了,社会物质极大丰富了,人们根本不在乎狼吃的那点东西。渐渐的,狼成了坚韧不拔,智勇双全的象征,赋予它蓬勃的生命力,把它注册成商标,给他著书立传,出版了《狼道全集》。把狼打死在麻袋里的老农被抓进了监狱,他只能在里面默默地叹息,用眼泪洗刷自己的见义勇为。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辩证推理,既然狼成了被保护的种类,东郭先生当年的善举是值得肯定的,应定性为保护野生动物的开山鼻祖,怎么也得弄个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的官当当吧。但是,每一次人大会都没有人提出这样的议案。代表们都知道,政府机构庞大臃肿,会长的头衔排了长长的队。如果给东郭先生平了反,谁又是愚蠢的象征呢?人们在思想的大漠中,找不到愚蠢的参照物,一旦迷失了方向,那将是社会的灾难。所以,只能委屈他了。历史的风尘在思想的大漠中遮天蔽日,东郭先生被尘封在一则寓言里,成为了历史的坐标。
  
  
    二:再审铡美案

  这个老掉牙的故事妇孺皆知,还被搬上了舞台和银幕。人们赞扬包公的公正不阿,痛恨陈世美的忘恩负义,同情秦香莲的痛苦遭遇。可谁知这千古一案竟有着极大的审判不公。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开庭再审了铡美案,案情分析及判决如下:陈世美瞒着皇姑与其结婚,犯有重婚罪,皇姑因不知陈世美有妻儿,因而不构成犯罪。陈世美派韩琦追杀秦香莲母女,二人系事前有同谋的共同犯罪。韩琦在破庙因同情秦氏母女,后悔自杀,属于自动放弃犯罪,并有效的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成立犯罪中止,应免除处罚。陈世美因此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加上重婚罪,数罪并罚,应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以上,罪不至死。包拯身为法官,滥用职权,判处陈世美死刑立即执行属于量刑过重。且未经上诉程序和死刑复核程序就执行死刑,情节严重,已构成枉法裁判罪,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然本院经合议认为:事隔多年,包拯在人们心中已成为公正廉明的象征,本院判决无法推翻其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故对其免除处罚。陈世美数罪并罚虽罪不至死,但其名字已成为忘恩负义的代名词,加之社会上二奶泛滥成灾,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家庭幸福,如不判其死刑,人民法院的大门必会被人民给堵上,故对其维持原判。  

   三:王道士和大敦煌  

  王道士叫王圆彔,他的名字与大敦煌有关。历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不幸的是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他从外国冒险家的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用大车拉走。就是这么一个愚昧的家伙,面对民族巨大的悲哀,他怎么承担的起这笔沉重的历史巨债?于是,我们用大量的钞票从外国的强盗手里买回国宝,但却买不回历史的屈辱。与其让人进行第二次抢劫,不如放在他们的博物馆里吧。无论放在那,都是中国灿烂的文化在发光,这一点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已记不清敦煌强盗的模样,已记不清当年政府官员的名字,于是,忘了王道士吧,他只是这出历史悲剧中错步上前的一个小丑。然而,没有人放过他,他的尸体被压在一座青砖塔下,余秋雨大师犀利的目光,透过高倍镜片搜索到了他的名字,然后打着生动的手势进行沉重的文化批判。敦煌的游客们,把食指伸进千年时空,戳透了王道士后背的土布棉衣,一个古老民族伤口的鲜血滴在他后背的棉絮上,却又被历史飞扬的风尘刮的远去无踪。




作者: 一个人的寂寞    时间: 2013-12-27 12:11
厚重的批判
作者: 一个人的寂寞    时间: 2013-12-27 12:11
厚重的批判
作者: 一个人的寂寞    时间: 2013-12-27 12:12
其实峰回路转之后,我们何尝不是第二第三个东郭先生呢。。。。那个被退出来顶罪的王道人只能说,这是他的悲哀,因为他没有西游记里的背景。。。
作者: 一个人的寂寞    时间: 2013-12-27 12:13
做一个有公共道德人吧,在良心面前,人人平等
作者: 如烟如梦    时间: 2013-12-27 17:55
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欣赏
作者: 眉淡秋山    时间: 2013-12-27 22:21
先占座,慢慢看
作者: 眉淡秋山    时间: 2013-12-27 22:29
特定的历史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为王道服务,有什么样的主张就有什么样的历史。
作者: 一点红    时间: 2013-12-28 00:18
虽然观点不一定完全苟同,但楼主文笔纯熟,言辞犀利,令人赞叹!
作者: 梦晗    时间: 2013-12-28 10:39
很多时候,总是在历史的评判中将思维定格,多多哥此文从另一个新颖的角度进而分析,赞!
作者: 月光紫竹    时间: 2013-12-28 17:00
俺这老多多进步神速啊,还没换裤子呢
就大笔一挥洋洋洒洒点评起历史故事来

作者: 月光紫竹    时间: 2013-12-28 17:01
真是虎父无犬子呢
作者: 洛洛    时间: 2013-12-28 18:22
好文!
作者: 独泊    时间: 2013-12-28 20:14
问好老多多,欣赏精彩。
作者: 独泊    时间: 2013-12-28 20:25
环境决定了真理。
作者: 安生    时间: 2013-12-28 20:33
老多多不写草原,写起历史来了
作者: 独泊    时间: 2013-12-28 20:40
本帖最后由 独泊 于 2013-12-28 20:41 编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没有绝对的好坏,角度不同,结果也就不同。社会意识的角度决定了思维的坐标。在千年的风尘中,社会意识的角度也在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着。而判定的结果,思维的坐标,自然也就随之而变化了。感谢春野带来的精彩,元旦快乐。
作者: 倚栏听雨    时间: 2013-12-29 22:02
文章虽短,读起来却能引人思索。有关王道士,好像看过谁的文章,说余秋雨写的那些东西,很多与历史不符合。王道士被余大师坑了~~

作者: 色书生    时间: 2014-1-3 23:59
本帖最后由 色书生 于 2014-1-4 00:01 编辑

先生还有一些话,隔着没有说吧,呵呵,很喜欢先生的文字,有新意,真好!

第三则,说说我的个感,呵呵,余大师的定论,的确下得过大了。这个致命的伤口,他王道士,一个质朴的农民可以负得了吗?只怪,物件都有命运,一如人一样.乱世之际,这王道士没发国难财,不是很能说明一切吗?对于这伙国际文化强盗,我们的官员在何方?打劫不止一次,难道当时之人,真没识货者?说穿了,乱世的黄金,盛世的文物而已!

因此而言之,王道士还真有冤,就像我们现在万能的临时工一样,万用万灵也,呵呵
作者: 肥企鹅    时间: 2014-1-8 01:02
呵呵,读完三则,觉得怎一个讽字了得呢。借古讽今,是妙笔但也有着无奈与愤懑的情绪。
中国历史一直在打转转,当不得真,如此而已。
拜读楼文文字,欣赏学习中。




欢迎光临 忘忧草家园 (http://www.wyc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